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748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清洁装置(60)用于牵伸装置。清洁装置(60)具备:清洁带(68)、输送清洁带(68)的多个带输送辊(66、67)、以及将清洁带(68)以及带输送辊(66、67)支承为能够分别向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的支承机构(6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技术介绍
存在在牵伸装置安装有具备与多个上辊接触的清洁带、和输送清洁带的多个带输送辊的清洁装置的情况(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105415号公报)。根据这样的清洁装置,能够除去附着于上辊的纤维片(所谓的飞花。其中,包括棉、其他的天然纤维或者合成纤维等的纤维片。以下相同。)。在上述那样的清洁装置安装于牵伸装置的情况下,上辊周边部的可视性降低。因此,在实施上辊周边部的确认等牵伸装置的维护时,需要使牵伸装置的运转停止,并根据情况将清洁装置从牵伸装置取下。在实施清洁带的更换等清洁装置的维护时也同样需要使牵伸装置的运转停止,并根据情况将清洁装置从牵伸装置取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维护性的提高的清洁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清洁装置的牵伸装置和纺纱机。本技术的清洁装置是用于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具备清洁带、多个带输送辊以及第一支承部。多个带输送辊输送清洁带。第一支承部将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支承为能够分别向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在该清洁装置中,能够以在第一位置清洁带与上辊接触、在第二位置清洁带从上辊分离的方式将第一支承部安装于牵伸装置。由此,通过使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移动至第二位置,能够使牵伸装置的运转继续并且实施牵伸装置以及/或者清洁装置的维护。因此,根据该清洁装置,能够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在本技术的清洁装置中,优选,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构成清洁模块,第一支承部具有将清洁模块的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10°以上150°以下的角度的第一转动轴。由此,从实施牵伸装置以及/或者清洁装置的维护的观点来看,能够使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从上辊充分地分离。在本技术的清洁装置中,优选,第一支承部进一步具有在第二位置保持清洁模块的保持部。由此,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实施牵伸装置以及/或者清洁装置的维护。在本技术的清洁装置中,优选,保持部具有在第二位置与清洁模块所具有的第一承接部卡合的杆部件、和将杆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第二转动轴。由此,不使用工具等便能够在第二位置保持清洁模块。在本技术的清洁装置中,优选,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在清洁带的输送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由此,能够实现清洁装置的各部件的布局的优化。在本技术的清洁装置中,优选,第一支承部具有供杆部件卡合的第二承接部。由此,在清洁模块配置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在使杆部件稳定的状态下待机。本技术的牵伸装置具备:上述清洁装置;多个辊对,它们分别具有下辊以及上辊;以及第二支承部,其支承多个上辊,第一支承部安装于第二支承部,在第一位置清洁带与多个上辊的至少一个接触,在第二位置清洁带从多个上辊的至少一个分离。在该牵伸装置中,通过上述清洁装置实现维护性的提高。本技术的牵伸装置具备:上述清洁装置;多个辊对,它们分别具有下辊以及上辊;第二支承部,其支承多个上辊;以及第三转动轴,其将第二支承部支承为能够在多个上辊的每一个与多个下辊的每一个接触的接触位置与多个上辊的每一个与多个下辊的每一个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转动,第一支承部安装于第二支承部,在第一位置清洁带与多个上辊的至少一个接触,在第二位置清洁带从多个上辊的至少一个分离,第一转动轴相比第二转动轴设置于在牵伸方向上靠近第三转动轴的位置。在该牵伸装置中,清洁模块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打开的一侧与支承上辊的第二支承部以第三转动轴为中心打开的一侧相同,因此能够从相同一侧实施牵伸装置以及/或者清洁装置的维护。在本技术的牵伸装置中,优选,在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多个辊对进行纤维束的牵伸。由此,能够使牵伸装置的运转继续,并且实施清洁装置的维护。在不需要上辊的清洁的情况下,将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配置于第二位置,在该状态下,能够使牵伸装置运转。本技术的纺纱机具备:上述牵伸装置;空气纺纱装置,其对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纱线;以及卷取装置,其将由空气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在该纺纱机中,通过上述清洁装置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在本技术的纺纱机中,优选,在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牵伸装置进行纤维束的牵伸,空气纺纱装置进行纱线的生成,卷取装置进行纱线的卷绕。由此,能够使纺纱机的运转继续,并且实施清洁装置的维护。在不需要上辊的清洁的情况下,将清洁带以及带输送辊配置于第二位置,在该状态下,能够使纺纱机运转。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能实现维护性的提高的清洁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清洁装置的牵伸装置和纺纱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清洁模块配置于第一位置并且清洁带处于接触状态时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清洁模块配置于第一位置并且清洁带处于分离状态时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图4的清洁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清洁模块配置于第二位置时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图8是清洁模块配置于第二位置时的清洁装置的与图7相反一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架4以及第二端架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为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而卷绕于卷装P。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由于任何理由导致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落纱台车使卷装P落纱,并将新的纱管B供给该纺纱单元2。在第一端架4收纳有回收在纺纱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屑以及纱线屑等的回收装置等。在第二端架5收纳有对供给于纺纱机1的压缩空气(空气)的空气压进行调整并向纺纱机1的各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以及用于对纺纱单元2的各部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二端架5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41、显示画面42以及输入键43。机台控制装置41集中管理以及控制纺纱机1的各部。显示画面42能够显示有关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以及/或者状态的信息等。操作人员使用输入键43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存积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在每规定量的纺纱单元2设置,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牵伸装置6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具备:后辊对14、第三辊对15、中间辊对
16以及前辊对17。各辊对14、15、16以及17具有下辊和上辊。下辊通过设置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或者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而旋转驱动。相对于中间辊对16的下辊设置有龙带(apron belt)18a。相对于中间辊对16的上辊设置有龙带18b。空气纺纱装置7利用旋回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详细而言(但是省略图示),空气纺纱装置7具有纺纱室、纤维引导部、旋回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装置,其用于牵伸装置,该清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清洁带;多个带输送辊,所述多个带输送辊输送所述清洁带;以及第一支承部,其将所述清洁带以及所述带输送辊支承为能够分别向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JP 2015-0690701.一种清洁装置,其用于牵伸装置,该清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清洁带;多个带输送辊,所述多个带输送辊输送所述清洁带;以及第一支承部,其将所述清洁带以及所述带输送辊支承为能够分别向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带以及所述带输送辊构成清洁模块,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将所述清洁模块的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10°以上150°以下的角度的第一转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进一步具有在所述第二位置保持所述清洁模块的保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具有:杆部件,其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清洁模块所具有的第一承接部卡合;以及第二转动轴,其将所述杆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在所述清洁带的输送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供所述杆部件卡合的第二承接部。7.一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清洁装置,其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多个辊对,所述多个辊对分别具有下辊以及上辊;以及第二支承部,其对多个所述上辊进行支承,所述第一支承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晃弘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