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油水分离器及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5550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液口、限流管路和摩阻管路,限流管路的下端与分离器进液口连通,限流管路的上端形成限流管路出口;限流管路的内部形成供液体流动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大截面段和小截面段,大截面段的过流面积大于小截面段的过流面积;摩阻管路的下端与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摩阻管路的上端形成摩阻管路出口;摩阻管路内部的过流面积均相同;摩阻管路与限流管路并列设置,摩阻管路的长度大于限流管路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离系统,包括顶部封隔器、筛管、隔离封隔器和油水分离管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不同类型的流体沿不同的管路流动,调整井下采出液的流量和含水率,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在井内分离井中所产物质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及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增长,产出液中含水率逐年增加,为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产出液进行分离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回注到注水层,这使得油井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是指将油水分离器直接安装在井底,分离出产液中的绝大部分水并直接回注到注水层,而只将富油液体举升到地表,大幅减小地面产出液处理量,降低原油生产费用,并减少地面污水排放量。目前,有两种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得到广泛利用,分别为重力分离器和水力旋流器。重力分离器利用油水密度不同引起的重力差异进行分离,重质相的水下沉,而轻质相的油漂浮在水层上,从而实现油水的分离;水力旋流器则利用油水在高速旋转流场的离心力差异实现分离,重质相的水被甩向边壁,螺旋向下运动并从底流口流出,而轻质相的油则在旋流器中心轴附近形成油核,从上部的溢流口流出,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然而,在有限的井筒空间内,这两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均存在较大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重力分离器体积大、分离效果差、分离效率低,水力旋流器附加压降过大、处理量低,这限制了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在稠油油藏、深水开发以及高温高压环境的使用和推广。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及分离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及分离系统,能自动识别流体类型,使不同类型的流体沿不同的管路流动,从而调整井下采出液的流量和含水率;油水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液口,井下采出液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进入该井下油水分离器内部;限流管路,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所述限流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限流管路出口;所述限流管路的内部形成供液体流动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大截面段和小截面段,所述大截面段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小截面段的过流面积;摩阻管路,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所述摩阻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摩阻管路出口;所述摩阻管路内部的过流面积均相同;所述摩阻管路与所述限流管路并列设置,所述摩阻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限流管路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限流管路沿直线向上延伸;所述摩阻管路弯曲盘绕向上延伸;所述限流管路出口与所述摩阻管路出口位于同一高度。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限流管路由多段大直径钢管和多段小直径钢管交替连接构成;所述大直径钢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小直径钢管的内径;所述摩阻管路由弯曲钢管构成。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还设有一缓冲腔,所述分离器进液口位于所述缓冲腔的下端,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和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均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采用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分离系统,所述分离系统包括顶部封隔器、筛管、隔离封隔器和油水分离管柱;所述顶部封隔器设置在所述筛管的上端,所述隔离封隔器设置在所述筛管的中部;所述顶部封隔器与所述隔离封隔器之间为注水层,所述隔离封隔器的下方为产液层;所述油水分离管柱包括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插入密封装置和油管,所述插
入密封装置通过所述油管连接在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的下方,所述插入密封装置与所述隔离封隔器密封插接配合;所述摩阻管路出口与所述注水层连通;所述限流管路出口连通到地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与所述插入密封装置之间设有下部灌装泵。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的上方设有上部灌装泵。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灌装泵与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之间设有封隔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密封装置的下端连接带孔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系统内形成有产出液流入通道、富油液体举升通道和低含油液体回注通道;所述产出液流入通道将所述分离器进液口与所述产液层连通;所述富油液体举升通道将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与地表连通;所述低含油液体回注通道将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与所述注水层连通。由上所述,该井下油水分离器的限流管路内具有大小交替设置的过流面积,以局部阻力损失为主;摩阻管路的内部具有均匀的过流面积,且长度大于限流管路的长度,以沿程阻力损失为主。当油水两相混合流体进入该井下油水分离器后,油水将自动分离并进入不同的管路,粘度较高的油相主要流入以局部阻力损失为主的限流管路,并沿油管举升到地表;粘度较低的水相主要流入以沿程阻力损失为主的摩阻管路,并回注到注水层,从而实现对油水两相混合流体的分离,油水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上部罐装泵,2.封隔器,3.井下油水分离器,31.分离器进液口,4.下部罐装泵,5.油管,6.顶部封隔器,7.筛管,8.隔离封隔器,9.插入密封装置,10.带孔管,11.限流管路,111.限流管路入口,112.限流管路出口,12.摩阻管路,121.摩阻管路入口,122.摩阻管路出口,131.大直径钢管,132.小直径钢管,133.直管段,14.弯曲管段,A.产出液流入通道,B.富油液体举升通道,C.低含油液体回注通道,W.注水层,P.产液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3,包括分离器进液口31、限流管路11和摩阻管路12。分离器进液口31设在井下油水分离器3的下端,井下采出液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31进入该井下油水分离器3内部。限流管路的下端(限流管路入口111)和摩阻管路的下端(摩阻管路入口121)均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31连通,所述摩阻管路12与所述限流管路11并列设置。所述限流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限流管路出口112,富油液体从限流管路出口112流
出并经过举升到达地表。所述限流管路11的内部形成供液体流动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大截面段和小截面段,所述大截面段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小截面段的过流面积。因此,限流管路11内以局部摩擦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为主,局部摩擦阻力是指流体的边界在局部地区发生急剧变化时,迫使主流脱离边壁而形成漩涡,流体质点间产生剧烈的碰撞所形成的阻力。限流管路11内的过流面积变化多,故局部摩擦阻力损失大。所述摩阻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摩阻管路出口122,低含油液体从摩阻管路出口122流出,流到井下油水分离器3的外部。所述摩阻管路12内部的过流面积均相同;所述摩阻管路12的长度大于所述限流管路11的长度。因此,摩阻管路12内以沿程阻力损失为主,沿程阻力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管路时,由于流体内摩擦力而产生的阻力,阻力的大小与流动路程长度成正比。由于摩阻管路12的路程长度长,故沿程阻力损失大。当产液层P产出的流体(油水混合相)流经井下油水分离器3之前,油水两相尚未分离,具有相同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液口,井下采出液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进入该井下油水分离器内部;限流管路,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所述限流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限流管路出口;所述限流管路的内部形成供液体流动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大截面段和小截面段,所述大截面段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小截面段的过流面积;摩阻管路,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所述摩阻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摩阻管路出口;所述摩阻管路内部的过流面积均相同;所述摩阻管路与所述限流管路并列设置,所述摩阻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限流管路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液口,井下采出液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进入该井下油水分离器内部;限流管路,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所述限流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限流管路出口;所述限流管路的内部形成供液体流动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大截面段和小截面段,所述大截面段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小截面段的过流面积;摩阻管路,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进液口连通,所述摩阻管路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摩阻管路出口;所述摩阻管路内部的过流面积均相同;所述摩阻管路与所述限流管路并列设置,所述摩阻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限流管路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路沿直线向上延伸;所述摩阻管路弯曲盘绕向上延伸;所述限流管路出口与所述摩阻管路出口位于同一高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路由多段大直径钢管和多段小直径钢管交替连接构成;所述大直径钢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小直径钢管的内径;所述摩阻管路由弯曲钢管构成。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井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还设有一缓冲腔,所述分离器进液口位于所述缓冲腔的下端,所述限流管路的下端和所述摩阻管路的下端均与所述缓冲腔连通。5.采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明王小秋曾泉树赵振宇赵岩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