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0674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包括电磁铁、密封圈(3)和发动机盖(13),所述电磁铁包括壳体(1)、外壳(5)、前轭套(8)以及后轭套(10)和磁芯(11),所述壳体(1)与发动机盖(13)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外壳(5)与前轭套(8)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3)位于壳体(1)、外壳(5)、发动机盖(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密封圈(3)分别与外壳(5)、发动机盖(13)形成密封连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形成具有多重密封的电磁铁密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电磁铁与发动机盖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具有结构紧凑、实施成本低等突出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铁与发动机盖之间的密封连接
,尤其是涉及应用于发动机可变凸轮正时系统的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动机可变凸轮正时系统中的控制阀主要有两种:侧置式控制阀和中置式控制阀。其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是侧置式控制阀,中置式控制阀是在侧置式控制阀上面进行的技术升级。相比于侧置式控制阀,中置式控制阀具有以下优点:(1)、中置式控制阀中的阀体部分可以与相位器之间的距离更近,从而控制油路更短,因此,其在响应速度和控制稳定性上都更优于侧置式控制阀。(2)、由于中置式控制阀的阀体直接替代了相位器的安装螺钉,省去了缸盖安装孔及油道,从而降低了发动机制造成本。因此,在发动机可变凸轮正时系统中,中置式控制阀的应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现有的中置式控制阀中的电磁铁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稳定性较差,由此导致发动机可变凸轮正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稳定性随之降低,使发动机性能变劣;而且,现有的中置式控制阀的装配工艺也比较复杂,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另外,在进行电磁铁与发动机盖之间的装配作业时,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组装困难,在将电磁铁装入到发动机盖上指定的安装孔时,需要较大的推力,一是在组装过程中,可能造成密封圈发生切边,从而影响到密封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密封可靠。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包括电磁铁、密封圈和发动机盖,所述电磁铁包括壳体、外壳、前轭套以及后轭套和磁芯,所述壳体与发动机盖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与前轭套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位于壳体、外壳、发动机盖所形成的空间内,且密封圈分别与外壳、发动机盖形成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壳体上形成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圈位于密封凸起、外壳、发动机盖所形成的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的密封凸起与发动机盖之间形成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上形成防脱倒钩,所述防脱倒钩、密封圈分别位于密封凸起的相对两端。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上形成防脱倒钩,所述的密封圈位于防脱倒钩与发动机盖之间。优选地,所述的壳体上形成密封卡口,所述的防脱倒钩与密封卡口之间以相互卡合方式形成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磁芯上开设若干环磁芯分布的导向槽,在导向槽内安装滚球体,所述磁芯通过滚球体相对于后轭套运动。优选地,还包括导向套,所述磁芯安装于导向套内腔,且磁芯相对于后轭套运动时,所述滚球体与导向套内腔壁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优选地,所述的前轭套上开设若干个且呈环形分布的第一消气孔。优选地,所述的后轭套上开设过胶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壳体、外壳、发动机盖所形成的空间内设置了密封圈,且密封圈分别与外壳、发动机盖形成密封连接,从而形成了具有多重密封的电磁铁密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电磁铁与发动机盖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并且结构紧凑,实施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的构造图(实施方式1)。图2为图1中的电磁铁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的构造图(实施方式2)。图5为图4中的电磁铁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1或者图4中的安装件的剖视图。图8为图1或者图4中的前轭套的剖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前轭套的侧视图。图10为图1或者图4中的后轭套的俯视图。图11为图1或者图4中的磁芯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磁芯的侧视图。