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6882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涉及药物制剂领域。所述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储液罐依次吸入添加有乳化剂的油相连续相和添加有明胶的水相;(2)所述储液罐中物料搅拌后在高压作用下通过装有SPG膜的微孔膜管,被收集于收集罐内;所述SPG膜的孔径为1‑10μm;(3)回收收集罐中物料,搅拌,调节温度至0‑2℃,脱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所述明胶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明胶微球粒径大小及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球是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将药物与适宜的载体通过微囊化技术成球,再按临床不同的给药途径与用途制成各种制剂,能够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对特定器官和组织具有靶向性并且能及时释放药物、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明胶为一种天然高分子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材料。明胶微球可以用作药物载体,也可用作组织工程多孔支架制备的致孔剂,同时明胶微球还可对支架表面进行原位改性,在组织过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较多,如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辐射交联法等。但是上述制备方法重复性较差,批次重现性不佳,而且产物的粒径均一性及粒径大小很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常规方法制备明胶微球粒径大小及均一性难以有效控制的缺点,提供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储液罐依次吸入添加有乳化剂的油相连续相和添加有明胶的水相;(2)所述储液罐中物料搅拌后在高压作用下通过装有SPG膜的微孔膜管,被收集于收集罐内;所述SPG膜的孔径为1-10μm;(3)回收收集罐中物料,搅拌,调节温度至0-2℃,脱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所述明胶微球。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储液罐的外侧设置用于储存保温介质的夹套;夹套内的保温介质优选为50-70℃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高压为15-25kPa。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相的温度为40-80℃,其中明胶浓度为20-200g/L。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罐中物料的搅拌速度为280-320rpm,搅拌时间为1-10min。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重复1-5次后再进行步骤(3),通过泵将物料从收集罐吸入储液罐内。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罐通过真空泵吸入物料。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油相连续相为液体石蜡,所述乳化剂为司盘80,司盘80与液体石蜡的体积比为1-5∶10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添加有乳化剂的连油相续相和添加有明胶的水相体积比为0.5-2:5。本专利技术中SPG膜是ShirasuPorousGlassmembrane的简称,是一种多孔玻璃膜。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明胶微球,能够缩短乳法制备明胶微球所需的时间,提高微球的均一性,减少乳化过程中明胶液滴在底部的沉积而造成乳液上稀下浓的缺点,使乳液过膜时保持恒定油水比而提高均一性。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明胶微球,累积含量为10%、99%时对应的粒径分别为10.68μm、51.93μm,SMD=14.89μm,VMD=20.83μm;采用对比例1和2制备的明胶微球累积含量为10%时对应的粒径分别为8.61μm、1.70μm,累积含量为99%时对应的粒径分别为142.05μm和168.17μm,SMD分别为9.30μm和4.00μm、VMD分别为24.59μm和22.38μm。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明胶微球颗粒粒径分布范围显著缩小,均一性显著提高,粒径大小能够有效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制备明胶微球的装置,其中1-氮气进气阀、2-真空泵吸气阀、3-储液罐、4-排气阀,5-阀门,6-阀门,7-进气阀,8-排气阀,9-阀门,10-排气阀,11-收集罐,12-加热装置,13-夹套,16-微孔膜管。图2显示了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明胶微球的粒径分布,其中横坐标为粒径尺寸(单位微米),左纵坐标表示累计分布,右纵坐标表示区间分布,曲线1表示区间分布曲线图,曲线2表示累计分布曲线图.图3显示了对比例1(常规膜乳化法)制备的微球的粒径分布,其中横坐标为粒径尺寸(单位微米),左纵坐标表示累计分布,右纵坐标表示区间分布,曲线1表示区间分布曲线图,曲线2表示累计分布曲线图.图4显示了对比例2(搅拌乳化法)制备微球的粒径分布,其中横坐标为粒径尺寸(单位微米),左纵坐标表示累计分布,右纵坐标表示区间分布,曲线1表示区间分布曲线图,曲线2表示累计分布曲线图。图5是实施例1制备的明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图6是对比例1制备的明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图7是对比例2制备的微球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明胶微球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备。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储液罐3、微孔膜管16和收集罐11。微孔膜管中装有充分润湿的SPG膜。SPG膜规格:外径10mm,内径8mm,长12.5cm,孔径1μm。储液罐还连接有进气阀1、排气阀4和用于吸入物料(油相连续相和水相)的泵,泵可以选择真空泵或蠕动泵。进气阀用于通入高压氮气,使物料通过SPG膜,排气阀用于排净管道内气体。微孔膜管连接有进气阀7和排气阀8。储液罐的外侧设置用于储存保温介质的夹套,以控制储液罐内物料的温度;夹套内的保温介质优选为50-70℃水。储液罐的夹套与加热装置相连。储液罐通过管道与收集罐相连,以便通过泵将收集罐内物料送到储液罐内,重复乳化、过SPG膜、收集过程。储液罐内还设有搅拌器。收集罐底部有磁力搅拌装置。实施例1制备明胶微球制备明胶微球的具体方法如下:(1)取液体石蜡(别名白油)100ml,置于烧杯中,加2mL乳化剂司盘80,搅拌使乳化剂均匀分散在液体石蜡中,得到添加有乳化剂的油相连续相。利用真空泵或蠕动泵将该物料泵入储液罐中,开启储液罐内搅拌器和加热装置12,通过夹套内的热水浴控制储液罐内物料温度为60℃;将100g/L的明胶水溶液500ml,置于热水浴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45-55℃,溶质完全溶解,在搅拌下缓缓泵入储液罐中。制备明胶微球的过程中,储液罐夹套内的热水浴始终保持60±5℃的。(2)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储液罐中物料,乳化2min。打开进气阀1和6,向储液罐内通入压力较低的氮气使乳液充满整个管道,防止乳化时SPG膜前段有一段空气,而造成液滴与膜管的碰撞,产生过小的液滴。然后打开阀门9,向储液罐内通入压力为20kPa的高压氮气,使储液罐内物料通过微孔膜管内的SPG膜,然后被收集于收集罐内。收集过程中,收集罐内的磁力搅拌装置一直处于开启状态。(3)重复步骤(2)3次,即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步骤(2)共操作4次,得到均一乳液。为了能够重复步骤(2),通过泵将收集罐内物料送入储液罐中,此过程中阀门5打开。(4)将步骤(3)得到的均一乳液收集至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储液罐依次吸入添加有乳化剂的油相连续相和添加有明胶的水相;(2)所述储液罐中物料搅拌后在高压作用下通过装有SPG膜的微孔膜管,被收集于收集罐内;所述SPG膜的孔径为1‑10μm;(3)回收收集罐中物料,搅拌,调节温度至0‑2℃,脱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所述明胶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储液罐依次吸入添加有乳化剂的油相连续相和添加有明胶的水相;
(2)所述储液罐中物料搅拌后在高压作用下通过装有SPG膜的微孔膜管,被收集于收集
罐内;所述SPG膜的孔径为1-10μm;
(3)回收收集罐中物料,搅拌,调节温度至0-2℃,脱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所述明
胶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的外侧设置用于
储存保温介质的夹套;夹套内的保温介质优选为50-70℃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为15-25kP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的温度为40-80℃,
其中明胶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旭郭立玮段金廒胡涛李博陆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