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755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由前端上横梁、前端中横梁、前端下横梁、前端左立柱、前端右立柱和发罩锁支架组成;所述前端上横梁与前端下横梁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和前端右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通过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与前端上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前端中横梁两端通过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与前端左立柱和前端右立柱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与前端下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发罩锁支架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的下配合面与前端中横梁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幅提高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提高车辆行驶可靠性,并实现散热器在不同车型间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由前端上横梁、前端中横梁、前端下横梁、前端左立柱、前端右立柱和发罩锁支架组成;所述前端上横梁与前端下横梁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和前端右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通过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与前端上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前端中横梁两端通过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与前端左立柱和前端右立柱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与前端下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发罩锁支架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的下配合面与前端中横梁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可大幅提高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提高车辆行驶可靠性,并实现散热器在不同车型间通用。【专利说明】_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身框架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特别适用于小型SUV车型。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前端框架主要用于固定车身前端外饰件、散热器以及发动机罩锁(发罩锁)支架等功能附件。其中,由于散热器质量较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前端框架受到的力与力矩也很大,这就需要前端框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扭转刚度。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上安装点直接安装在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的上横梁上,散热器的下安装点安装在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的下横梁上,由于上横梁的刚度不足,散热器的固定点常出现焊点开裂、可靠性不足等缺陷。另外,不同车型车身前端框架的下横梁与上横梁的垂直方向间距不同,不同车型间的散热器不能通用,不利于散热器的标准化,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汽车发动机罩锁支架也要安装在汽车车身前端框架上,在汽车发动机罩关闭时,对发动机罩锁支架的冲击力很大,这就要求发动机罩锁支架具有很好的强度,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罩锁支架直接固定在车身前端框架的上横梁上,由于受空间及结构的制约,其强度、刚度均不高,时常会发生因发动机罩的碰撞而形变的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罩锁的开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实现在提高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散热器的通用性,并能够应用于不同平台车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由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前端下横梁6、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发罩锁支架2组成;所述前端上横梁I与前端下横梁6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3通过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I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上横梁I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前端中横梁3两端通过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分别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发罩锁支架2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I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2的下配合面与前端中横梁3固定连接。—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中,所述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上均设有散热器安装点,散热器20的上部安装于前端中横梁3下部的散热器上安装点7,散热器20的下部安装于前端下横梁6上部的散热器下安装点8。—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中,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所述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也分别连接于前端上横梁I两端,且所述左前大灯支架19与前端上横梁I和前端左立柱4共同连接,所述右前大灯支架18与前端上横梁I和前端右立柱5共同连接。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所述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分别连接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的中部,所述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的中部即前端上横梁I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的部位;所述前端上横梁I通过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分别与左前轮罩总成13和右前轮罩总成14连接,实现所述前端框架在车身上的安装。所述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对称地焊接在前端中横梁3两端,所述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端上横梁I与前大灯支架和前端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端右立柱5内设有分别与前端右立柱5和右前大灯支架18配接的连接件21,连接件21与前端右立柱5通过点焊的方法连接,连接件21下表面焊接有凸焊螺母22;所述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左前大灯支架19和前端左立柱4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处的连接方式相同。—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中,所述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前端下横梁6上均设有用于与前端外饰件相连的外饰件安装点17。所述前端外饰件包括前保险杠或前格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制造难度低;2.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大幅提高整个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提高车辆行驶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的发罩锁支架固定在前端上横梁、前端中横梁之间,强度高、刚度好,不会发生因发罩的碰撞而发生形变,影响锁的开合;4.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左右支撑件可采用不同的长度,实现散热器在不同车型间通用;5.本专利技术的前端框架体积小,可以自由布置,可作为平台模块用于后续产品,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与散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A-A断面视图;1.前端上横梁2.发罩锁支架3.前端中横梁4.前端左立柱5.前端右立柱6.前端下横梁7.散热器上安装点8.散热器下安装点9.左支撑件10.右支撑件11.左连接件12.右连接件13.左前轮罩总成14.右前轮罩总成15.左前纵梁总成16.右前纵梁总成17.外饰件安装点18.右前大灯支架19.左前大灯支架20.散热器21.连接件22.凸焊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身前端框架包括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前端下横梁6、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发罩锁支架2、左前大灯支架19、右前大灯支架18,前端上横梁I位于前端下横梁6的上方,二者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支撑连接,左前大灯支架19与右前大灯支架18分别连接于前端上横梁I两端,且左前大灯支架19、前端上横梁I和前端左立柱4连接在一起,右前大灯支架18、前端上横梁I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在一起。前端中横梁3位于前端下横梁6与前端上横梁I之间,所述前端中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竖直设置的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与前端上横梁I连接,发罩锁支架2固定在前端上横梁I与前端中横梁3之间,前端中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相连。如图2所示,散热器20的上部两端与前端中横梁3的下部两端连接于散热器上安装点7,散热器20的下部两端与前端下横梁6的上部两端连接于散热器下安装点8。如图3所示,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所述车身前端框架通过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又立柱5分别与车身的左前纵梁总成15和车身的右前纵梁总成16的前部配接,由于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右立柱5的顶部连接于前端上横梁I,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右立柱5的底部与前端下横梁6连接,因此选用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右立柱5位于前端上横梁1、前端下横梁6之间的部位分别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由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前端下横梁(6)、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发罩锁支架(2)组成;所述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下横梁(6)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3)通过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上横梁(1)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前端中横梁(3)两端通过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分别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发罩锁支架(2)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1)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2)的下配合面与前端中横梁(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峰李志平张晓丽黄亚莲张梅于永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