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具体涉及一种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双相不锈钢因显微组织由几乎等比例的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而得名,通常以铁素体为基体(体积分数在50~70%之间),其余为奥氏体,因而属于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类型。这种钢往往含有较高的Cr(18~30%)、中等的Ni(4~10%)和较低的碳(≤0.03%),还可以含有Mo 或其它元素(如Cu、W)。双相不锈钢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奥氏体的存在降低了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改善了韧性和焊接性,而铁素体的存在又提高了奥氏体钢的室温强度和导热性,降低了其线膨胀系数和焊接热裂倾向,同时大大提高了奥氏体钢耐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磨损腐蚀性能。所以无论在力学性能或耐腐蚀性能上,双相不锈钢皆明显优于传统的奥氏体型(300系列)和铁素体型(400系列)不锈钢。鉴于双相不锈钢的以上优良特性,可见双相不锈钢是一种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开发和生产不仅可以体现不锈钢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使用比例在今后会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当前我国镍资源短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 0.0001~0.03%;Cr 22.1~26.0%;Mn 7.1~10%;N 0.46~0.7%;Ni 0.0001~0.1%;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 0.0001~0.03%;Cr 22.1~26.0%;Mn 7.1~10%;N 0.46~0.7%;Ni 0.0001~0.1%;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厚度为0.4~1.0mm,室温时的拉伸断裂强度为800~1100MPa,屈服强度为620~800MPa,断后延伸率为30~50%,点蚀当量(PREN值)为30~36,奥氏体含量为40~70%,表面质量良好,无边裂。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氮节镍型双相不锈钢薄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按照C 0.0001~0.03%、Cr 22.1~26%、Mn 7.1~10%、N 0.46~0.7%、Ni 0.0001~0.1%、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赵岩,郝燕森,焦也,朱振,刘鑫,李成刚,曹光明,王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