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691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铝型材与所述第二铝型材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铝型材在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相对的面上平行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铝型材在其中两个互相平行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六凹槽的宽度与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七凹槽的宽度与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第一连接件中部设有与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六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三凹槽,第二连接件中部设有与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七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四凹槽。两个连接件与第一铝型材和第二铝型材之间的互相插接,定位拼接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型材铆接
,特别涉及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减排的宣传及推行,铝型材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现在推出了全铝车身的大中巴士。不管是全承载还是半承载底盘的传统大中巴士一般都采用钢车身结构,整备重量非常重。车身的自重大约会消耗70%的能源。研究数据表明,汽车自重每降低10%的重量,燃油效率就可提高7%~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每一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所以,降低汽车能耗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使汽车轻量化,而且汽车轻量化后,其加速性能、刹车距离等操纵性能也会得到较大提高。这意味着,单单通过汽车的轻量化就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可以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和国家汽车一百公里能耗及尾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今天,如何使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之一。特别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若车身材料和结构什么都不改变的话,安装上动力电池和其他的储能设备之后,重量就会增加20%~40%,自身的整备质量已经严重影响了其载质量和续航里程。因此,电池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迫切需要车身减重。因受动力电池重量与电池续航里程的制约,在车辆设计和材料应用上,车体轻量化便成为车企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减轻车身自重,就意味着能增加载质量、降低动力负载,同时还可以大幅减小底盘部件所受的合力,使整车的操控性、经济性更加出色。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影响的就不仅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其单位载质量能耗和续航里程。因此,降低新能源汽车自身的整备质量,是降低单位载质量能耗和提升续航里程等综合性能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有“轻金属”之称的铝金属,由于其质轻、比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耐腐蚀和表面处理性能优异、加工成型性好及再生性高等特点,且相对其他轻质材料价格相对便宜,已经成为汽车轻量化领域的重要材料。且铝合金的吸能性好,全铝车身吸收的撞击力量比钢还要大,发生碰撞时比钢更能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因此,铝合金车身汽车也因其节能低耗、安全舒适及相对载重能力强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但全铝车身对其结构强度、刚度、屈曲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全铝车身的结构及其连接强度决定了整体车身的综合强度性能。由于铝合金的焊接强度远不如钢,除了非主受力构件可以采用焊接外,主受力构件大都不允许像钢车身那样直接采用焊接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连接、铆接和铆粘结合等连接方式。由于车运行过程中,连接处会受到各种应力,如何防止连接处的松动,确保连接处可靠、有效是连接技术优劣的关键点。公开号为CN20473692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骨架腰梁与门立柱的铆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门立柱连接侧的凸起与设置在腰梁端部可供凸起嵌入的凹槽,腰梁与门立柱还通过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和若干铆钉连接固定。该铆接结构虽然通过凹槽与凸起的相互配合阻止了腰梁的前后摆动,但是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与腰梁、门立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单纯依靠安装实现,连接稳固性和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快速准确稳固的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铝型材与所述第二铝型材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铝型材在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相对的面上平行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铝型材在其中两个互相平行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七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连接件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六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七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四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正面投影外形为山字形,包括两块第一竖板和一块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两块所述第一竖板之间,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第六凹槽的底部壁厚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六凹槽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正面投影外形为倒π字形,包括两块第二竖板,所述第四凹槽位于两块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铝型材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壁低于内侧壁,所述第二凹槽的外侧壁低于内侧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宽度与所述螺钉的头部或者所述铆钉的头部适配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面投影外形为L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铝型材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铝型材上设有第一V形槽,所述第二铝型材上设有第二V形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三V形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四V形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外形相同,且均为铝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铝型材的内腔中设有第一梯形凸起,所述第二铝型材的内腔中设有第二梯形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件放置在第一铝型材的第一凹槽中,第二连接件放置在第一铝型材的第二凹槽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平行设置,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平行设置在第一铝型材上;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位在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六凹槽中,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位在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七凹槽中,则第二铝型材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互相限制了相对的转动和移动;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互相插接搭接在一起后,限制了除第一铝型材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滑动以及第二铝型材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滑动外的单个零件移动和转动的任意自由度,定位快速准确,且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互相制约,大大减少了螺钉或者铆钉所受的力,尤其是剪切力,使连接结构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铝型材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铝型材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铝型材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铝型材连接的断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铝型材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铝型材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铝型材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二铝型材的截面示意图。标号说明:1、第一铝型材;2、第二铝型材;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螺钉;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第一V形槽;14、第一梯形凸起;15、第一连接板;21、第六凹槽;22、第七凹槽;23、第二V形槽;24、第二梯形凸起;25、第二连接板;31、第三凹槽;32、第一竖板;33、限位板;34、第五凹槽;35、第三V形槽;41、第四凹槽;42、第二竖板;43、第四V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铝型材与所述第二铝型材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铝型材在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相对的面上平行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铝型材在其中两个互相平行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七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连接件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六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七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四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铝型材与所述第二铝型材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铝型材在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相对的面上平行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二铝型材在其中两个互相平行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七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适配;所述第六凹槽和第七凹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连接件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六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两个第七凹槽之间距离相适配的第四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正面投影外形为山字形,包括两块第一竖板和一块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两块所述第一竖板之间,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第六凹槽的底部壁厚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六凹槽之间的距离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铝车身铝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云鹏李翔张东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