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6088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齿轮设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包括:锥形芯轴,所述芯轴外部套设有用于固定行星轮的内锥套筒,所述内锥套筒的两端分别均匀开设有开口,所述内锥套筒外部套设行星轮,位于行星轮内部的内锥套筒自芯轴小头端向大头端推送过程中,随着开口的张开至设定的宽度,其外部均匀抵紧于行星轮内壁,实现行星轮的自动定心。通过锥形芯轴和两端分别均匀开设有开口的内锥套筒相配合的结构,实现了行星轮在径向方向的自动定心,消除行星轮磨齿时定位间隙,大幅度提高了磨齿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设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
技术介绍
行星齿轮传动具有体积小、承载能力大、工作平稳等诸多优点,在各种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推土机中传动结构较多的采用行星齿轮式以实现减速增矩,行星轮在工作时既绕自身的轴线自转,又随着行星架绕固定轴线回转。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精度要求高,行星轮的齿面需要经过磨齿加工才能达到所需的精度等级要求。现有技术的行星轮磨齿装置采用定位开口与行星轮内孔定位,进行磨齿加工,为了保证行星轮方便进行装卸,行星轮内孔与磨齿装置定位开口之间必然存在一定定位间隙。由于定位间隙的存在,磨齿时行星轮与磨齿装置之间会出现“几何偏心”的问题,从而导致磨齿加工后,行星轮“径向跳动”和“齿距累计总偏差”普遍超差,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通过锥形芯轴和两端分别均匀开设有开口的内锥套筒的结构,实现了行星轮在径向方向的自动定心,避免了原有磨齿装置在行星轮安装固定时出现“几何偏心”的问题,提升了行星轮“径向跳动”和“齿距累计总偏差”的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了磨齿质量,延长了行星轮使用寿命,且有效的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芯轴(8),所述芯轴(8)外部套设有用于固定行星轮(5)的内锥套筒(4),所述内锥套筒(4)的两端分别均匀开设有开口,所述内锥套筒(4)外部套设行星轮(5),位于行星轮(5)内部的内锥套筒(4)自芯轴(8)小头端向大头端推送过程中,随着开口的张开至设定的宽度,其外部均匀抵紧于行星轮(5)内壁,实现行星轮(5)的自动定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芯轴(8),所述芯轴(8)外部套设有用于固定行星轮(5)的内锥套筒(4),所述内锥套筒(4)的两端分别均匀开设有开口,所述内锥套筒(4)外部套设行星轮(5),位于行星轮(5)内部的内锥套筒(4)自芯轴(8)小头端向大头端推送过程中,随着开口的张开至设定的宽度,其外部均匀抵紧于行星轮(5)内壁,实现行星轮(5)的自动定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锥套筒(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四个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8)的小头端上还活动套设有压板(3)和推动件(1),所述压板(3)位于内锥套筒(4)左侧,所述压板(3)在推动件(1)的作用下推动内锥套筒(4)自芯轴(8)的小头端向大头端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定心的行星轮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上开设有U型开口,所述压板(3)通过U型开口套装在芯轴(8)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彪李炎率秀清闫大明宋超李相楠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