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少锋专利>正文

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90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主要涉及煤层气排采领域。包括双螺纹接箍、加长开孔短节、筛管、内油管,所述双螺纹接箍底端的外壁与加长开孔短节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双螺纹接箍底端的内壁与内油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加长开孔短节的底端与筛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油管的下管口低于筛管的下管口,所述加长开孔短节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筛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筛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有效滤除煤粉、煤屑,解决卡泵问题,气液分离效果好,且能缓解高产井的气流,解决气锁问题,同时,其造型小巧、结构简洁,易于加工维护,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层气排采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
技术介绍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煤层气藏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储层中一般都有水,在进行采气的同时,必须进行排水。煤层气排采是排采系排水采气的简称,即利用机械举升设备将井筒内的水举升到地面,逐步降低井底流压。随着井底流压降低,逐渐形成压降漏斗并逐步向外扩展,进而逐步降低煤层的储层压力,迫使吸附在煤基质孔隙内表面的煤层气被解吸,然后通过基质孔隙的非达西渗流和扩散到天然裂隙,煤层气再从裂隙中渗流到井筒,从而被采出。在煤层气排采流程中,常常遇到以下技术难题:(1)煤层气高产井由于产气量大容易造成气锁问题;(2)煤层气井排采中常常伴随有大量的煤粉、煤肩,混杂与井液中容易引发卡栗等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它有效滤除煤粉、煤肩,解决煤粉卡栗问题,气液分离效果好,且能缓解高产井的气流,解决气锁问题,同时,其造型小巧、结构简洁,易于加工维护,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煤粉滤过式气锚,包括双螺纹接箍、加长开孔短节、筛管、内油管,所述双螺纹接箍底端的外壁与加长开孔短节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双螺纹接箍底端的内壁与内油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加长开孔短节的底端与筛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油管的下管口低于筛管的下管口,所述加长开孔短节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筛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筛孔。所述双螺纹接箍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径Φ73πιπι排采油管的油管接箍,所述双螺纹接箍顶端的外壁与油管接箍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筛管的底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径Φ7 3mm排采油管的油管接箍,所述筛管底端的外壁与油管接箍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油管为外径Φ 48mm油管。所述双螺纹接箍的内径为内径40mm,且其长度为250mm。所述加长开孔短节的长度为500mm。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的组件精简,且均通过标准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的气锚相比,具有工艺易于控制、组装及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小巧等特点,使其生产及维护的成本大幅降低。与现有技术设有较大进液孔的气锚不同,井液通过筛管上的细密的筛孔进入本装置,一方面使井液中的煤粉、煤肩被滤除在外,解决了煤粉卡栗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异,经过筛孔的梳理有利于破坏气液溶解平衡,有利于溶解气的析出、汇集并折流上行,促进排气效率。进入本装置的井液在筛管与内油管之间沉降,产生的流体扰动有利于溶解气的分离。井液自油内管的底部管口进入油内管,进而被举升至双螺纹接箍内并继续上行,析出的气体向上进入加长开孔短节与油内管之间,并经由出气孔进入油套环空,经过气孔的扩散使流速及气压得到显著的缓解,解决由于产气量大所造成的气锁问题。本装置的顶端及底端配合73_排采油管设有标准的油管接箍,配合一般煤层气排采的井下结构装置,且使本装置的拆装简单快速,连接稳固,密封良好。所述加长开孔短节的长度为500mm,预留出狭长的储气通道,使煤层气的压力及势能在加长的上升通道中逐渐分散及释放,使进入油套环空的气体流动柔和,避免气锁。【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双螺纹接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加长开孔短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双螺纹接箍;2、加长开孔短节;3、筛管;4、内油管;5、出气孔;6、筛孔;7、排采油管;8、油管接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主体结构包括双螺纹接箍1、加长开孔短节2、筛管3、内油管4,所述双螺纹接箍1底端的外壁与加长开孔短节2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双螺纹接箍1底端的内壁与内油管4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底端与筛管3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油管4的下管口低于筛管3的下管口,进入本装置的井液在筛管3与内油管4之间沉降,产生的流体扰动有利于溶解气的分离。井液自油内管的底部管口进入油内管,进而被举升至双螺纹接箍1内并继续上行,析出的气体向上进入加长开孔短节2与油内管之间,并经由出气孔5进入油套环空,经过气孔的扩散使流速及气压得到显著的缓解,解决由于产气量大所造成的气锁问题。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孔5,所述筛管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筛孔6。与现有技术设有较大进液孔的气锚不同,井液通过筛管3上的细密的筛孔6进入本装置,一方面使井液中的煤粉、煤肩被滤除在外,解决了煤粉卡栗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异,经过筛孔6的梳理有利于破坏气液溶解平衡,有利于溶解气的析出、汇集并折流上行,促进排气效率。本装置的组件精简,且均通过标准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的气锚相比,具有工艺易于控制、组装及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小巧等特点,使其生产及维护的成本大幅降低。所述双螺纹接箍1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Φ73πιπι排采油管7的油管接箍8,所述双螺纹接箍1顶端的外壁与油管接箍8的底端螺纹连接。配合一般煤层气排采的井下结构装置,且使本装置的拆装简单快速,连接稳固,密封良好。所述筛管3的底端设有用于连接Φ73πιπι排采油管7的油管接箍8,所述筛管3底端的外壁与油管接箍8的顶端螺纹连接。配合一般煤层气排采的井下结构装置,且使本装置的拆装简单快速,连接稳固,密封良好。所述内油管4为Φ48πιπι油管。与外层的加长开孔短节2及筛管3相配合,预留出足够的气液分离及气体上行空间。 所述双螺纹接箍1的内径为40mm,且其长度为250mm。通过双螺纹接箍1,一次性将内层的油内管及外层的加长开孔短节2螺纹连接,使其结构简洁、拆装简单方、连接密封效果较好。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长度为500mm。预留出狭长的储气通道,使煤层气的压力及势能在加长的上升通道中逐渐分散及释放,使进入油套环空的气体流动柔和,避免气锁。实施例1:本技术所述是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主体结构包括双螺纹接箍1、加长开孔短节2、筛管3、内油管4,所述双螺纹接箍1的内径为40mm,且其长度为250mm,所述双螺纹接箍1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Φ73πιπι排采油管7的油管接箍8,所述双螺纹接箍1顶端的外壁与油管接箍8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双螺纹接箍1底端的外壁与加长开孔短节2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长度为500mm且其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孔5,所述双螺纹接箍1底端的内壁与内油管4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底端与筛管3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筛管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筛孔6,所述内油管4为Φ48πιπι油管且其下管口低于筛管3的下管口,所述筛管3的底端设有用于连接Φ 73mm排采油管7的油管接箍8,所述筛管3底端的外壁与油管接箍8的顶端螺纹连接。【主权项】1.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粉滤过式气锚,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螺纹接箍(1)、加长开孔短节(2)、筛管(3)、内油管(4),所述双螺纹接箍(1)底端的外壁与加长开孔短节(2)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双螺纹接箍(1)底端的内壁与内油管(4)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底端与筛管(3)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油管(4)的下管口低于筛管(3)的下管口,所述加长开孔短节(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孔(5),所述筛管(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筛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少锋刘国强席欢张盖霞和祯胡静怡
申请(专利权)人:袁少锋刘国强席欢张盖霞和祯胡静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