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759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构造的防振装置,其通过对封入的磁功能性流体高效地施加控制用的磁力,能够以优异的能量效率控制防振特性。在对将封入有磁功能性流体(39)的流体室(38、38)连通的节流通路(40)施加来自磁场产生单元(56)的磁力来控制防振特性的防振装置(10)中,由强磁性材料构成外嵌固定有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外筒构件(16)的中间筒构件(24),在该中间筒构件(24)中与所述节流通路(4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场作用开口部(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封入到内部的流体室中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等的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尤其涉及采用了流动特性等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磁功能性流体的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1、以往,作为防振装置的一种,公知有一种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该防振装置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和外筒构件连结而成的构造,该防振装置利用封入内部中的流体的流动作用而相对于向内轴构件与外筒构件之间输入的输入振动发挥防振效果。这样的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不限于例如车辆的发动机支架,还能够广泛地用于驾驶室支架、差速器支架、悬架支架、防振衬套等。

2、然而,防振装置所要求的防振特性也根据所输入的振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等而不同,因此优选能够从外部控制利用流体的流动作用而得到的防振特性。

3、因此,在日本特开平3-0091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电粘性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其采用粘度因通电而变化的电粘性流体,通过控制对电粘性流体的通电,能够切换防振特性。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振装置中,也需要将通电用的电极以与电粘性流体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内部,并从外部向该电极供电,因此构造、制造容易变得复杂。

4、另一方面,在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111774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采用粘性根据作用磁场的强度而变化的磁粘性流体的防振装置。磁粘性流体能够从流体室的外部施加磁场来进行控制,因此无需像电粘性流体那样将通电用电极配置在流体室内,与电粘性流体封入式相比,也能够简化防振装置的构造的制造。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009139号公报

8、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111774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在将向磁粘性流体施加磁场的磁场产生单元设置于流体室外的情况下,难以使由磁场产生单元产生的磁场高效地施加于磁粘性流体。

3、具体而言,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2、图3所示,也可以考虑将磁场产生单元以外套状态装配于外筒构件的外周面。但是,没有考虑到如何高效地使由上述磁场产生单元产生的磁场施加到封入流体室中的磁粘性流体的节流通路等这一点,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发挥作为目标的防振特性、或者对磁场产生单元要求过度的磁场产生能力而能量效率也差等问题。

4、本专利技术的解决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构造的防振装置,其能够使来自磁场产生单元的磁场高效地作用于封入流体室中的磁粘性流体,从而能够以良好的能量效率切换防振特性。

5、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6、以下,对用于掌握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记载,但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是例示性地记载的方式,不仅能够适当地相互组合而采用,对于各方式所记载的多个构成要素,也能够尽可能独立地识别以及采用,也能够适当地与其他方式所记载的任一构成要素组合而采用。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并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其他方式。

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是如下内容。

8、一种防振装置,其是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内轴构件和中间筒构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在该中间筒构件外套固定有外筒构件,设置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且在该中间筒构件的外周侧开口的兜孔状部被该外筒构件覆盖,由此形成在周向上分离的多个流体室,并且在该防振装置中设置有将这些多个流体室连通的节流通路,其中,

9、在所述流体室中封入有磁功能性流体,

10、在所述流体室的外部具备磁场产生单元,该磁场产生单元向在所述节流通路中流动的该磁功能性流体施加磁场,

11、所述外筒构件是非磁性材料,

12、所述中间筒构件是强磁性材料,

13、在该中间筒构件,在与向所述磁功能性流体施加磁场的所述节流通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场作用开口部。

14、在本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中,封入流体室中的流体为磁功能性流体,粘度根据从磁场产生单元施加的磁场而变化。因此,例如通过根据输入振动等而控制从磁场产生单元施加的磁场来改变防振装置的特性,由此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振性能。

15、特别是在本方式的防振装置中,由于以覆盖流体室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外筒构件为非磁性材料,因此能够防止来自磁场产生单元的磁场被外筒构件阻断或减少,从而能够使来自磁场产生单元的磁场高效地施加于磁功能性流体。

16、而且,在本方式的防振装置中,采用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中间筒构件,并且在该中间筒构件中的与节流通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场作用开口部,因此,也能够将来自磁场产生单元的磁场通过中间筒构件高效地向节流通路引导。即,例如也能够将来自磁场产生单元的磁场通过中间筒构件高效地引导至节流通路附近,并且利用磁场作用开口部使该引导的磁场从中间筒构件朝向节流通路作用。另外,即使在例如配置后述的磁通集中化构件等来提高磁通向节流通路的形成部位的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磁场作用开口部防止或减少集中的磁通通过中间筒构件的逃逸,因此也有利于磁通向节流通路的集中。

17、这样,在本方式的防振装置中,巧妙地利用用于实现外筒构件向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的固接、流体室的液密性的确保等的中间筒构件,能够使来自磁场产生单元的磁通高效地作用于节流通路的磁功能性流体,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能够以良好的能量效率切换防振特性的新防振装置。

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所记载的防振装置的基础上,

19、所述中间筒构件具有:

20、一对轴向两侧部分,它们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大径筒状;以及

21、凹槽状的轴向中间部分,其在周向上局部地设置,并在这些一对轴向两侧部分之间沿周向延伸,

22、在该轴向中间部分设置有所述磁场作用开口部。

23、在本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中,利用设置于中间筒构件的凹槽状的轴向中间部分,能够在该凹槽状的内部空间形成节流通路,例如也能够利用中间筒构件的轴向中间部分抑制因输入振动导致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变形等引起的节流通路的变形。

2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二方式所记载的防振装置的基础上,

25、所述中间筒构件是所述一对轴向两侧部分在所述轴向中间部分相连而成的单一构件,

26、由在形成为凹槽状的该轴向中间部分中的槽底部贯通形成的窗部构成所述磁场作用开口部。

27、在本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中,能够在中间筒构件上设置磁场作用开口部,并且能够使该中间筒构件的整体为单一构件,从而能够实现构件的管理、防振装置制造的容易化等。

2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二方式所记载的防振装置的基础上,

29、所述中间筒构件在所述轴向中间部分在轴向两侧形成为分割构造,所述一对轴向两侧部分是独立构件,

30、在该轴向中间部分的在轴向上分离的分割部之间构成有所述磁场作用开口部。

31、在本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中,由于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是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在该防振装置(10、80、100、110)中内轴构件(14)和中间筒构件(2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连结,在该中间筒构件(24)外套固定有外筒构件(16),设置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且在该中间筒构件(24)的外周侧开口的兜孔状部(34)被该外筒构件(16)覆盖,由此形成在周向上分离的多个流体室(38),并且在该防振装置(10、80、100、110)中设置有将这些多个流体室(38)连通的节流通路(40、81、11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中,所述磁场产生单元(56)配置于所述外筒构件(16)的外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0),其中,在所述节流通路(40、81),在该节流通路(40、81)的宽度方向上对置地配置有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磁通集中化构件(42),所述中间筒构件(24)中的所述磁场作用开口部(32)设置于与该磁通集中化构件(42)中的对置部之间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振装置(80),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是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在该防振装置(10、80、100、110)中内轴构件(14)和中间筒构件(2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连结,在该中间筒构件(24)外套固定有外筒构件(16),设置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且在该中间筒构件(24)的外周侧开口的兜孔状部(34)被该外筒构件(16)覆盖,由此形成在周向上分离的多个流体室(38),并且在该防振装置(10、80、100、110)中设置有将这些多个流体室(38)连通的节流通路(40、81、11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0、110),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装置(10、8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正明久米廷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