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连接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113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及汽车,其中,汽车用连接结构,包括:A柱上护板;仪表板,所述仪表板的端部设有连接面和弹性夹持系统,所述A柱上护板夹持在所述弹性夹持系统和所述连接面之间,所述弹性夹持系统用于对所述A柱上护板施加朝向所述连接面的弹性压力,以与所述连接面配合弹性夹紧所述A柱上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汽车的内饰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内饰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汽车的车体包括A柱上护板和仪表板,A柱上护板的底部设有插板,仪表板上设有安装孔,A柱上护板通过插板插接在仪表板的安装孔中,从而使A柱上护板与仪表板连接。由于A柱上护板和仪表板的连接处的间隙较大,因此影响了汽车内饰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及汽车,以提高汽车的内饰质量。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包括:A柱上护板;仪表板,所述仪表板的端部设有连接面和弹性夹持系统,所述A柱上护板夹持在所述弹性夹持系统和所述连接面之间,所述弹性夹持系统用于对所述A柱上护板施加朝向所述连接面的弹性压力,以与所述连接面配合弹性夹紧所述A柱上护板。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仪表板上设有侧支架,所述弹性夹持系统与所述侧支架连接。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A柱上护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成设定角度;所述连接面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弹性夹持系统包括第一弹性夹具和第二弹性夹具,所述第一侧板夹持在所述第一弹性夹具和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第二侧板夹持在所述第二弹性夹具和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夹具为第一片簧。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片簧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支架卡持连接。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夹具为第二片簧。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片簧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支架卡持连接。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用连接结构。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用连接结构,由于A柱上护板夹持在仪表板的连接面和弹性夹持系统之间,且弹性夹持系统能够对A柱上护板施加朝向连接面的弹性压力,以与连接面配合弹性夹紧A柱上护板,因此,能够减小A柱上护板与仪表板连接处的间隙,提高汽车的内饰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的A柱上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的仪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A-A剖面图;图6为图3中的B-B剖面图。附图标记:101:A柱上护板; 102:仪表板; 103:连接面;104:弹性夹持系统; 105:侧支架; 106:第一侧板;107:第二侧板; 108:第一抵接面; 109:第二抵接面;110:第一弹性夹具; 111:第二弹性夹具; 112: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连接结构,包括:A柱上护板101;仪表板102,所述仪表板102的端部设有连接面103和弹性夹持系统104,所述A柱上护板101夹持在所述弹性夹持系统104和所述连接面103之间,所述弹性夹持系统104用于对所述A柱上护板101施加朝向所述连接面103的弹性压力,以与所述连接面103配合弹性夹紧所述A柱上护板101。本实施例中,由于A柱上护板101夹持在仪表板102的连接面103和弹性夹持系统104之间,且弹性夹持系统104能够对A柱上护板101施加朝向连接面103的弹性压力,以与连接面103配合弹性夹紧A柱上护板101,因此,能够减小A柱上护板101与仪表板102连接处的间隙,提高汽车的内饰质量。请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仪表板102上设有侧支架105,所述弹性夹持系统104与所述侧支架105连接。由此,能够提高弹性夹持系统104与仪表板102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A柱上护板10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106和第二侧板107,所述第一侧板106和第二侧板107形成设定角度;所述连接面103包括第一抵接面108和第二抵接面109,所述弹性夹持系统104包括第一弹性夹具110和第二弹性夹具111,所述第一侧板106夹持在所述第一弹性夹具110和第一抵接面108之间,所述第二侧板107夹持在所述第二弹性夹具111和第二抵接面109之间。由此,第一弹性夹具110能够对A柱上护板101的第一侧板106施加朝向第一抵接面108的弹性压力,以与第一抵接面108配合夹紧A柱上护板101的第一侧板106,第二弹性夹具111能够对A柱上护板101的第二侧板107施加朝向第二抵接面109的弹性压力,以与第二抵接面109配合夹紧A柱上护板101的第二侧板107,从而能够减小A柱上护板101的第一侧板106和第二侧板107与A柱上护板101连接处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内饰质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弹性夹具110为第一片簧。在安装过程中,可对第一片簧施力而使第一片簧远离第一抵接面108,之后将A柱上护板101的第一侧板106插入到第一片簧和第一抵接面108之间,之后停止对第一片簧施力,第一片簧能够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与第一抵接面108配合夹紧将A柱上护板101的第一侧板106,由此使第一弹性夹具110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使用可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片簧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与所述侧支架105卡持连接。由此,使第一片簧与侧支架105连接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弹性夹具111为第二片簧。在安装过程中,可对第二片簧施力而使第二片簧远离第二抵接面109,之后将A柱上护板101的第二侧板107插入到第二片簧和第二抵接面109之间,之后停止对第二片簧施力,第二片簧能够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与第二抵接面109配合夹紧将A柱上护板101的第二侧板107,由此使第二弹性夹具111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使用可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片簧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13,所述第二连接部113与所述侧支架105卡持连接。由此,使第二片簧与侧支架105连接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由于A柱上护板101夹持在仪表板102的连接面103和弹性夹持系统104之间,且弹性夹持系统104能够对A柱上护板101施加朝向连接面103的弹性压力,以与连接面103配合弹性夹紧A柱上护板101,因此,能够减小A柱上护板101与仪表板102连接处的间隙,提高汽车的内饰质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上护板;仪表板,所述仪表板的端部设有连接面和弹性夹持系统,所述A柱上护板夹持在所述弹性夹持系统和所述连接面之间,所述弹性夹持系统用于对所述A柱上护板施加朝向所述连接面的弹性压力,以与所述连接面配合弹性夹紧所述A柱上护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上护板;仪表板,所述仪表板的端部设有连接面和弹性夹持系统,所述A柱上护板夹持在所述弹性夹持系统和所述连接面之间,所述弹性夹持系统用于对所述A柱上护板施加朝向所述连接面的弹性压力,以与所述连接面配合弹性夹紧所述A柱上护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上设有侧支架,所述弹性夹持系统与所述侧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上护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成设定角度;所述连接面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弹性夹持系统包括第一弹性夹具和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