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吸收增强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5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钙吸收增强剂,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钙和至少一种选自蛋清、蛋清蛋白及异黄酮的组分,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有该钙吸收增强剂的可口服摄取的组合物,以及其用于不同目的如减肥或增加灵活性的用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钙吸收增强剂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物产品中蛋清和钙的组合用途,以及包含蛋清和钙的组合的食物产品。专利技术背景不仅对于骨骼健康而言,而且对于预防高血压和结肠癌来说,膳食性钙(Ca)摄入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多地为人所认识。在一些工业化国家,钙摄入不仅常常不足,而且还在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乳以及其他乳制品消费量正在降低。与此同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正在上升,该病的特征为骨量(BMD)减少以及骨组织显微结构的退化,结果导致骨折危险增加(Barclay,2001年)。在骨骼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即在人类中直至二十多岁早期,钙在骨骼中以平均150mg/天的速度积聚,直至达到峰值骨量。在成熟期间,机体——以及由此骨骼——差不多处于钙平衡状态。男性中从50岁以后,女性中从绝经以后,骨平衡便变为负性,在各个骨骼部位均存在骨丧失。由于在绝经早期骨丧失更快且骨量峰值更低,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骨折风险增加。结果,公共卫生部门高度关注去发掘使人们达到高峰值骨量的方案。同时,公共卫生部门也高度关注使那些已达到其峰值骨量的人群在整个一生中均维持其峰值骨量并使骨量随年龄丧失的危险最小化,尤其是在绝经后女性中。从膳食中摄入足够的钙对于获得最佳峰值骨量以及降低与老龄化相关的骨丧失速度而言非常关键(Flynn & Cashman,1999年)。对于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人口来说,乳和乳制品是钙的最重要膳食性来源,而谷物产品、-->水果和蔬菜各自所占钙摄入量的份额则小得多。不过,只有一部分与食物一起摄取的钙被机体吸收和利用以用于代谢功能。这一部分被定义为食物中钙的生物可利用部分。钙在食物中以盐或联合其他膳食性成分以钙离子复合物形式存在。钙必须以可溶、以及可能的电离形式释放,然后其可被吸收。在肠道中,钙以两种途径被吸收——跨细胞途径和旁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涉及钙通过粘膜转运蛋白、钙结合蛋白的主动转运,该转运是饱和性的并通过维生素D受到生理和营养调节。旁细胞途径涉及通过粘膜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而进行的钙被动转运,其是非饱和性的并基本独立于营养和生理调节,并且是浓度依赖性的。人体中,大部分的钙吸收发生于小肠中,不过也存在一些少量结肠钙吸收的证据。平均而言,10%至30%的钙由健康成人从混合膳食中吸收。肠道钙吸收的效率受到许多不同生理因素的影响。在健康个体中,观察到随着年龄增加、绝经以及维生素D缺乏,钙吸收效率降低。钙吸收的效率随着维生素D过剩、钙磷缺乏以及妊娠和哺乳而增加。同时,钙吸收也受许多膳食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惯常钙摄入、膳食的钙含量、进食与不进食时的钙摄取、钙的化学形式以及胃肠道与食物中所含有的增强剂或抑制剂的相互作用。为旨在提高钙的吸收,已作了相当大的研究努力,以确定食物中钙吸收的抑制剂和增强剂。食物中,两种已被公认的钙吸收抑制剂为草酸盐和植酸盐。因此,富含草酸盐的蔬菜的钙生物利用度较低(例如菠菜),反之,低草酸盐蔬菜的钙吸收较高(例如羽衣甘蓝和水田芥)。钙吸收的抑制效果可以通过草酸钙极低的溶解度来解释,其使得钙在肠道中不可利用。类似地,还显示自高植酸盐大豆的钙吸收要低于自低植酸盐大豆的吸收。植酸盐的抑制效果可以通过其与钙在小肠中形成牢固复合物的能力来解释。许多食物成分已经被建议用作潜在的钙吸收增强剂,如不可消化的低聚糖以及各种乳成分,例如乳糖和酪蛋白磷酸肽。-->动物试验表明,通过向膳食中添加不可消化的低聚糖可以增强钙吸收。这些低聚糖大部分可抵抗人体消化酶,从而以原形到达结肠,并被结肠的微生物菌群酵解。由此所生成的短链脂肪酸可降低结肠的pH值,重新溶解不可溶的钙复合物,并通过结肠中的被动扩散使钙能够被利用。数项研究证实了对人体中钙吸收的增强作用,其表明,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在中等剂量时,只有在具有高钙需求的试验对象如青少年或绝经后女性中方可观察到更显著的效果。在人体中已表明可增加钙吸收的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以及乳果糖(lactulose)。通常,在人体中钙自乳和乳制品被很好地吸收。这可通过乳糖以及酪蛋白磷酸肽对钙吸收的正性作用而得到部分解释。动物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即乳糖增加钙的吸收和保持。在人类婴幼儿中,来自含有乳糖的基于大豆的幼儿配方的钙吸收要显著高于安慰剂。不过,在成人中,乳糖只在β-半乳糖苷酶缺陷的试验对象中对钙的吸收有作用,因此,目前的结论是其在健康成人人群中没有作用。