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205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涉及压缩机领域,用于改善第一涡旋盘运动过程中与机架之间的润滑问题。该涡旋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机架和油室,第一涡旋盘由机架支撑且能相对于机架转动;机架内设有第一流道,其进口与油室连通且靠近油室的底部设置,其出口设在机架用于支撑第一涡旋盘的端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流道设置在机架内,且第一流道的进口的位置靠近涡旋压缩机的油室底部,在油室内油液很低的情况下,第一流道内也可以充满润滑油,以保证对机架和第一涡旋盘之间配合面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机架。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都包括基板和盘体。动涡旋盘的盘体与静涡旋盘的盘体啮合形成数个压缩腔。机架支撑动涡旋盘,动涡旋盘通过驱动轴被电机驱动。机架和动涡旋盘之间有油室,在动涡旋盘转动的过程中,动涡旋盘和机架之间的接触面需要润滑。现有动涡旋盘与机架的接触面之间的润滑通过动涡旋盘搅动油室中的油,使油能到达并润滑动涡旋盘与机架的接触面。具体如下:在涡旋式压缩机机架上表面设置径向、环向油槽,使得润滑油能顺利到达机架与动涡旋盘之间。该涡旋压缩机运行时,冷冻油先进入到油室中,然后到达机架上侧,然后经由径向、环向油槽到达机架和动涡旋盘之间。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低压腔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与机架的接触面之间的润滑通过动涡旋盘搅动油室中的油,使油能到达并润滑动涡旋盘与机架的接触面。此种供油方式要求油室内油液位保证一定高度,在压缩机油量较低或者压缩机负荷过大时,动涡旋盘与机架接触面之间的润滑难以保证,会导致压缩机功耗突然增大,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用以改善第一涡旋盘转动过程中第一涡旋盘与机架之间配合面的润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机架和油室,所述第一涡旋盘由所述机架支撑且能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所述机架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与所述油室连通且靠近所述油室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设在所述机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涡旋盘的端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涡旋盘内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设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基板朝向所述机架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设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基板背离所述机架的第二端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周期性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靠近涡旋压缩机吸气口。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处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尺寸。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被构造成所述第一涡旋盘转动一圈则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储油槽连通至少两次。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为环形结构或波浪形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为圆环形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端部还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进口与所述储油槽连通,所述回油槽的出口与涡旋压缩机的回油通道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尺寸。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向油道,其中,油液能经由所述油室底部、所述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向油道流向所述机架的端部;和/或,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二轴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和第三轴向油道;其中,油液能经由第一流道、所述第二轴向油道、所述第二径向油道和第三轴向油道流向所述第一涡旋盘的第二端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涡旋压缩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流道设置在机架内,且第一流道的进口的位置靠近涡旋压缩机的油室底部,第一流道进口的位置越低对油液位高度要求越低,在油室内油液很低的情况下,第一流道内也可以充满润滑油,以保证对机架和第一涡旋盘之间配合面的润滑。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涡旋盘搅动来提供动力,且对油室内油液位高度要求低,第一流道进口的位置越低对油液位高度要求越低。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涡旋压缩机局部装配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涡旋压缩机第一涡旋盘剖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涡旋压缩机机架局部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涡旋压缩机机架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1、机架2和油室2d,第一涡旋盘1由机架2支撑且能相对于机架2转动。机架2内设有第一流道20,第一流道20的进口与油室2d连通且靠近油室2d的底部设置,第一流道20的出口设在机架2用于支撑第一涡旋盘1的端部2e。涡旋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1、第二涡旋盘和机架2。第一涡旋盘1和第二涡旋盘配合以形成多个压缩腔。第一涡旋盘1由机架2支撑
