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3511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5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及制备方法,标签包括壳体和无线射频标签本体;所述壳体呈水滴状,并由易降解材料制成,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无线射频标签本体固设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该标签通过模具真空凝固的方法制备,使得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在井下运动时能够控制自身运动方向,并且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达到信息传递目的后包裹材料快速降解,防止井下智能设备出液口阻塞而发生井下事故复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信息传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其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石油钻采行业。现有资料显示,多公司已经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井下智能设备。在使用时,先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中植入唯一的信息代码。工作时将携带不同命令信息代码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投入井中,这些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经过井下智能设备时,井下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被唤醒,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发射携带的命令信息,被井下智能设备通讯模块内的天线捕获,并通过电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模块,从而解读该信息,并按照该信息内容通过控制井下动力执行机构,使执行机构完成诸如滑套的打开、关闭等动作。由于油管及井下智能设备内通径一致,管串中可串联多个井下智能设备,所以可以达到压裂、注水、采油等段数不受限制的施工目的。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入井之前通常需要先将其封装在某种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中。但是,该壳体的长度较长,体积较大,在壳体运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无线射频标签本体(3);所述壳体由易降解材料制成,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4),所述无线射频标签本体(2)固设在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无线射频标签本体(3);所述壳体由易降解材料制成,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4),所述无线射频标签本体(2)固设在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水滴状;所述上壳体(1)下端面的中心开设有一向下开口的标签安放上槽;所述下壳体(4)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壳体(1)的下端面相互对接且直径相同,该下壳体(4)的上端面的中心开设有一开口向上并与所述标签安放上槽相对的标签安放下槽;所述无线射频标签本体(2)放置在所述标签安放上槽和标签安放下槽对接构成的标签安装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的上端面和上壳体(1)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矩形齿状结构(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中固设有至少一个增重件(5),所述壳体的重心在该壳体中心轴线上靠近壳体下端的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与上壳体(1)的比重范围为4:1~5: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件(5)为高密度型砂,所述高密度型砂有多粒,均
\t匀分布在所述下壳体(4)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采用井下易水解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易降解材料为易水解聚酯材料。8.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中清冯强李绍辉黄敏党伟周俊然王益山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