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78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22),所述框架嵌条(22)具有与安装于车门窗框(13)的窗框嵌条(20)连接的第一嵌条部(23)、与安装于车门面板(11)的上缘部的带状嵌条(21)连接的第二嵌条部(24)、第一嵌条部(23)和第二嵌条部(24)交叉形成的拐角部(25),在拐角部(25)上设置有卡合于车门面板(11)从而至少限制了向上方的移动的拐角卡合部(32)。由此,能够提高框架嵌条(22)的支承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用门的车门窗框的角部的框架嵌条。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车辆用门,在车辆用门上安装有窗框嵌条和带状嵌条作为车门窗框和车门面板的边缘装饰构件。进一步,将连接于窗框嵌条和带状嵌条的框架嵌条安装于车门窗框的前端或者后端的角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5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框架嵌条具有第一嵌条部和第二嵌条部在拐角部交叉形成的V字形状,所述第一嵌条部连接于窗框嵌条(沿着上窗框的上窗框嵌条),所述第二嵌条部连接于带状嵌条。虽然框架嵌条的第二嵌条部经由夹持件安装于车门面板的上缘部,但是,当施加向上方提起框架嵌条的负载时,有可能发生以夹持件为支点拐角部脱离这种框架嵌条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框架嵌条和车门面板之间的密封性受损,从而行驶时产生风噪声,或者异物易于进入车门面板的内侧。本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车门面板的支承稳定性优异的框架嵌条。(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框架嵌条具有:与安装于车门窗框的窗框嵌条连接的第一嵌条部、与安装于车门面板的上缘部的带状嵌条连接的第二嵌条部、第一嵌条部和第二嵌条部交叉形成的拐角部; 在拐角部上具有卡合于车门面板从而至少限制了向上方的移动的拐角卡合部。优选的是,框架嵌条的拐角卡合部为如下构造:在与车门面板卡合的状态下,不仅限制相对于该车门面板的向上方的移动,也限制向车门厚度方向的移动。优选的是,所述框架嵌条的拐角卡合部由钩构成,所述钩与形成于支承凸缘的卡合孔卡合,所述支承凸缘从车门面板的上缘部向上方突出。相对于组合位于车内侧的内面板和位于车外侧的外面板而构成的车门面板,框架嵌条的拐角卡合部可以卡合于外面板和内面板中的任意一个,但是,作为一例使其卡合于外面板。优选的是,组合具有朝向车外侧的图案设计部的图案设计构件和沿着车门窗框保持挡风雨条的保持构件而形成框架嵌条,在保持构件上设置有拐角卡合部。该构成在通过金属形成框架嵌条的图案设计构件并且通过合成树脂形成保持构件中的至少拐角卡合部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并且,优选的是,图案设计构件具有从框架嵌条的第一嵌条部的端部遍及第二嵌条部的端部的长度,保持构件具有从框架嵌条的第一嵌条部的端部直至第二嵌条部的中途的长度。(技术的效果)根据以上的本技术,能够使框架嵌条的拐角部相对于车门面板可靠地支承,并且能够防止由于框架嵌条的支承不良而产生的不良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应用了本技术的框架嵌条的车辆的前方侧门和后方侧门的侧视图。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前方侧门的前方框架嵌条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Ⅲ-Ⅲ线的前方框架嵌条的第一嵌条部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Ⅳ-Ⅳ线的、设置于前方框架嵌条的第二嵌条部的夹持件和车门面板的卡合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前方框架嵌条的拐角部和车门面板的卡合部的从车内 侧观察的立体图。图6沿着图5的Ⅵ-Ⅵ线的设置于前方框架嵌条的拐角部的卡合钩和车门面板的卡合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前方框架嵌条的第二嵌条部和嵌条支架的关系的从车内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沿着图7的Ⅷ-Ⅷ线的嵌条支架的组装状态下的第二嵌条部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1的Ⅸ-Ⅸ线的嵌条支架的组装状态下的带状嵌条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0 前方侧门11 车门面板11a 凸缘部11b 支承凸缘11c 卡合孔11N 外面板12 侧窗框13 上窗框14 窗开口20 上窗框嵌条 21 带状嵌条21a 车身触唇21b 玻璃触唇22 前方框架嵌条 23 第一嵌条部 24 第二嵌条部 25 拐角部26 图案设计构件 26a 图案设计部 26b、26c 保持片26d 夹持件保持部 26e 唇支承部26f 支架保持部 26g 定位孔27 保持构件28 夹持件28a 支承体部28b 下垂部28c 抵接部28d 爪部29 车身触唇30 树脂保持部 31 金属保持部 31a 底部31b 凸缘31c 保持爪32 卡合钩(拐角卡合部)32a 突出部32b 下垂部32c 爪部33 导向凸部33a 导向面35 嵌条支架35a 前方插入部 35b 后方插入部 110 后方侧门111 车门面板112 侧窗框113 上窗框114 窗开口120 上窗框嵌条 121 带状嵌条122 后方框架嵌条。