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0033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15:21
提供耐氯化钙性优异、且可以兼顾燃料低透过性和脉动降低性、层间粘接性也优异的燃料软管。具备:包含聚酰胺9T等特定的树脂的内层(1)、与该内层(1)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B)成分的中间层(2)和与该中间层(2)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C)成分的外层(3),并且上述各层间进行了层间粘接。(B)下述(b1)、(b2)和(b3)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1)聚酰胺6。(b2)选自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b3)聚酰胺12。(C)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其中,聚酰胺6和聚酰胺66除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软管,详细而言,涉及汽油、醇混合汽油、柴油机燃料等的汽车用燃料输送软管。
技术介绍
面对发动机的直喷化、汽车小型化而要求燃料精密喷射,仅喷射器的电子控制方面受到了限制,要求燃料均匀输送、即降低燃料输送时的脉动。汽车的燃料供给体系中应用的配管中,燃料软管形成供给从燃料泵压送的燃料的通路,与供油管连接。这样的配管中,通过泵以成为设定好的一定压力的方式对软管内的燃料进行加压,从而进行燃料输送。利用多个供油装置将燃料向发动机进行分配供给的系统中,配管中由一个供油装置产生脉动(所谓燃压变动),另一个供油装置中的燃料的压力产生过度不足,有被喷射的燃料的量相对于期望的量产生误差的担心。因此,需要降低配管内的脉动的燃料软管。此处,也考虑了使用一直以来作为燃料软管使用的、树脂制软管、橡胶制软管、树脂和橡胶的层叠软管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即,树脂制软管虽然能够获得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的效果,但由于刚性高,因此缺乏柔软性,结果缺乏脉动降低效果。另外,橡胶制软管虽然能够获得脉动降低的效果,但存在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差的问题。进而,在内层具备树脂层且与橡胶层叠的层叠软管中,难以在保持层间粘接性的同时兼顾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和脉动降低性。因此,以往,通过组合使用上述燃料软管和脉动阻尼器(P/D)等减衰部件、或延长燃料软管的全长等手法,应对脉动的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448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上述脉动阻尼器(P/D)等减衰部件为高价,而且延长燃料软管的全长时,成本变高。并且,这些手法也不满足发动机室的狭小化需求,因此,要求新的应对方法。此外,汽车的燃料软管中,还要求耐氯化钙性(耐融雪剂性)等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氯化钙性优异、且可以兼顾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和脉动降低性、层间粘接性也优异的燃料软管。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采用如下构成:具备:包含下述(A)成分的管状的内层、与该内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B)成分的中间层和与该中间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C)成分的外层,并且上述各层间进行了层间粘接,(A)选自由聚酰胺9T、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酸改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酸改性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B)下述(b1)、(b2)和(b3)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1)聚酰胺6。(b2)选自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b3)聚酰胺12。(C)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其中,聚酰胺6和聚酰胺66除外)。即,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反复深入研究。该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克服燃料低透过性、耐氯化钙性等,着眼于燃料软管的层构成,想到设为具备包含聚酰胺9T等燃料低透过性优异的特定的树脂(A)的内层和包含耐氯化钙性优异的规定的脂肪族聚酰胺树脂(C)的外层的构成。而且,设置对上述内层和外层的层间粘接性优异的中间层,为了利用该中间层得到脉动降低性,本专利技术人等反复进行了各种实验,结果查明通过使用特定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作为中间层材料,从而可以达成期望的目的,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作为上述中间层材料的特定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中,聚酰胺6(b1成分)主要有助于与内层的粘接性,聚酰胺12(b3成分)主要有助于耐氯化钙性、与外层的密合性。另外,聚酰胺66等(b2成分)有破坏b1成分和b3成分的晶体结构的作用,由此,有助于脉动降低性。其结果,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各种实验,结果查明:无论对于包含特定的树脂(A)的内层还是对于包含脂肪族聚酰胺树脂(C)的外层,中间层可以无粘接剂地牢固地粘接,并且可以得到期望的脉动降低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具备:包含聚酰胺9T等特定的树脂(A)的内层、与该内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特定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的中间层和与该中间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规定的脂肪族聚酰胺树脂(C)的外层。因此,耐氯化钙性优异,且可以兼顾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和脉动降低性,进而利用上述中间层,即使无粘接剂,各层间的层间粘接性也优异。