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动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0202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第一接合套用于与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第一接合套与螺旋桨输出轴连接。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第二接合套用于与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第二接合套与车轮输出轴连接。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换挡装置连接,换挡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动力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车(英文:amphibian vehicle)亦可被称作水陆两用车,水陆两用船或者是水陆两用艇。现代生活讲究的是多用和便利,渐渐的人们希望汽车不单单是汽车,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于是水陆两栖车应运而生。因为水陆两栖车涵盖了非常特别的水陆两用性能,使得它能够在不考虑桥梁以及渡轮的限制条件下穿越水域。水陆两栖车在旅游或者军事方面有重要意义,可以不受水陆变化的干扰,方便行走位置,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现有的水陆两用车通常质量较大,在动力转换时可能会出现传动不平稳,动力转换不及时,甚至影响转换后的动力传输,行驶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所述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接合套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接合套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所述换挡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一锥环,所述第一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一锥盘接合或脱离。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接合套设置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上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二锥环,所述第二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二锥盘接合或脱离。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套内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螺旋桨输出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套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车轮输出轴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套设置有第三锥盘,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有第三锥环,所述第三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三锥盘接合或脱离。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车轮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接合套设置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轮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上设置有第四锥盘,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有第四锥环,所述第四锥环用于与所述第四锥盘接合或脱离。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接合控制机构、第二接合控制机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旋转套;所述第一接合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为U形,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
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操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所述第二接合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操作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为U形,所述第五连接杆与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通过换挡装置控制第一接合套与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控制第二接合套与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当第一接合套与第一传动套接合时,动力输入轴转动并通过第一传动套带动第一接合套,第一接合套带动螺旋桨输出轴转动;当第二接合套与第二传动套接合时,动力输入轴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传动套,第二传动套带动第二接合套,第二接合套带动车轮输出轴。该动力转换装置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分动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动力转换装置100;分动器110;动力输入轴111;第一传动套1111;第一锥盘1112;第一齿轮1113;第一轴承1114;第三轴承1115;螺旋桨输出轴112;第一挡块1121;第二锥盘1122;第四轴承1123;车轮输出轴113;第二挡块1131;第四锥盘1132;第五轴承1133;第六轴承1134;第一接合套114;第一锥环1141;第一拨叉1142;第二锥环1143;第一销柱1144;第二接合套115;第三锥环1151;第二拨叉1152;第四锥环1153;第二销柱1154;第二传动套116;第二齿轮1161;第二轴承1162;定距环1163;第三锥盘1164;壳体117;换挡装置120;第一接合控制机构121;第一操作杆1211;第一连接杆1212;第二连接杆1213;第三连接杆1214;第二接合控制机构122;第二操作杆1221;第四连接杆1222;第五连接杆1223;第六连接杆1224;第一滑轨123;第二滑轨124;旋转套12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
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所述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接合套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接合套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所述换挡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所述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接合套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接合套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所述换挡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一锥环,所述第一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一锥盘接合或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接合套设置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
\t桨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上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二锥环,所述第二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二锥盘接合或脱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套内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螺旋桨输出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套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车轮输出轴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小飞刘文翰王斌吴云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