一种智能柔性联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27963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柔性联机系统,其包括:输送流水线,其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机架上的输送机构;插件机组,其至少包括有安装于输送流水线同一侧边的第一、第二插件机,第一、第二插件机均包括有机座、安装于机座上的控制装置、供料器、机械手和插件装置;联机装置,其包括安装于机架上并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插件机前方并分别与第一、第二插件机电性连接的第一、第二检测机构,该第一、第二检测机构还与输送机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插接的电子元器件的种类数量选择性将一定数量的插件机安装于输送流水线旁侧,并通过联机装置进行联机,以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且联机装置安装灵活,避免传统繁琐的信号通讯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插件机
,特指一种智能柔性联机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一般都是人工将元器件逐个插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生产效率极低,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接插件已经成为许多电子元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存在着如下几个优点:1、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即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2、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接插件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3、随着技术进步,装有接插件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4、使用接插件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接插件的生产过程中,插件机已经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的插件机一般都是将流水线和插件组装设置在一起,为固定不可拆分的结构,以致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易出现插件机在插接元器件少的时候得不够充分利用,以及在插接元器件多的时候不能够满足插接要求的现象,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柔性联机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智能柔性联机系统包括:输送流水线,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输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柔性联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智能柔性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流水线(1),其包括机架(11)以及安装于机架(11)上的输送机构(12);插件机组,其至少包括有安装于输送流水线(1)同一侧边并沿输送流水线(1)传送方向分布的第一、第二插件机(100、200),该第一、第二插件机(100、200)均包括有机座(2)、安装于机座(2)上的控制装置(3)、供料器(4)、安装于机座(2)上的机械手(5)和安装于机械手(5)端部的插件装置(6),该插件装置(6)通过机械手(5)在任意位置移动以将供料器(4)中传送的电子元器件插接于输送机构(12)上传送的PCB板上;联机装置,其包括安装于机架(1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插...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柔性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流水线(1),其包括机架(11)以及安装于机架(11)上的输送机构(12);插件机组,其至少包括有安装于输送流水线(1)同一侧边并沿输送流水线(1)传送方向分布的第一、第二插件机(100、200),该第一、第二插件机(100、200)均包括有机座(2)、安装于机座(2)上的控制装置(3)、供料器(4)、安装于机座(2)上的机械手(5)和安装于机械手(5)端部的插件装置(6),该插件装置(6)通过机械手(5)在任意位置移动以将供料器(4)中传送的电子元器件插接于输送机构(12)上传送的PCB板上;联机装置,其包括安装于机架(1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插件机(100、200)前方并分别与第一、第二插件机(100、200)电性连接的第一、第二检测机构(7、8),该第一、第二检测机构(7、8)还与输送机构(12)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2)包括安装于机架(11)上的传送链板(121)以及安装于机架(11)中并用于驱动该传送链板(121)运转的驱动电机(122)和与驱动电机(12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均与第一、第二检测机构(7、8)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五维智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