且在曲轴5的带动下相对于机架2转动。第一涡旋盘1、第二涡旋盘都包括基板和盘体。本实施例中需要用到的技术术语或名词解释。本文中,以图1所示方向为例,机架2与第一涡旋盘1配合的面称为端部2e。第一涡旋盘1的基板朝向机架2的面称为第一端面1d,第一涡旋盘1的基板朝向第二涡旋盘的面称为第二端面,第二端面背离机架2。端部2e和第一端面1d相互配合形成配合面,该配合面采用第一流道20实现润滑。第一流道20可以采用折线型流道、弧线型流道、规则流道或不规则流道,以能够使得涡旋压缩机的油室2d底部的油液流向第一流道20。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流道20设置在机架2内,且第一流道20的进口位置靠近涡旋压缩机的油室2d底部,位置低,在油室2d内油液很低的情况下,第一流道20内也可以充满润滑油,以保证对机架2和第一涡旋盘1之间配合面的润滑。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第一涡旋盘1内设有第二流道10,第二流道10的进口设在第一涡旋盘1基板朝向机架2的第一端面1d,第二流道10的出口设在第一涡旋盘1朝背离机架2的第二端面。其中,在第一涡旋盘1相对于机架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流道20与第二流道10周期性连通。设置第二流道10后,经由第一流道20流到机架2和第一涡旋盘1之间配合面的润滑油能沿着第二流道10继续周期性流动至第二端面,以周期性增加吸气含油率。适当增大吸气含油率可以避免第一涡旋盘1及第二涡旋盘之间的异常磨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排气温度。保证压缩机可靠性方面;吸气含油率过大则会导致压缩机吸气量的减小,对制冷量影响较大,上述周期性提高吸气含油率的方案则可以较好地平衡上述两方面。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第二流道10的出口靠近涡旋压缩机吸气口,这样增加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含油率的效果更好。参见图1,第一流道20的出口处设有储油槽2a,储油槽2a的尺寸大于第一流道20的出口尺寸。这样可以实现储油,也便于第一流道
20和第二流道10之间的贯通,可以降低第一涡旋盘1上第二流道10的加工难度。储油槽2a中的油部分也可以在第一涡旋盘1转动过程中润滑第一涡旋盘1与机架2的配合面。在第一涡旋盘1内设有第二流道10的前提下,储油槽2a使得从机架2第一流道20上来的油能够较容易地流向第一涡旋盘1内的第二流道10。储油槽2a被构造成下述结构:第一涡旋盘1转动一圈,则第二流道10与储油槽2a连通至少两次。储油槽2a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储油槽2a比如为环形结构或波浪形结构。参见图1和图3,为便于加工,储油槽2a为圆环形结构。其中,第一涡旋盘1转动一圈,第二流道10与储油槽2a连通两次。参见图1,第一流道20的进口尺寸大于第一流道20的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旋盘(1)、机架(2)和油室(2d),所述第一涡旋盘(1)由所述机架(2)支撑且能相对于所述机架(2)转动;所述机架(2)内设有第一流道(20),所述第一流道(20)的进口与所述油室(2d)连通且靠近所述油室(2d)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一流道(20)的出口设在所述机架(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涡旋盘(1)的端部(2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旋盘(1)、机架(2)和油室(2d),所述第一涡旋盘(1)由所述机架(2)支撑且能相对于所述机架(2)转动;所述机架(2)内设有第一流道(20),所述第一流道(20)的进口与所述油室(2d)连通且靠近所述油室(2d)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一流道(20)的出口设在所述机架(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涡旋盘(1)的端部(2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旋盘(1)内设有第二流道(10),所述第二流道(10)的进口设在所述第一涡旋盘(1)基板朝向所述机架(2)的第一端面(1d),所述第二流道(10)的出口设在所述第一涡旋盘(1)基板背离所述机架(2)的第二端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涡旋盘(1)相对于所述机架(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流道(20)与所述第二流道(10)周期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10)的出口靠近涡旋压缩机吸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0)的出口处设有储油槽(2a),所述储油槽(2a)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道(20)的出口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2a)被构造成所述第一涡旋盘(1)转动一圈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建郭求和胡余生曹贞文李小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