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2641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三氟苯嘧啶和有效成分酰胺类化合物及常用的辅助成分,所述的酰胺类化合物选自氯氟氰虫酰胺或四氯虫酰胺中的一种,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20:1~1:20。经大量的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了农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鳞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缨翅目害虫和半翅目害虫的防治。
技术介绍
三氟苯嘧啶:化学名称,2,4-二氧-1-(5-甲基嘧啶)-3-[3-三氟甲基苯基-2H-吡啶并[1,2-α]]吡啶内盐,属介离子类杀虫剂,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氯氟氰虫酰胺:属于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为通过与害虫体内鱼尼丁受体结合,打开钙离子通道,使储存在细胞内的钙离子持续释放到肌浆中,钙离子和肌浆中基质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持续收缩,昆虫体症状表现为抽搐、拒食,最终死亡,其对鳞翅目害虫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有着非常突出的防效。四氯虫酰胺:属于鱼尼丁受体激活剂类杀虫剂,其通过与害虫体内鱼尼丁受体结合,打开钙离子通道,使储存在细胞内的钙离子持续释放到肌浆中,钙离子和肌浆中基质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持续收缩。昆虫体症状表现为抽搐、拒食,最终死亡。四氯虫酰胺为低毒、广谱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均具有很好的活性。农业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人在深入研究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均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卷叶蛾、棉铃虫等)、同翅目害虫(如介壳虫、白粉虱、梨木虱、烟粉虱、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半翅目害虫(如盲蝽蟓等)以及缨翅目害虫(如蓟马等)的防治。本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的技术特征在于: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20:1~1:20,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优选地,所述的酰胺类化合物选自氯氟氰虫酰胺或四氯虫酰胺中的一种;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0:1~1:10。所述的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粘结剂、崩解剂、消泡剂、渗透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药害减轻剂、静电剂、防飘逸剂、增效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热雾剂和超低容量液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复配使用,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扩大了杀虫谱。2、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复配使用,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使用寿命。3、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复配使用,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10%三氟苯嘧啶·氯氟氰虫酰胺超低容量液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三氟苯嘧啶2%、氯氟氰虫酰胺8%、三甲苯20%、N-甲基吡咯烷酮10%、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芸苔素内酯0.02%、噻酮2%,大豆油补足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用溶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其它助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制得10%三氟苯嘧啶·氯氟氰虫酰胺超低容量液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10%三氟苯嘧啶·氯氟氰虫酰胺超低容量液剂按2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94.71%、92.59%;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2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48.91%、32.28%;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按35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7.42%、64.17%。可见,三氟苯嘧啶和氯氟氰虫酰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实施例二:10%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超低容量液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三氟苯嘧啶2%、四氯虫酰胺8%、三甲苯20%、N-甲基吡咯烷酮10%、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芸苔素内酯0.02%、噻酮2%,玉米油补足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用溶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其它助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制得10%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超低容量液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10%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超低容量液剂按2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97.32%、95.18%;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2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47.63%、31.45%;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按3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9.61%、67.46%。可见,三氟苯嘧啶和四氯虫酰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实施例三:20%三氟苯嘧啶·氯氟氰虫酰胺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三氟苯嘧啶15%、氯氟氰虫酰胺5%、羧甲基纤维素钠3%、聚己胺内酯2%、溶剂油S-200 10%、碳酸二甲酯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3%,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值至6.5,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20%三氟苯嘧啶·氯氟氰虫酰胺微囊悬浮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柑橘介壳虫:20%三氟苯嘧啶·氯氟氰虫酰胺微囊悬浮剂按2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93.17%、90.16%;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20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85.32%、76.98%;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按35g 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d、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20:1~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20:1~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酰胺类化合物选自氯氟氰虫酰胺或四氯虫酰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三氟苯嘧啶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0:1~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三氟苯嘧啶和四氯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三氟苯嘧啶和氯氟氰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三氟苯嘧啶和有效成分酰胺类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陈佛祥王礼文朱刚吴泽伟颜石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