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吡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351492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工程与细胞生物学交叉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吡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纳米颗粒具有在近红外线照射情况下发热的特性,可用于制备治疗血管炎症反应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的血管狭窄的药物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纳米颗粒及近红外激光的光热治疗在体外对慢性炎症细胞的杀灭作用,进一步进行小鼠血管慢性炎症及动脉狭窄模型中的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所述的纳米颗粒可通过局部置入至动脉慢性炎症发生部位,并结合近红外线局部照射达到抑制局部慢性炎症从而抑制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以及用于MRI评估其对腔内治疗再狭窄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01510017314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吡咯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采用微乳化法合成制得聚吡咯纳米颗粒(PPy纳米颗粒);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0.5gPVA(≈10kDa)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再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63g氯化高铁并搅拌30min,最后,将69μL聚吡咯单体滴加入反应混合物;经过24h的聚合反应,通过分子量截断100kDa的超滤滤器去除额外的PVA,制得PPy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信武彭智猷秦金保叶开创袁福康杨心蕊黄丽佳蒋米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