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173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油分离器无法过滤杂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封闭的壳体,该壳体上设有与内部腔室连通的排气进口、排气出口及油出口,壳体内部上方固定设有一套筒,该套筒上下贯穿,套筒的外壁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油气通道,排气进口位于壳体的侧部且其进气方向沿套筒外壁切向设置,排气出口位于壳体的顶部且通过套筒与壳体内部连通,油出口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有过滤器,且该过滤器可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
,涉及一种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通常安装在压缩制冷机组的压缩机排出口与冷凝器之间,用来分离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出来的高压气体(气态工质和润滑油),当夹带有润滑油的气态工质从排气管进入油分离器后,一方面由于通道截面突然加大,气流速度骤降;另一方面,在油分离器里,气体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滴在筒体内壁上凝结,流入筒体下部,而密度较轻的气态工质经油分离器去冷凝器。分离出的润滑油,集中于油分离器的下部,可定期排出。由于润滑油和压缩的空气中可能存在杂质,且使用次数越多杂质越多,而现有的油分离器一般不带有过滤杂质的过滤器,长期使用带有杂质的润滑油会造成压缩机故障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油分离器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分离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分离器,包括一封闭的壳体,该壳体上设有与内部腔室连通的排气进口、排气出口及油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部上方还固定设有一套筒,该套筒上下贯穿,套筒的外壁和
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油气通道,上述排气进口位于壳体的侧部且其进气方向沿套筒外壁切向设置,排气出口位于壳体的顶部且通过套筒与壳体内部连通,油出口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上且具有内腔的过滤器座、与过滤器座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器盖及设置在过滤器座的内腔内的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座的内腔与上述壳体内部连通,上述油出口设置在过滤器盖上。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过滤器座的内腔内还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靠在过滤器座的一侧壁上,另一端抵靠在上述过滤器上,上述过滤器在该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抵靠在上述过滤器盖上且覆盖整个油出口。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套筒的上部与壳体周向密封固连,套筒的下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的外周与套筒内壁周向固连。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第二过滤装置为铁网。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套筒下方还设有一隔板,该隔板的外周与壳体内壁周向密封固连,隔板上设有漏油孔。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壳体上设有上下两个液位视液镜。在上述的一种油分离器中,所述的壳体上设有一光电式油位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有过滤器,且该过滤器可拆卸更换,通过进气方向与套筒的切向设置,不仅分离效果好,且大大减少工作过程中润滑油的波动,使整个装置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2、底座;3、套筒;4、上凸部;5、排气进口;6、隔板;7、漏油孔;8、过滤器座;9、过滤器盖;10、过滤器;11、油管;12、油出口;13、弹性件;14、侧壁;15、排气出口;16、第二过滤装置;17、油腔;18、液位视液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分离器,包括一封闭的壳体1,该壳体1呈圆柱状,壳体1上部和下部均呈外凸弧面。壳体1下部焊有一底座2,该底座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地面上。壳体1内部上方固定设有一套筒3,该套筒3上下贯穿,套筒3的上部与壳体1的上凸部4周向密封固连,套筒3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油气通道;壳体1上开设有与内部腔室连通的油气混合物的排气进口5,该排气进口5位于壳体1的侧部且其进气方向沿套筒3外壁切向设置,该设置方式使进入油气通道内的油气混合物螺旋状地旋转下降分离。套筒3下方设有一隔板6,该隔板6的外周与壳体1内壁周向密封固连,隔板6上设有一漏油孔7,集聚在隔板6上的润滑油从该漏油孔7流出。套筒3下方还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第一过滤装置。该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且具有内腔的过滤器座8、与过滤器座8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器盖9及设置在过滤器座8的内腔内的过滤器10。过滤器座8呈圆筒状横置且部分位于壳体1内,过滤器座8一端开口,该端位于壳体1外且与过滤器盖9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相连,另一端的下部通过一油管11与油腔17连通。油
出口12设置在过滤器盖9上,油出口12与过滤器座8的内腔连通。过滤器座8的内腔内还设有一弹性件13,该弹性件13一端抵靠在过滤器座8的一侧壁14上,另一端抵靠在过滤器10上,过滤器10在该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抵靠在过滤器盖9上且覆盖整个油出口12,这样设置的目的使进入过滤器10内的润滑油均通过过滤器10过滤后再从油出口12流出。排气出口15位于壳体1的顶部且通过套筒3与壳体1内部连通,套筒3的下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16,该第二过滤装置16的外周与套筒3内壁周向固连。第二过滤装置16为铁网且该铁网设有多层。由于壳体1内温度比较高,壳体1内会形成油雾,通过该第二过滤装置16可以将油雾进一步过滤,这样不仅排出的气体更干净,且过滤在铁网上的润滑油会流入到壳体1内下部的油腔17中,从而提高了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为便于观察,壳体1上设有上下两个液位视液镜18,用于观察油位,并且通过一光电式油位开关控制设备的工作。工作原理:压缩机出来的高压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气进口5进入壳体1内,经过油气通道螺旋状地旋转下降,开始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沿壳体1内壁向下流;润滑油从壳体1内壁上集中流到隔板6上,通过隔板6上的漏油孔7流入油腔17内;由于壳体1内部的气压高于外部大气压,润滑油通过油管11经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从油出口12处流出;分离出来的气体则经第二过滤装置过滤后从壳体1顶部的排气出口15排出。松开过滤器盖9上的紧固件,取下过滤器盖9,即可安装或拆卸过滤器10。应该理解,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一封闭的壳体(1),该壳体(1)上设有与内部腔室连通的排气进口(5)、排气出口(15)及油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上方还固定设有一套筒(3),该套筒(3)上下贯穿,套筒(3)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油气通道,上述排气进口(5)位于壳体(1)的侧部且其进气方向沿套筒(3)外壁切向设置,排气出口(15)位于壳体(1)的顶部且通过套筒(3)与壳体(1)内部连通,油出口(12)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包括一封闭的壳体(1),该壳体(1)上设有与内部腔室连通的排气进口(5)、排气出口(15)及油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上方还固定设有一套筒(3),该套筒(3)上下贯穿,套筒(3)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油气通道,上述排气进口(5)位于壳体(1)的侧部且其进气方向沿套筒(3)外壁切向设置,排气出口(15)位于壳体(1)的顶部且通过套筒(3)与壳体(1)内部连通,油出口(12)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且具有内腔的过滤器座(8)、与过滤器座(8)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器盖(9)及设置在过滤器座(8)的内腔内的过滤器(10),所述的过滤器座(8)的内腔与上述壳体(1)内部连通,上述油出口(12)设置在过滤器盖(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座(8)的内腔内还设有一弹性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剑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沃克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