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7131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射频发生器,每个射频发生器上通过唯一连接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来形成一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排列来同向布设形成一治疗面,且在相同或/和不同射频发生器所在的第一射频电极或/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场发生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治疗面上设置磁场发生机构来产生磁场,利用磁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效应来改善皮下射频电流的疏密度和聚集度,从而来控制皮下射频能量的穿透度和聚集度,从而实现对治疗区域的精准治疗,进而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皮肤皱纹等皮肤衰老症状,主要源于真皮胶原流失,目前通过对真皮胶原进行热刺激,促进胶原蛋白变性新生来进行相关适应症的治疗。具体的有采用激光,射频等物理
的治疗设备。由于射频具有非侵入性,广受广大客户的喜爱。目前非侵入式射频治疗,其加热层次较浅,不能很好的解决真皮深层的皮肤状况问题,通常治疗后效果维持时间较短。一些方法采用将表皮进行制冷,进行大剂量的射频治疗方案,也有一些方案,采用侵入式治疗,如将射频电极制作成微针,侵入皮下进行发射射频能量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方法不仅严重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对皮肤的损伤严重,存在治疗不舒适的情况。在低频射频治疗领域中,尤其是其输出频率主要在20MHz以下的频率,其加热方式主要为阻抗加热。加热组织间的能量Q=I2*R*t(其中I为电流密度,R为人体组织的阻抗,t为电流流经的时间)。由于射频电流沿着阻抗最小的方向流动,其电流主要聚集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此区域的阻抗与真皮层相当,但远低于表皮层的阻抗。因此,如何改善低频射频治疗下的治疗深度,来提高治疗精度和治疗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射频发生器,每个射频发生器上通过唯一连接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来形成一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排列来同向布设形成一治疗面,且在相同或/和不同射频发生器所在的第一射频电极或/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场发生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射频发生器,每个射频发生器上通过唯一连接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来形成一组双极性射频治疗单元,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排列来同向布设形成一治疗面,且在相同或/和不同射频发生器所在的第一射频电极或/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场发生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所述射频发生器,在所述射频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所在治疗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磁场发生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射频发生器,在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第二射频电极之间所在治疗面上或/和在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之间所在治疗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磁场发生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可调节治疗深度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