酪蛋白磷酸肽(CPP)于体内产生,在工业上是通过蛋白酶对乳酪蛋白的作用而制备。其已经显示具有钙结合能力,并可将钙保持于中性和碱性pH值的溶液中。动物试验表明,CPP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增强钙的生物利用度并于较老龄的动物中防止骨丧失。人体试验给出了稍有些矛盾的结果。尽管CPP可改善自标准膳食的钙吸收,但对含有较低和较高植酸盐的面食并未发现有作用。类似地,添加CPP增加成人自基于稻米的粥的钙吸收,但对整粒谷物还未见到有作用。这些结果可能表明,食物的基质起着重要作用,同时CPP的作用限于含有中度至低含量抑制剂如植酸盐的食物。同样,即便脂肪在理论上也可视为增强剂,因为已知其可减慢胃肠排空。不过,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在一项中年妇女的观察试验中并未发现即使是较大差异的脂肪摄入对钙吸收分数有任何作用。言归正传,乳中的钙通常得到很好的吸收。这可部分归功于钙结合蛋白如磷蛋白,其可在肠道中使钙保持可溶以便吸收。-->通过使用热处理用糖加工蛋白质,即所谓的Maillard反应,是另一种获得具有良好钙结合性质的蛋白质的方法。Aoki等人于1994年(《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58(9)1727-1728,1994年)在一篇标题为“具有磷酸钙溶解属性的乳清蛋白和蛋清蛋白-葡萄糖6-磷酸缀合物”的文章中,通过使乳清蛋白和蛋清蛋白与6-磷酸葡萄糖反应以制备溶解磷酸钙的、可增强肠道中钙吸收的蛋白质,尝试去解决上述问题。乳清蛋白-G6P缀合物的褐色显色较蛋清蛋白-G6P缀合物快。在2%蛋白质-G6P缀合物存在下,在pH值6.7的含有30mM钙、22mM磷酸盐以及10mM柠檬酸盐的溶液中,未形成磷酸钙沉淀。不过,这些产物在动物和人体体内对钙吸收的作用尚未经证实。不过,尽管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科研组完成了许多工作,但仍未能提出令人满意的解决钙缺陷问题的方案,仅确定了极少几种成分来提高食物中钙的生物利用度。消费大豆膳食与许多有益作用有关,包括降低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癌症的风险,还可缓解绝经症状。这些作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单独的或作为大豆蛋白分离物一部分的异黄酮。几个方面的证据、包括人体、动物以及细胞研究,均提示大豆及其蛋白质和/或异黄酮组分具有骨保护作用。日本或中国人口的人类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表明,在绝经后妇女中,尤其是在腰椎,大豆制品的摄入(估计异黄酮摄入为约30至70mg/天)与提高骨骼矿物质密度(BMD)之间存在正相关。在美洲绝经后妇女中进行的两项近期干预试验中,以80-90mg/天的剂量给予异黄酮6个月可预防腰椎的骨丧失。大豆提取物或纯异黄酮在绝经骨丧失的卵巢切除大鼠模型中显示具有骨保护作用。大豆及其组分保护骨骼作用的机制仍尚未阐明。主要的假说是:异黄酮是起作用的组分,其以类似雌激素的方式起作用,通过改善钙平衡或直接作用于骨细胞而减轻绝经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钙吸收增强剂,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钙和至少一种选自蛋清、蛋清蛋白和异黄酮的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2-8-6 02017497.51.钙吸收增强剂,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钙和至少一种选自蛋清、蛋清蛋白和异黄酮的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的钙吸收增强剂,其中蛋清蛋白为其天然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钙吸收增强剂,其中蛋清或蛋清蛋白仅含有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和卵类粘蛋白。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钙吸收增强剂,其中所含蛋清/钙的比例为4至400、优选20至60,在一项优选实施方案中为4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钙吸收增强剂,其中所含钙/异黄酮的比例为1.5至48、优选6至20,在一项优选实施方案中为12。6.可口服摄取的组合物,其包含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钙吸收增强剂。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可口服摄取的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为食物产品、膳食性补充物、营养补充物或药物。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可口服摄取的组合物,其中与总组合物相比的蛋清和钙的比例为以重量计0.2至100%、优选1至99%,在一项优选实施方案中为5至98%。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的可口服摄取的组合物,其还包含益生素和/或功能性成分。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之一的可口服摄取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卡斯滕迈尔D巴克利E奥佛德卡万S普莱德莫尔默滕
申请(专利权)人:雀巢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