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273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内圈和外圈同心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内圈的外表面和外圈的内表面上沿着圆周均匀布置有若干直沟道,之间排列有若干个钢球,所述的钢球与内圈以及外圈的接触点之间的连线与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接触角a,该接触角a为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接触角为40°,可以承受很大的轴向载荷,完成一般单列深沟球未能承受的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工业设备中常用的一种零件,其型号众多,现在常用的轴承都是标准件,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即可,但是有时候如果需要比较大的轴向承载力,就需要对现有的轴承进行特殊的设计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结构简单可靠,接触角为40°,可以承受很大的轴向载荷,完成一般单列深沟球未能承受的负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内圈和外圈同心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内圈的外表面和外圈的内表面上沿着圆周均匀布置有若干直沟道,之间排列有若干个钢球,所述的钢球与内圈以及外圈的接触点之间的连线与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接触角a,该接触角a为40°。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内圈的厚度大于外圈的厚度。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安装有与钢球相连的尼龙保持架。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结构简单可靠,接触角为40°,可以承受很大的轴向载荷,完成一般单列深沟球未能承受的负荷,本产品设计时为非分离型,为考虑轴承极限转速较高,故一般采用碗状尼龙保持架进行配套,使得轴承温升降低,增加产品在工作时的寿命,延长轴承使用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半剖结构视图。图示:1、外圈;2、内圈;3、钢球;4、尼龙保持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包括内圈2和外圈1,所述的内圈2和外圈1同心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内圈2的外表面和外圈1的内表面上沿着圆周均匀布置有若干直沟道,之间排列有若干个钢球3,所述的钢球3与内圈2以及外圈1的接触点之间的连线与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接触角a,该接触角a为40°。本专利所述的轴承经过优化,其额定动负荷Cr:3610N,额定静负荷Cor:3070N。本专利所述的轴承与双列角接触相比,它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负荷,在承受径向负荷时,将引起附加的轴向力。也只能限制轴或外壳在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内圈2的厚度大于外圈1的厚度。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内圈2和外圈1之间安装有与钢球3相连的尼龙保持架4。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接触角为40°,可以承受很大的轴向载荷,完成一般单列深沟球未能承受的负荷,本产品设计时为非分离型,为考虑轴承极限转速较高,故一般采用碗状尼龙保持架进行配套,使得轴承温升降低,增加产品在工作时的寿命,延长轴承使用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包括内圈(2)和外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2)和外圈(1)同心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内圈(2)的外表面和外圈(1)的内表面上沿着圆周均匀布置有若干直沟道,之间排列有若干个钢球(3),所述的钢球(3)与内圈(2)以及外圈(1)的接触点之间的连线与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接触角a,该接触角a为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型角接触轴承,包括内圈(2)和外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2)和外圈(1)同心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内圈(2)的外表面和外圈(1)的内表面上沿着圆周均匀布置有若干直沟道,之间排列有若干个钢球(3),所述的钢球(3)与内圈(2)以及外圈(1)的接触点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百诺肯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