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具有应用了本技术的框架嵌条的汽车的前方侧门10和后方侧门110。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说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车内侧、车外侧的方向的表述是指以安装有该前方侧门10和后方侧门110的汽车的车身为基准的方向。前方侧门10为在车门面板11的上部设置有框状的车门窗框的构成,车门窗框具有被支承于车门面板11的后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侧窗框(立柱窗框)12和从侧窗框12的上端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上窗框13。在车门面板11的上缘部和侧窗框12以及上窗框13所包围的窗开口14内,省略图示的车门玻璃进行升降。车门面板11通过组合位于车内侧的内面板和位于车外侧的外面板11N(图4至图6)而构成。作为前方侧门10的边缘装饰构件,沿着上窗框13组装有上窗框嵌条20,沿着车门面板11的上缘部组装有带状嵌条21。另外,在车门窗框的前端的角部,组装有分别连接于上窗框嵌条20和带状嵌条21的前方框架嵌条22。后方侧门110与前方侧门10大致前后对称地构成。也就是说,后方侧门110具有被支承于车门面板111的前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侧窗框(立柱窗框)112和从侧窗框112的上端朝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上窗框113。在车门面板111的上缘部和侧窗框112以及上窗框113所包围的窗开口114内,省略图示的车门玻璃进行升降。车门面板111通过组合位于车内侧的内面板和位于车外侧的外面板而构成。作为后方侧门110的边缘装饰构件,沿着上窗框113组装有上窗框嵌条120,沿着车门面板111的上缘部组装有带状嵌条121。另外,在车门窗框的后端的角部,组装有分别连接于上窗框嵌条120和带状嵌条121的前方框架嵌条122。以下,对前方侧门10的前方框架嵌条22的详情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在颠倒前后关系即在后方侧门110的后框架嵌条122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即,本技术并不限定于前方侧门10,也能够应 用于后方侧门110。如图2所示,前方框架嵌条22具有连接于上窗框嵌条20的形状的第一嵌条部23、连接于带状嵌条21的形状的第二嵌条部24、第一嵌条部23和第二嵌条部24交叉形成的拐角部25,所述前方框架嵌条22形成V字形状,并且通过组合图案设计构件26和保持构件27而构成。在第二嵌条部24中,相对于图案设计构件26安装有一对夹持件28。图案设计构件26形成从第一嵌条部23的端部(图2的A位置)至第二嵌条部24的端部(图2的B位置)遍及前方框架嵌条22的整体的形状,通过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冲压成形而形成。如图3、图4及图6所示,虽然图案设计构件26的截面形状在前方框架嵌条22的各部分不同,但是,作为基本构造,通过图案设计部26a构成车外侧的外观部分,在图案设计部26a的车内侧组装有保持构件27和夹持件28。如图2及图3所示,在图案设计构件26上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位置不同的多个保持片26b和多个保持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嵌条具有:与安装于车门窗框的窗框嵌条连接的第一嵌条部、与安装于车门面板的上缘部的带状嵌条连接的第二嵌条部、所述第一嵌条部和所述第二嵌条部交叉形成的拐角部,在所述拐角部上具有卡合于所述车门面板从而至少限制了向上方的移动的拐角卡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03 JP 2013-1819341.一种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嵌条具有:与安装于车门窗框的窗框嵌条连接的第一嵌条部、与安装于车门面板的上缘部的带状嵌条连接的第二嵌条部、所述第一嵌条部和所述第二嵌条部交叉形成的拐角部,在所述拐角部上具有卡合于所述车门面板从而至少限制了向上方的移动的拐角卡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卡合部在与所述车门面板卡合的状态下限制相对于该车门面板的向车门厚度方向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的框架嵌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卡合部由钩构成,所述钩与形成于支承凸缘的卡合孔卡合,所述支承凸缘从所述车门面板的上缘部向上方突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卷田纯龟山隆
申请(专利权)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