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顶篷式电动车辆辅助机构改进技术,具体是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电动三轮车使用操作非常方便,节能环保,已经得到广泛普及。电动三轮车尤其适合老人用作代步工具。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不断提高,普通敞口三轮车不在适合用作常用交通工具,人们追求一种可以封闭的三轮电动车。实际上,固定封闭的电动车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不同季节,人们更希望有一种即可以敞口又可以封闭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近年来,顶篷电动车问世,但是顶篷大多是固定在车顶上,部分改进技术中通过设计翻转结构来带动顶篷翻转的方案,由于顶篷翻转、折叠的特性,而电动三轮车后部空间有限,顶篷从前往后折叠后,多是堆积在汽车尾部,一是影响整车的美观性,另外导致后部空间有限,影响乘坐舒适度,对于空间受限的电动三轮车来说,顶篷折叠后,最大化的增大尾部空间,避免篷布堆积,是电动三轮车制造商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动车的顶篷折叠时造成尾部堆积,影响美观,并造成尾部空间过小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该结构综合考虑篷布翻转、折叠特性,在车体尾部加装支撑结构,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上的翻转骨架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后上U形杆(12)、后中U形杆(13)和后下U形杆(14),其中后上U形杆(12)的两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或车架固定座上,所述后中U形杆(13)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内侧,后下U形杆(14)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外侧;所述后下U形杆(14)与后车架上缘匹配扣合,位于后中U形杆(13)的平直段为内平直段(31),位于后上U形杆(12)的平直段为外平直段(32),所述外平直段(32)与内平直段(31)在折叠后位置对应,所述后中U形杆(1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卡板(15),限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上的翻转骨架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后上U形杆(12)、后中U形杆(13)和后下U形杆(14),其中后上U形杆(12)的两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或车架固定座上,所述后中U形杆(13)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内侧,后下U形杆(14)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外侧;所述后下U形杆(14)与后车架上缘匹配扣合,位于后中U形杆(13)的平直段为内平直段(31),位于后上U形杆(12)的平直段为外平直段(32),所述外平直段(32)与内平直段(31)在折叠后位置对应,所述后中U形杆(1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卡板(15),限位卡板(15)的上侧面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与后上U形杆(12)的下表面匹配扣合,限位卡板(15)的下侧面与后下U形杆(14)的上侧面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骨架包括骨架固定座(1)、前摆杆(2)、中摆杆(3)、后摆杆(4)、前拉杆(5)、中拉杆(6)、后拉杆(7)、前连杆(11)和后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智敏,刘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