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电动汽车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为电动汽车蓄电池续航里程有限,这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现有电动汽车的碰撞吸能结构主要是由前防撞梁总成和前纵梁总成构成,绝大部分部件是采用钢板冲压成型,成型工艺复杂,成本高,制成的碰撞吸能结构重量大,不利于电动汽车轻量化,不能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且金属件制作装配及维护成本均较高,不利于降低成本,不能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目的是满足整车轻量化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和前纵梁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采用铝型材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吸能盒的横截面为“8”字形。所述吸能盒是由两个横截面为八边形且内部中空的吸能管体连接而成。所述吸能管体的横截面为八边形。两个所述吸能管体为沿所述防 ...
【技术保护点】
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和前纵梁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采用铝型材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吸能盒的横截面为“8”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和前纵梁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采用铝型材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吸能盒的横截面为“8”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是由两个横截面为八边形且内部中空的吸能管体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体的横截面为八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吸能管体为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体的侧壁上设有凸出的溃缩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霞,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