特别是,作为上述中间层材料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中的、聚酰胺6(b1成分)的含量为60~90重量%、聚酰胺66等(b2成分)的含量为5~20重量%、聚酰胺12(b3成分)的含量为5~20重量%时,层间粘接性、脉动降低性变得更优异。另外,作为上述外层材料的脂肪族聚酰胺树脂(C)为聚酰胺12、聚酰胺11、聚酰胺1012、聚酰胺1010、聚酰胺612、聚酰胺610之类的树脂时,耐氯化钙性等变得更优异。另外,作为上述中间层材料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中的b2成分仅为聚酰胺66时,脉动降低性等变得更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用于评价脉动降低性的试验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内层2 中间层3 外层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如下构成:在使燃料流通的管状的内层1的外周面层叠形成有中间层2,进而在该中间层2的外周面层叠形成有外层3。而且,上述内层1包含下述的(A),上述中间层2包含下述的(B),上述外层3包含下述的(C),且上述各层间无粘接剂地进行了层间粘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包含”是指,实质上由下述所示的树脂形成的意思,是指即使含有对本专利技术不造成影响的树脂以外的材料也无妨的意思。(A)选自由聚酰胺9T、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酸改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酸改性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B)下述(b1)、(b2)和(b3)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1)聚酰胺6。(b2)选自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b3)聚酰胺12。(C)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其中,聚酰胺6和聚酰胺66的耐氯化钙性差,因此从外层3的材料中排除)。如上述那样,作为内层1材料,可以将聚酰胺9T(PA9T)、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酸改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酸改性ETFE)、酸改性聚乙烯(酸改性PE)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柔软性和燃料阻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PA9T。此处,上述酸改性ETFE、酸改性PE是通过羧酸、马来酸、马来酸酐、柠康酸、柠康酸酐等酸进行了改性而得到的。另外,作为中间层2材料,如上述那样,使用聚酰胺6(b1成分)、选自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b2成分)以及聚酰胺12(b3成分)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特别是,上述聚酰胺三元共聚物中的、聚酰胺6(b1成分)的含量为60~90重量%、聚酰胺66等(b2成分)的含量为5~20重量%、聚酰胺12(b3成分)的含量为5~20重量%时,层间粘接性、脉动降低性变得更优异。另外,上述聚酰胺三元共聚物中的b2成分仅为聚酰胺66时,脉动降低性等变得更优异。上述聚酰胺三元共聚物中的聚酰胺6(b1成分)是指,使用了ε-己内酰胺作为该共聚物的材料的部分。另外,上述聚酰胺三元共聚物中的聚酰胺66(b2成分)是指,使用了己二酸六亚甲基铵盐作为该共聚物的材料的部分,上述聚酰胺三元共聚物中的聚酰胺610(b2成分)是指,使用了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下述(A)成分的管状的内层、与该内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B)成分的中间层和与该中间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C)成分的外层,并且所述各层间进行了层间粘接,(A)选自由聚酰胺9T、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酸改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酸改性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B)下述(b1)、(b2)和(b3)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1)聚酰胺6,(b2)选自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b3)聚酰胺12;(C)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其中,聚酰胺6和聚酰胺66除外。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7 JP 2015-0671431.一种燃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下述(A)成分的管状的内层、与该内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B)成分的中间层和与该中间层外周面接触而设置的包含下述(C)成分的外层,并且所述各层间进行了层间粘接,(A)选自由聚酰胺9T、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酸改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酸改性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B)下述(b1)、(b2)和(b3)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1)聚酰胺6,(b2)选自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b3)聚酰胺12;(C)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其中,聚酰胺6和聚酰胺66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软管,其中,所述聚酰胺三元共聚物(B)中的(b1)的含量为60~90重量%,(b2)的含量为5~20重量%,(b3)的含量为5~20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幸治薮谷祐希高桥祐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