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406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用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该导管包括控制手柄,其结构特点是在控制手柄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控制手柄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电极工作端包括电极管、电极刀杆和电极刀头,电极管位于控制手柄内并与电极刀杆的尾部相连接,电极刀头位于电极刀杆的头部;在控制手柄上设有点触按键和指示灯;电极刀杆上设有刻度标识和限制卡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调节灵活、消融定位准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柱外科用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
技术介绍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称颈椎综合征,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40-60岁为该病的高发年龄。目前医学上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颈椎病是指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使脊柱内外组织结构平衡性失调,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专家预测,至本世纪中期的未来几十年内,颈椎病的患病率将上升至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之上,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所以,深入研究颈椎病防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交感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心慌、心悸等交感神经症状,可伴有颈肩部疼痛或肢体麻木等症状,发作诱因多为劳累后颈部做旋转或伸曲动作,发作频率由每天一次到每周一次不等。交感型颈椎病由于体征少,缺乏客观的诊断证据,故诊断困难。患者常先在神经内科及心内科等科室就诊,经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后才被建议转到骨科诊治。诊断标准为:出现交感神经紊乱的临床表现加影像学表现,排除眼源性、脑源性、耳源性、血管源行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行星状神经节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如患者症状缓解则有助于诊断。治疗交感型颈椎病通常是以非手术医治为主,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医治获得缓解。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颈椎牵引、颈围领制动保护、理疗等。卧床休息、颈围领制动保护和颈椎牵引可以缓解颈项肌的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对交感神经的刺激。颈托和围领可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轻柔的手法按摩及理疗有加速局部炎性水肿消退,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颈椎硬膜外药物灌注治疗,类似交感神经节阻滞,硬膜外给药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注射部位的颈交感干,达到迅速消除症状的目的。还有开放性外科手术治疗,对因单纯交感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还有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这是一种有限化微创手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消融术与热凝相结合以除去部分髓核组织,减轻病变椎间盘的内压,从而缓解神经根及椎间盘周围痛觉感受器的刺激,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对于那些顽固病例,保守治疗无效者,目前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最好的方法是微创射频消融热凝靶点技术,微创、安全、无痛苦、手术创伤小、病人满意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调节灵活、消融定位准确的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导管包括控制手柄,其结构特点是在控制手柄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控制手柄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电极工作端包括电极管、电极刀杆和电极刀头,电极管位于控制手柄内并与电极刀杆的尾部相连接,电极刀头位于电极刀杆的头部;在控制手柄上设有点触按键和指示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极刀杆上设有刻度标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极刀杆上设有限制卡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极导管由电极管、刀头电极和点触按键组成一套联动的消融工作端,并可使用电极刀杆上的刻度标识和限制卡环来标测消融,操作简便、调节灵活、消融定位准确,并通过连接的等离子消融设备主机实时监测消融温度,可重复操作至效果确切,提高疗效, 减少治疗的并发症,降低手术的风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控制手柄1,在控制手柄1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2,控制手柄1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3。电极工作端2包括电极管6、电极刀杆9和电极刀头7,电极管6位于控制手柄1内并与电极刀杆9的尾部相连接,电极刀头7位于电极刀杆9的头部;在控制手柄1上设有点触按键4和指示灯5。电极刀杆9上设有刻度标识8和限制卡环10。按下点触按键4,指示灯5亮起,电极刀头7开始工作;再按下点触按键4,指示灯5熄灭,电极刀头7停止工作。手术过程为:采用等离子消融设备主机,将该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与消融设备主机连接,患者仰卧位,颈后垫软枕使颈略后仰。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用克氏针在颈部皮外定位,确定拟施术的椎间隙并用油笔进行体表标记。2%利多卡因局麻下,用食指感知颈动脉并在动脉鞘和内脏鞘的间隙之间轻柔推开,直至食指尖触及颈椎前外缘椎间隆起处,此处即为椎间隙水平。持穿刺针插入椎间隙,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控制进针的角度和深度,正位透视针尖应达椎间隙中点,侧位透视应位于距椎间盘后缘约3 mm处。拔出针芯,从套管内插入电极工作端2,当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到达需要进行消融的位置,移动定限制卡环10到其定位的位置,防止电极工作端2继续前进。透视刀头的位置准确置于椎间盘后缘约3 mm,功率设置为3档,踩热凝键约3 S,如出现神经刺激症状应立即停止,并重置刀头电极7。如无刺激症状则进行消融操作,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缓慢来回移动同时旋转刀头电极7一周,持续约15 S,消融后再热凝约3 S;将刀头电极7连同套管一起退出约2 mm,同法再次消融及热凝。拔出刀头电极7和套管,稍加按压后予敷料贴穿刺口。术前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地塞米松(10 mg/d)2 d,术后当天可进食及下地活动,并用颈托制动一周。其工作原理是将消融与热凝相结合以除去部分髓核组织并使髓核组织收缩,以减少髓核组织的体积并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通过电极工作端2所形成100kHz强射频电场使刀头电极7周围的电解液转化为等离子状态,形成约50一100μm的等离子体薄层,这些自由带电离子在强大磁场下获得足够打断组织中的有机分子键的动能,从而造成周围髓核组织的气化,生成分子量气体和元素分子(02、H2、C02等),在约40℃的低温下对髓核组织形成切割和消融效果,因此该技术又称为“冷融切”。因为工作温度在40℃左右,所以在移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而又不对周围的正常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当能量较低时,组织对射频的电阻增高,从而产生热效应,在约70℃的温度下产生“热凝封闭”效果,既使髓核内的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汽化收缩和固化,又能保持髓核细胞的活力,缩小椎间盘的总体积,从而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减轻了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以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包括控制手柄(1),其特征是:在控制手柄(1)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2),控制手柄(1)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3);电极工作端(2)包括电极管(6)、电极刀杆(9)和电极刀头(7),电极管(6)位于控制手柄(1)内并与电极刀杆(9)的尾部相连接,电极刀头(7)位于电极刀杆(9)的头部;在控制手柄(1)上设有点触按键(4)和指示灯(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包括控制手柄(1),其特征是:在控制手柄(1)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2),控制手柄(1)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3);电极工作端(2)包括电极管(6)、电极刀杆(9)和电极刀头(7),电极管(6)位于控制手柄(1)内并与电极刀杆(9)的尾部相连接,电极刀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