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林专利>正文

一种车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398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5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或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篷,该车篷包括支架和设置在车篷支架上的篷布,形成前挡部、篷顶及后挡部,在前挡部、后挡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车连接的连接机构,车篷安装后呈拱形,在前挡部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前方路况的前透明面板,所述前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篷的前挡部设置的前透明面板通过连接件与篷布可拆卸连接,可以及时地更换前透明面板,而不需要更换整个车篷,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或摩托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篷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车以其轻巧、环保、方便的优点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在骑行时遇到寒风、暴雨或烈日天气时不能遮风挡雨以及遮阳,应此人们专利技术了电动车车篷。随着车篷的普遍使用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一般车篷都是采用封闭式的,在寒风天气时行驶可有效的起到挡风作用,但在炎热的夏天,这种封闭式的结构就导致车篷内侧空气不流通,骑行者会觉得很闷燥。目前,市场上也有一种安装后呈拱形的电动车车篷。在电动车车篷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观测前方路况的透明面板。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为固定连接。一般采用缝线缝制固定。且透明面板一般采用的是透明塑料布。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透明面板会坏,或者因其他因素导致透明面板损坏,最终导致电动车车篷无法正常使用,只能将其丢弃,使用寿命短,且重新购置车篷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前透明面板可拆卸、更换的一种车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篷,该车篷包括支架和设置在车篷支架上的篷布,形成前挡部、篷顶及后挡部,在前挡部、后挡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车连接的连接机构,车篷安装后呈拱形,在前挡部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前方路况的前透
明面板,所述前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上述后挡部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后方路况的后透明面板,后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为固定连接或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上述连接件为拉链或粘扣带或纽扣与扣环或按扣。上述支架包括篷顶支架、前挡支架及后挡支架,篷顶支架与前挡支架之间通过第一折叠式连接件连接,篷顶支架与后挡支架之间通过第二折叠式连接件连接,第一、第二折叠式连接件能折叠。上述前挡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纵向连接杆,两第一纵向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折叠式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折叠式连接件一端连接,且两第一纵向连接杆的另一端上套装有带有两个以上插接孔的插接套,拱形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插接套内;在第三折叠式连接件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一拱形连接杆连接,第三折叠式连接件能折叠。上述第一折叠式连接件、第二折叠式连接件、第三折叠式连接件均包括有铰接的接头一与接头二,接头一与接头二之间的夹角为0—180°。上述后挡支架包括第二拱形连接杆,第二拱形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折叠式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上述篷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二纵向连接杆,两第二纵向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折叠式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折叠式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两第二纵向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横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纵向连接杆上。上述后挡部的宽度与篷顶的宽度相同或接近。上述前挡部的宽度大于篷顶的宽度或接近篷顶的宽度。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的车篷的前挡部设置的前透明面板通过连接件与篷布可拆卸连接,可以及时地更换前透明面板,而不需要更换整个车篷,降低使用成本。2、本技术的后挡部设置有后透明面板,方便驾驶员观察后侧路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3、本技术的车篷可折叠,收纳时方便且不占用空间。4、本技术的后挡部的宽度与篷顶的宽度相同或接近,一方面利于挡风遮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安装的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整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折叠式连接件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一种车篷,该车篷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支架1上的篷布2,形成前挡部3、篷顶4及后挡部5,在前挡部3、后挡部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车连接的连接机构6,车篷安装后呈拱形,在前挡部3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前方路况的前透明面板7,所述前透明面板7与篷布2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以及时地更换前透明面板7,延长车篷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篷布2采用的是防雨布。上述后挡部5的篷布2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后方路况的后透明面板8,后透明面板8与篷布2之间为固定连接或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现有的大部分的车篷的后挡部5上是没有安装后透明面板8的,而篷布2也不是透明的。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在观测到后侧的路况时会产生遮挡,很难判断后方是否有车或行人等,存在着一定的驾驶隐患。本技术安装了后透明面板8,在观察后侧路况时不会产生遮挡。上述连接件为拉链9或粘扣带或纽扣与扣环或按扣。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连接快速、方便。上述支架1包括篷顶支架、前挡支架及后挡支架,篷顶支架与前挡支架之间通过第一折叠式连接件10连接,篷顶支架与后挡支架之间通过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1连接,第一、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0、11能折叠。上述前挡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纵向连接杆12,两第一纵向连接杆12的一端与第一折叠式连接件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折叠式连接件13一端连接,且两第一纵向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上套装有带有两个以上插接孔的插接套14,拱形支撑杆15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插接套14内;在第三折叠式连接件1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一拱形连接杆16连接,第三折叠式连接件13能折叠。上述第一折叠式连接件10、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1、第三折叠式连接件13均包括有铰接的接头一17与接头二18,接头一17与接头二18之间的夹角α为0—180°。本技术通过第一折叠式连接件10、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1、第三折叠式连接件13进行折叠,便于收纳。上述后挡支架包括第二拱形连接杆19,第二拱形连接杆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1的一端连接。上述篷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二纵向连接杆20,两第二纵向连接杆20的一端与第一折叠式连接件10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1的另一端连接,在两第二纵向连接杆20之间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横向连接杆21,横向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头22连接在两第二纵向连接杆20上。上述后挡部的宽度D1与篷顶的宽度D2相同或接近。上述前挡部的宽度D3大于篷顶的宽度D2或接近篷顶的宽度。前挡部的宽度D3大于篷顶的宽度D2时,一般为略大于。主要是由拱形支撑杆15将两第一纵向连接杆12撑开,使其宽度比篷顶的宽度D2略大。本技术的使用:使用时,通过连接机构将本技术安装于电动车或摩托车上。本使用时,将本技术在第一折叠式连接件10、第二折叠式连接件11、第三折叠式连接件13处进行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本技术可以应用在电动车上或摩托车上。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篷,该车篷包括支架和设置在车篷支架上的篷布,形成前挡部、篷顶及后挡部,在前挡部、后挡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车连接的连接机构,车篷安装后呈拱形,在前挡部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前方路况的前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篷,该车篷包括支架和设置在车篷支架上的篷布,形成前挡部、篷顶及后挡部,在前挡部、后挡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车连接的连接机构,车篷安装后呈拱形,在前挡部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前方路况的前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部的篷布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后方路况的后透明面板,后透明面板与篷布之间为固定连接或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拉链或粘扣带或纽扣与扣环或按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篷顶支架、前挡支架及后挡支架,篷顶支架与前挡支架之间通过第一折叠式连接件连接,篷顶支架与后挡支架之间通过第二折叠式连接件连接,第一、第二折叠式连接件能折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纵向连接杆,两第一纵向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折叠式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折叠式连接件一端连接,且两第一纵向连接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林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