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及包含该驾驶室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919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及包含该驾驶室的工程机械,在驾驶室内座椅后部位置设置消声腔,采用穿孔板吸声结构、空气层吸声结构以及多孔吸声材料设计,有效降低驾驶室内部混响噪声及衰减发动机舱内部噪声向驾驶室内传播,同时驾驶室后部进风口设计可有效衰减发动机舱噪声向外传播。该驾驶室消声装置适用于工程车辆,易于加工制造,实用可靠,有效衰减驾驶室内部噪声及隔离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内传递的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及包含该驾驶室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驾驶室噪声是影响驾驶员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长时间暴露在噪声下,可能出现耳鸣以及烦躁的现象,甚至会导致失聪。随着内燃机向大功率、高速、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也会带来噪声、振动方面的新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程机械驾驶员对工程机械舒适性的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噪声和振动水平日益成为影响产品销量、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工程机械舒适性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经验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工程机械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申请号20098013960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具有驾驶室隔音装置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下部行走体;上部回转体,具有上框架;驾驶室,具有底板,该驾驶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上;以及驾驶室隔音装置。其中驾驶室隔音装置具有:底板;驾驶室下方构件,具有支撑驾驶室的驾驶室面板,该驾驶室下方构件设置于驾驶室的下方,与底板一起形成周围凡乎被封闭的闭合结构的驾驶室下方空间;以及共鸣器,通过共鸣作用降低进入驾驶室下方空间内的噪音。申请号200980139606.0公开的隔音装置,通过改变驾驶室下方空间闭合结构的形状、尺寸并结合共鸣器达到消声目的,属于有源消声结构,实际应用中受到电源、系统稳定性的限制,结构较复杂,并且成本较高。同时,该消声隔音装置消声频段集中在400Hz以下的中低频段,在高频段无法实现驾驶室内消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及包含该驾
驶室的工程机械。在驾驶室内座椅后部位置设置消声腔,采用穿孔板吸声结构、空气层吸声结构以及多孔吸声材料设计,有效降低驾驶室内部噪声及隔离发动机舱向驾驶室内传递噪声的路径,同时驾驶室后部进风口设计可有效衰减发动机舱噪声向外传播。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包括设置于座椅后方的消声腔、位于消声腔两侧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声腔由位于消声腔前部的穿孔板、位于消声腔后部的尾板、位于消声腔底部的底板和位于消声腔侧面的侧板围合而成,消声腔和进风口之间通过侧板隔开。前述的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所述的穿孔板、尾板靠近消声腔一侧分别粘贴有吸音层a和吸音层b。前述的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所述穿孔板位于驾驶室座椅后方,厚度为0.5~5mm、孔径1~10mm、穿孔率大于20%。前述的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所述的吸音层a、吸音层b,材料为玻璃棉、岩棉或矿棉,厚度10~50mm;消声腔厚度小于300mm。前述的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吸音层a、吸音层b之间为所述的消声腔,吸音层a和吸音层b均位于驾驶室和发动机舱之间。一种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车架和工作装置,所述驾驶室为所述的低噪音驾驶室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低噪音驾驶室设置穿孔板吸声结构及多孔吸声材料设计,有效在中低频段降低驾驶室内混响噪声。2)低噪音驾驶室结合空气层吸声结构和多孔吸声材料,衰减发动机舱内部中高频噪声向驾驶室内传播。3)低噪音驾驶室后部设置有进风口设计,进风口后部设置有侧板,在不增加发动机舱进风阻力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发动机舱内噪声直接向机外传播。4)该驾驶室消声装置适用于工程车辆,易于加工制造,实用可靠,在全频段消除驾驶室内部噪声,有效衰减驾驶室内部噪声及隔离发动机舱向驾驶室内传递噪声的路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程机械整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驾驶室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驾驶室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驾驶室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驾驶室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驾驶室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驾驶室剖视爆炸图;其中,1.驾驶室 2.发动机舱 3.发动机 4.风扇 5.车架 6.工作装置 7.穿孔板8.尾板 9.共振腔 10.底板 11.吸音层a 12.吸音层b 13.进风口 14.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吸声材料种类很多,按形状可分为制品类和砂浆类;按材料可分为玻璃棉、岩棉、矿棉等。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是利用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常用的吸声结构有空气层吸声结构,穿孔板吸声结构和吸声尖劈等。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吸声材料后留空气层的吸声结构。空气层吸音结构,是在多孔材料背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使材料与后面的刚性安装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空气层或空腔,它的吸音系数有所提高,特别是低频的吸音性能可得到大大改善。穿孔板吸声结构,是由穿孔板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按照穿孔的多少将其分成单孔共振吸声结构和多孔共振吸声结构。对于单孔共振吸声结构,即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其共振频率由以下公式求得: f n = c 0 2 π q h l ]]>q为穿孔板穿孔率,h为空腔的厚度,l为入口管长度。对于多孔共振吸声结构,实际上可以看成单孔共振吸声结构的并联结构。因
此,多孔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要比单孔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好,通过孔参数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其吸声频带等性能。多穿孔板的共振频率与穿孔板的穿孔率、空腔深度都有关系,与穿孔板的直径和孔厚度也有关系。根据图1-7,一种低噪音驾驶室1,包括穿孔板7、尾板8、消声腔9、底板10、吸音层a 11、吸音层b 12、进风口13、侧板14,消声腔9设置在座椅后部位置(即后方),进风口13位于消声腔9两侧,消声腔9、进风口13通过侧板14隔开。所述消声腔9由穿孔板7、尾板8、底板10、侧板14组成,通过螺栓连接组成一空腔结构,穿孔板7、尾板8靠近消声腔9一侧分别粘贴有吸音层a、吸音层b,消声腔9厚度小于300mm。所述穿孔板7位于驾驶室1座椅后部(即后方)、消声腔9前部位置,厚度为0.5~5mm、孔径1~10mm、穿孔率大于20%。所述吸音层a、吸音层b,其材料是玻璃棉、岩棉、矿棉等多孔吸声材料,厚度10~50mm。驾驶室1内部的混响噪声,经穿孔板7进入消声腔9内部,穿孔板7与消声腔9组成穿孔板共振吸音结构,有效衰减驾驶室内部中低频段的混响噪声,消声腔9内部的吸音层a、吸音层b进一步过滤驾驶室内部高频混响噪声。吸音层a、吸音层b位于驾驶室1和发动机舱2之间。吸音层a、吸音层b中间留有消声腔9,形成空气层吸音结构,有效衰减发动机3噪声、风扇4噪声向驾驶室内传播。所述进风口13,采用冲孔或者百叶窗开口设计,后部设置有侧板14,通过改变发动机舱2进气空气流向,在不增加发动机舱进风阻力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发动机舱2内噪声直接向机外传播。一种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车架5和工作装置6,所述驾驶室1为以上所述的低噪音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包括设置于座椅后方的消声腔、位于消声腔两侧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声腔由位于消声腔前部的穿孔板、位于消声腔后部的尾板、位于消声腔底部的底板和位于消声腔侧面的侧板围合而成,消声腔和进风口之间通过侧板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包括设置于座椅后方的消声腔、位于消声腔两侧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声腔由位于消声腔前部的穿孔板、位于消声腔后部的尾板、位于消声腔底部的底板和位于消声腔侧面的侧板围合而成,消声腔和进风口之间通过侧板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孔板、尾板靠近消声腔一侧分别粘贴有吸音层a和吸音层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位于驾驶室座椅后方,厚度为0.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耿彦波许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