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包氧化钌的纳米碳复合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619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新的内包氧化钌的纳米碳复合结构体,其是使用科琴黑,通过利用超离心反应场而获得的机械化学效果,使氧化钌的比表面积、电极物质的空间这二者扩大,氧化钌的纳米粒子高度分散于石墨烯层而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包氧化钌的纳米碳复合结构体,由于电化学活性高,因而优选作为大容量电容器等电能贮藏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内包氧化钌的纳米碳复合结构体,更详细而言,涉及适合作为电动汽车用电容器或电力业用的电贮藏元件、与燃料电池或太阳能电池等组合使用的电贮藏元件、在紧急用电源或备用电源中使用的电容器等电能贮藏元件的、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内包氧化钌的纳米碳复合结构体。
技术介绍
水合氧化钌作为下一代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而备受瞩目,一直以来广为报道。例如,T.R.Jow等报道用溶胶-凝胶法进行水合氧化钌的纳米粒子化(直径100nm)而获得了大容量(600~700F/g)(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对于水合氧化钌电极中的质子扩散慢的问题,直井等报道了制作出用质子传导性聚合物的纳米薄膜被覆水合氧化钌粒子的周围而得到的核壳型纳米复合体,能够高速充放电(参照非专利文献2)。然而,这些以往的方案,作为下一代超级电容器而言,还不能说充分,人们要求更高容量的电极材料。 另一方面,有这样的报道在比表面积大的碳粉末上,将高度分散地担载氢氧化钌水合物而得到的粉末在氮气流中低温干燥,使用了低温干燥后得到的粉末的片电极,其钌单位重量的电容量大,片电极单位重量的输出密度大(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伴随着充放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包氧化钌的纳米碳复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氧化钌的纳米粒子高度分散于空隙率在30容量%以上的中空纳米碳的内侧部石墨烯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直井胜彦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农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