图中标记:1-壳体,2-安装件,3-密封圈,4-线圈,5-外壳,6-骨架,7-磁芯轴,8-前轭套,9-导向套,10-后轭套,11-磁芯,12-滚球体,13-发动机盖,14-发动机内腔,15-连接螺钉,21-定位缺口,51-防脱倒钩,52-密封端面,81-第一级内孔,82-第二级内孔,83-第三级内孔,84-第一消气孔,101-过胶缺口,111-导向槽,112-磁芯轴安装孔,113-第二消气孔,1a-密封凸起,1b-密封卡口,130-装配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可变凸轮正时系统中,如图1、图4所示,电磁铁的壳体1与发动机盖13之间通过连接螺钉15连接固定,且所述壳体1与发动机盖13上的装配端面130之间相互贴合,电磁铁的外壳5与发动机盖13上的安装内孔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因此,必须保证电磁铁与发动机盖13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实施方式1如图1、图2所示的电磁铁密封结构,主要包括电磁铁、密封圈3和发动机盖13,其中的电磁铁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外壳5、骨架6、前轭套8以及后轭套10和磁芯11,所述的外壳5的结构为杯状结构,在外壳5底部开设安装通孔,在外壳5的杯口端设置防脱倒钩51作为外壳5的防脱结构,所述的防脱倒钩51可以是将外壳5的杯口端进行向外折边处理而形成,但也不限于外壳5的杯口端折边形成,也可以是采用其它能实现此功能的形状结构,如在外壳5的侧向增加设置缺口、圆孔等,通过设置防脱倒钩51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壳5在电磁铁受到剧烈振动或外力冲击的情况下与壳体1之间发生松脱现象。所述前轭套8的整体结构为如图8所示的T形结构,在前轭套8上开设三级台阶孔,分别是第一级内孔81、第二级内孔82和第三级内孔83,在前轭套8上还开设若干个且呈环形分布的第一消气孔84,如图9所示,所述前轭套8的相对较小端贯穿外壳5底部的安装通孔,且前轭套8的相对较大端与外壳5之间形成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消气孔84,可以方便前轭套8的安装操作,提高前轭套8的装配效率。所述的外壳5与前轭套8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3位于壳体1、外壳5、发动机盖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密封圈3分别与外壳5、发动机盖13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的密封圈3可以采用O型密封圈,但不限于O型密封圈,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具有密封功能的密封圈。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电磁铁与发动机盖13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在壳体1上形成密封凸起1a,所述密封圈3位于密封凸起1a、外壳5、发动机盖13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的密封圈3、外壳5上的防脱倒钩51分别位于密封凸起1a的相对两端,所述密封凸起1a与外壳5的密封端面52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如图3所示。其中的密封凸起1a与发动机盖13之间最好也是形成密封连接。实施方式2如图4、图5所示的电磁铁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圈3位于防脱倒钩51与发动机盖13之间,其他同实施方式1。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电磁铁与发动机盖13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在壳体1上形成密封卡口1b,所述的防脱倒钩51与密封卡口1b之间以相互卡合方式形成密封连接,如图6所示。由于外壳5外圆与发动机盖13上的安装内孔之间是间隙配合,在装配过程中,只需将外壳5外圆放入发动机盖13上的安装内孔后,锁紧连接螺钉15即可。当在锁紧连接螺钉15时,就可以通过防脱倒钩51的倒钩端面与发动机盖13的装配端面130相互配合,使密封圈3因受力挤压而产生轴向变形,在密封圈3轴向回弹力的作用下实现电磁铁与发动机盖13之间的有效密封,防止发动机内腔14中的机油沿外壳5外圆渗漏至发动机盖13外端面。通过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包括电磁铁和发动机盖(13),所述电磁铁包括壳体(1)、外壳(5)、前轭套(8)以及后轭套(10)和磁芯(11),所述壳体(1)与发动机盖(13)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外壳(5)与前轭套(8)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位于壳体(1)、外壳(5)、发动机盖(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密封圈(3)分别与外壳(5)、发动机盖(13)形成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包括电磁铁和发动机盖(13),所述电磁铁包括壳体(1)、外壳(5)、前轭套(8)以及后轭套(10)和磁芯(11),所述壳体(1)与发动机盖(13)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外壳(5)与前轭套(8)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位于壳体(1)、外壳(5)、发动机盖(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密封圈(3)分别与外壳(5)、发动机盖(13)形成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形成密封凸起(1a),所述密封圈(3)位于密封凸起(1a)、外壳(5)、发动机盖(13)所形成的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凸起(1a)与发动机盖(13)之间形成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5)上形成防脱倒钩(51),所述防脱倒钩(51)、密封圈(3)分别位于密封凸起(1a)的相对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5)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伟向明朗赵敬刚张扬胡胜龙刘健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