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3666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0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包括封装在柔性聚合物薄膜之间的液态金属电路,柔性聚合物薄膜上还开设有与液态金属电路连通的通孔,通孔中封装有可导电的液态金属封装剂;所述的液态金属封装剂是掺杂液态金属的聚合物薄膜成型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植入式神经电极的完全柔性化,可代替传统的铂金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极佳的柔顺性以及特有的流动性,因此将其用于制造柔性生物电极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刚性神经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液态金属柔性电极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植入式神经电极
,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
技术介绍
神经系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领域认识的加深,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结构水平对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神经系统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枢神经系统还是周围神经系统出现问题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多,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药物依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的一般为神经夹伤、神经断裂等疾病。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复杂而且容易出现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异常,因此很难通过自身的调节恢复健康。在神经性疾病治疗领域,可植入神经假体是一种为研究和治疗神经性疾病而开发出的工程化产品。例如用于恢复失聪患者听力的人工耳蜗、用于抑制帕金森症的脑深部刺激装置以及用于缓解疼痛的脊髓神经调节装置等。由上面提到的神经性疾病的病因来看,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是导致某些神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研究人员采用电子、化学以及光学等方法用于对神经系统放电现象的调控,从而开启了一条治疗神经性疾病的新道路。此外,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在柔性聚合物薄膜(3)之间的液态金属电路(4),柔性聚合物薄膜(3)上还开设有与液态金属电路(4)连通的通孔,通孔中封装有可导电的液态金属封装剂(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在柔性聚合物薄膜(3)之间的液态金属电路(4),柔性聚合物薄膜(3)上还开设有与液态金属电路(4)连通的通孔,通孔中封装有可导电的液态金属封装剂(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聚合物薄膜(3)是依赖于模具经变性成型,具有模具所提供的平面结构或三维结构;液态金属电路(4)由液态金属喷涂掩膜板成型,具有掩膜板所提供的电路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金属电路(4)包括电极端(2f)、液态金属导线(2g)和外部接口端(2h),电极端(2f)与通孔位置相对应,外部接口端(2h)分布在柔性聚合物薄膜(3)的一侧,具有与外部电路相匹配的端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端(2f)呈阵列分布在柔性聚合物薄膜(3)上,每个电极端(2f)通过一条液态金属导线(2g)与外部接口端(2h)相连接;液态金属导线(2g)平行设置,间距相等或不等;或者,柔性聚合物薄膜(3)上设有单一的电极端(2f),电极端(2f)通过液态金属导线(2g)与外部接口端(2h)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根据液态金属电路(4)中的电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瑞盛磊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