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胶稠度的方法。该方法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大于70mm,且携带Wxg3基因的水稻品系为父本,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小于40mm的水稻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胶稠度较母本水稻品系有显著延长的水稻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Wxg3等位基因对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硬胶稠度性状进行改良,可克服常规育种中表型选择难、周期长、效率低、结果可靠性差的缺点。培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与原水稻品种相比,胶稠度得到明显改良,其它诸如直链淀粉含量、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和适应性均十分相似,它们为一对近等基因系,可以在原水稻推广地区直接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分子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胶稠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水稻产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水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稻米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性状,主要包括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等。而蒸煮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中最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在稻米品质育种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是首要考虑的目标性状。不同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相差较大,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分为糯(0-5%)、低(8-18%)、中(20-24%)和高(>24%)四种类型。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要求,往往因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北方以粳米为主,直链淀粉含量一般较低,为12-18%左右;南方则以籼稻为主,直链淀粉含量有低、中、高之分,但我国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多为高直链淀粉含量(25%左右及以上)。胶稠度放映了米胶冷却后的延展性和柔软性,一般以4.4%的米胶冷却后延展的长度来表示,分为三个等级:硬胶稠度,胶稠度低于40mm;中胶稠度,胶稠度在41-60mm;软胶稠度,胶稠度高于60mm。一般来说,低直链淀粉含量稻米胶稠度是软的,但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其稻米胶稠度有软、中、硬之分。其中,较软胶稠度由于口感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高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24%)稻米由于其所具有的耐消化功能特性,开始受到特定人群(如糖尿病人和营养保健人士)的青睐。然而,高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常常伴随着胶稠度短、口感硬的问题。因此,通过育种方法培育直链淀粉含量高、且胶稠度软的稻米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然而目前,常规水稻育种方法筛选胶稠度性状主要是依靠直接测定杂种分离世代(通常从
F4代开始)的种子。但由于胶稠度是一个受胚乳三倍体细胞控制的性状,同一植株上所结的不同种子的胶稠度存在着遗传分离与基因剂量效应,并易受其它性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来改良胶稠度就较为困难,周期长,效率低。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可以克服水稻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MAS技术的核心是把常规育种中的表型选择转化为基因型选择,结果可靠性强,并且不受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环境条件的影响。MAS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挖掘并利用优异等位基因是应用MAS技术选育水稻优良品种的基础。水稻籽粒中直链淀粉主要由Wx基因控制合成。目前,根据直链淀粉含量表型,Wx基因可被划分为5类常见的功能等位基因,Wx、Wxt、Wxg1、Wxg2和Wxg3,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对应于糯、低、中等、24.36-25.20%和25.81-26.19%(Teng等,2012)。其中,Wxg2和Wxg3等位基因表型均为高直链淀粉含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Wxg2和Wxg3等位基因对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存在显著不同。Wxg3基因遗传效应为软胶稠度(75mm左右),而Wxg2基因型稻米为硬胶稠度(32mm左右)(Teng等,2013)。因此,目前生产上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水稻携带的为Wxg3基因;而高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水稻则携带Wxg2基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水稻Wxg3等位基因的胶稠度遗传特性和MAS技术,提供一种周期短、结果准确的稻米胶稠度改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胶稠度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改良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胶稠度的方法,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大于70mm,且携带Wxg3基因的水稻品系为父本,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小于40mm的水稻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胶稠度较母本水稻品系有显著延长的水稻品系。作为优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利用SSR分子标记RM190,或利用紧邻Wx座位两侧的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Wxg3基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Wxg3等位基因对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硬胶稠度性状进行改良,具有周期短、结果准确的优点,可克服传统常规育种中表型选择难、周期长、效率低、结果可靠性差的缺点。培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与原水稻品种相比,胶稠度得到明显改良,其它诸如直链淀粉含量、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和适应性均十分相似,它们为一对近等基因系,可以在原水稻推广地区直接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SSR标记RM190辅助选择Wxg3基因改良水稻硬胶稠度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Wx座位两侧SSR标记辅助选择Wxg3基因改良水稻硬胶稠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以高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水稻品系为受体,以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水稻品系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Wxg3基因转入受体亲本中。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生产上推广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硬、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为母本(受体)与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水稻品系杂交获得F1杂交种子;2.亲本的多态性检测:首先检测SSR标记RM190(该分子标记扩增的微卫星序列位于Wx、基因第1外显子中,为一段(CT)n重复序列)在2个亲本之间的多态性;如RM190标记无多态,则进一步对紧邻Wx基因座位的微卫星标记
进行多态性检测,两侧各筛选出1个微卫星标记;3.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Wxg3基因转入受体亲本中。如RM190标记具多态性,回交试验方案则如图1所示。从BC1F1代起,选取10个左右单株进行代换片段检测,RM190标记按与供体亲本多态性一致的标准在BC1F1进行单株选择,获选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2F1代;BC2F1代选取10个单株用于继续进行RM190标记检测,根据结果,选取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3F1;BC3F1代选取10个单株继续进行RM190标记检测,根据结果,选取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4F1;BC4F1代自交,BC4F2代选取10个单株进行RM190标记检测,选择到携有供体Wxg3纯合基因的改良株系。4.如RM190标记在两水稻亲本间无多态性,则在Wx座位两侧各选1个具多态性的SSR标记对Wxg3基因进行辅助选择,回交试验方案如附图2所示。从BC1F1代起,选取20个单株进行代换片段检测,Wx座位两侧SSR标记按与供体亲本多态性一致的标准在BC1F1代进行单株选择,获选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2F1代;BC2F1代选取20个单株用于继续进行标记检测,根据结果,选取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3F1;BC3F1代选取20个单株继续进行标记检测,根据结果,选取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4F1;BC4F1代自交,于BC4F2和BC4F3代选取单株进行标记检测,选择到携有供体Wxg3纯合基因的改良株系。5.分别收获BC4F2或BC4F3代携带有Wxg3基因纯合染色体片段的种子,进行胶稠度测定,以确定改造后的水稻亲本胶稠度与未改良水稻亲本相比是否有改变。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具有软胶稠度的改良型水稻恢复系籽恢100的选育过程利用SSR标记RM190辅助选择Wxg3基因改良籽恢100硬胶稠度性状。选择高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水稻恢复系籽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良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胶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大于70mm,且携带Wxg3基因的水稻品系为父本,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小于40mm的水稻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胶稠度较母本水稻品系有显著延长的水稻品系。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良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胶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大于70mm,且携带Wxg3基因的水稻品系为父本,以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4%、胶稠度小于40mm的水稻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斌,张瑛,李泽福,罗志祥,吴敬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