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5779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包括热网水进水管道,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连接汽轮机组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连接冷却塔,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冷却塔之间设置有水/水换热器,凝汽器共两个,两个凝汽器串联或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较大幅度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提高汽轮机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厂余热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燃煤火电机组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70%以上,而湿冷汽轮机又占其中的85%。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内放热而导致的固有冷源损失,提高汽轮机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节能技术。现有湿冷汽轮机在纯凝火力发电时,排汽热量以凝汽器循环水为媒介,通过开式冷却塔排放到环境中。高背压余热回收技术要求提高机组背压,将热网水通入汽轮机凝汽器被乏汽加热,此外,要求在机组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纯凝火力发电与高背压余热回收工况的切换,同时避免开式冷却塔对热网水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湿冷汽轮机高背压余热回收技术与现有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的结合与集成,提出一种新型汽轮机冷端系统,较大幅度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提高汽轮机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可实施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包括热网水进水管道P1,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连接汽轮机组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连接冷却塔,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冷却塔之间设置有水/水换热器。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器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串联时,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经过第二阀门K2与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3相连,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4依次经过第三阀门K3和第五阀门K5连接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分别经过第十一阀门K11和第十阀门K10分别连接水/水换热器第一进口端和第一旁通水管道P7,所述第一旁通水管道P7经过冷却塔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连接冷却塔,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依次经第十二阀门K12和第四阀门K4连接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二出口端经第十四阀门K14连接冷却塔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所述冷却塔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10经三通分别连接第二旁通水管道P8和第十五阀门K15,所述第二旁通水管道P8经三通分别连接第八阀门K8和第九阀门K9,所述第十五阀门K15连接水/水换热器的第二进口端,所述第八阀门K8经过第四阀门K4连接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第九阀门K9连接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3;所述第十二阀门K12与所述第四阀门K4之间的管路通过第十三阀门K13与所述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连通;所述第四阀门K4与所述第十二阀门K12之间的管路通过第六阀门K6与所述热网水出水管道P2连通;所述第三阀门K3和第五阀门K5之间的管路通过第七阀门K7与热网水出水管道P2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与所述热网水出水管道P2之间通过第一阀门K1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器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并联;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并联时,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经三通分别连接第十六阀门K16和第十八阀门K18,所述第十六阀门K16连接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3,所述第十八阀门K18连接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4依次经过第二十一阀门K21和第二十二阀门K22连接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所述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经第二十七阀门K27连接水/水换热器的第一进口端,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端经第二十八阀门K28和第十七阀门K17连接到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第二出口端经第二十九阀门K29连接冷却塔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所述冷却塔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10经三通分别连接第二旁通水管道P8和第三十阀门K30,所述第三十阀门K30连接水/水换热器的第二进口端,所述第二旁通水管道P8经三通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阀门K25和第二十四阀门K24,所述第二十五阀门K25连接到所述第二十八阀门K28和第十七阀门K17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十四阀门K24与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3连通;所述第二十一阀门K21和第二十二阀门K22之间的管路经三通后通过第二十三阀门K23与第一旁通水管道P7连通,所述第一旁通水管道P7连通到所述冷却塔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所述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经第二十六阀门K26连接到所述第二十八阀门K28和第十七阀门K17之间的管路;所述第十七阀门K17和第二十八阀门K28之间的管路通过第十九阀门K19与热网水出水管道P2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与所述热网水出水管道P2之间通过第二十阀门K20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上设置有循环泵6。进一步的,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与所述热网水出水管道P2之间通过第一阀门K1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设置水/水换热器,避免在排放过剩余热过程中开式冷却塔对热网水质的污染;完善循环水系统,通过阀门切换,有效避免了因纯凝火力发电与高背压余热回收工况切换而停机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提高汽轮机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可实施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的示意图(串联);附图标记说明:1-汽轮机;2-第一凝汽器;3-第二凝汽器;4-水/水换热器;41-第一进口端;42-第一出口端;43-第二进口端;44-第二出口端;5-冷却塔;6-循环泵;K1-第一阀门;K2-第二阀门;K3-第三阀门;K4-第四阀门;K5-第五阀门;K6-第六阀门;K7-第七阀门;K8-第八阀门;K9-第九阀门;K10-第十阀门;K11-第十一阀门;K12-第十二阀门;K13-第十三阀门;K14-第十四阀门;K15-第十五阀门;P1-热网水进水管道;P2-热网水出水管道;P3-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4-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5-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6-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7-第一旁通水管道;P8-第二旁通水管道;P9-冷却塔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10-冷却塔的循环水出水管道。图2为本技术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的示意图(并联);附图标记说明:1-汽轮机;2-第一凝汽器;3-第二凝汽器;4-水/水换热器;41-第一进口端;42-第一出口端;43-第二进口端;44-第二出口端;5-冷却塔;6-循环泵;K16-第十六阀门;K17-第十七阀门;K18-第十八阀门;K19-第十九阀门;K20第二十阀门;K21第二十一阀门;K22-第二十二阀门;K23第二十三阀门;K24-第二十四阀门;K25-第二十五阀门;K26-第二十六阀门;K27-第二十七阀门;K28-第二十八阀门;K29-第二十九阀门;K30-第三十阀门;P1-热网水进水管道;P2-热网水出水管道;P3-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4-第一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5-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6-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7-第一旁通水管道;P8-第二旁通水管道;P9-冷却塔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包括热网水进水管道(P1),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连接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连接冷却塔(5),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冷却塔(5)之间设置有水/水换热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包括热网水进水管道(P1),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连接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连接冷却塔(5),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冷却塔(5)之间设置有水/水换热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包括第一凝汽器(2)和第二凝汽器(3),所述第一凝汽器(2)和第二凝汽器(3)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2)和第二凝汽器(3)串联时,所述热网水进水管道(P1)经过第二阀门(K2)与第一凝汽器(2)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3)相连,所述第一凝汽器(2)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4)依次经过第三阀门(K3)和第五阀门(K5)连接第二凝汽器(3)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第二凝汽器(3)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分别经过第十一阀门(K11)和第十阀门(K10)分别连接水/水换热器(4)第一进口端(41)和第一旁通水管道(P7),所述第一旁通水管道(P7)经过冷却塔(5)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连接冷却塔(5),所述水/水换热器(4)的第一出口端(42)依次经第十二阀门(K12)和第四阀门(K4)连接第二凝汽器(3)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水/水换热器(4)的第二出口端(44)经第十四阀门(K14)连接冷却塔(5)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9),所述冷却塔(5)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10)经三通分别连接第二旁通水管道(P8)和第十五阀门(K15),所述第二旁通水管道(P8)经三通分别连接第八阀门(K8)和第九阀门(K9),所述第十五阀门(K15)连接水/水换热器(4)的第二进口端(43),所述第八阀门(K8)经过第四阀门(K4)连接第二凝汽器(3)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5),所述第九阀门(K9)连接第一凝汽器(2)的循环水进水管道(P3);所述第十二阀门(K12)与所述第四阀门(K4)之间的管路通过第十三阀门(K13)与所述第二凝汽器(3)的循环水出水管道(P6)连通;所述第四阀门(K4)与所述第十二阀门(K12)之间的管路通过第六阀门(K6)与所述热网水出水管道(P2)连通;所述第三阀门(K3)和第五阀门(K5)之间的管路通过第七阀门(K7)与热网水出水管道(P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包括第一凝汽器(2)和第二凝汽器(3),所述第一凝汽器(2)和第二凝汽器(3)并联;所述第一凝汽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马懿峰张淑彦贾星桥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