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485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1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无法固定在K&C试验台上的问题。该夹持装置包括:平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平台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滚动机构,承载所述平台进行滚动;吊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上;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实现了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固定。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用性强,便于试验过程装配不同的动力总成,同时也便于与K&C试验台进行配合完成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在汽车研发过程中,测量动力总成的转动惯量,可以为整车模型建立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参数,以便进行整车动力学分析及悬置系统优化设计。K&C(Kinematics&Compliance,悬架几何运动学特性和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试验台是用来测量整车悬架特性以及转动惯量的试验设备,现将其功能进行拓展,用于汽车动力总成转动惯量的测量。但动力总成无法像整车一样直接安装在K&C试验台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无法固定在K&C试验台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包括:平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平台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滚动机构,承载所述平台进行滚动;吊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上;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平台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通孔;所述平台对应所述第二条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其中,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三条形通孔;所述平台对应所述第三条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其中,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多个车轮总成,每个所述车轮总成包括:连接柱,与所述平台螺接,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平台;车轮,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下方。其中,每个所述车轮总成还包括: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上端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嵌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中间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柱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中间部的下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车轮铰接。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多个吊耳,设置于所述平台上表面。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凸出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螺栓孔。其中,所述平台为矩形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可首先将动力总成安装在三个支架上,然后将三个支架安装到平台上,再将平台通过滚动机构和吊装机构放到K&C试验台上,最后通过固定机构将平台固定在K&C试验台上,从而实现了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固定。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用性强,便于试验过程装配不同的动力总成,同时该夹持装置也便于与K&C试验台进行配合完成试验。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车轮总成的立体视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车轮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包括:平台1;分别可拆卸设置于平台1上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设置于平台1沿第一方向(x向)的第一端,第三支架4设置于平台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承载平台1进行滚动的滚动机构;设置于平台1上的吊装机构;设置于平台1上的固定机构。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中,设置于平台1两端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实现了对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固定。滚动机构方便试验人员移动该夹持装置的位置。吊装机构便于该夹持装置与测试平台配合时进行吊装。固定机构有利于将该夹持装置与测试平台配合固定,保证了测试时夹持装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可首先将动力总成安装在三个支架上,然后将三个支架安装到平台1上,再将平台1通过滚动机构和吊装机构放到K&C试验台上,最后通过固定机构将平台固定在K&C试验台上,从而实现了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固定。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用性强,便于试验过程装配不同的动力总成,同时该夹持装置也便于与K&C试验台进行配合完成试验。参照图2、图4和图5所示,对于不同车辆的动力总成,与整车的安装点位置不同,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和平台1进行特殊设计,实现对不同型号动力总成的夹持。具体来说,第一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沿与第一方向(x向)垂直的第二方向(y向)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通孔22;平台1对应第一条形通孔2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x向和y向互相垂直。这样就可以沿y向调节第一支架2的固定位置,并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如第三螺栓103和第四螺栓104)固定在平台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安装需要。第二支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1沿第二方向(y向)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通孔32;平台1对应第二条形通孔3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这样就可以沿y向调节第二支架3的固定位置,并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如第五螺栓105和第六螺栓106)固定在平台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安装需要。第三支架4包括:第三连接部41,第三连接部41沿第一方向(x向)开设有两个第三条形通孔42;平台1对应第三条形通孔4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这样就可以沿x向调节第三支架4的固定位置,并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如第一螺栓101和第二螺栓102)固定在平台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安装需要。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与平台1连接时在y方向移动,调整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与平台1在y向的相对位置。第三支架4与平台1连接时可以在x方向移动,调整第三支架4与平台1在x向的相对位置。再根据不同型号的动力总成与整车不同位置的安装点,单独设计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与之匹配,从而实现对不同型号的动力总成夹持。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平台1上设有相应的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作用能够将各个支架安装到平台1上。进一步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的顶端也分别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作用能够将待测试的动力总成安装到各个支架上。这样,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作用方便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安装,且便于拆卸,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进一步来说,滚动机构包括多个车轮总成,用于承载平台1进行滚动。优选的,参照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平台(1)上;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架(4)设置于所述平台(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滚动机构,承载所述平台(1)进行滚动;吊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1)上;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平台(1)上,通过所述第一支架(2)、所述第二支架(3)和所述第三支架(4),所述平台与动力总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架(4)设置于所述平台(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滚动机构,承载所述平台(1)进行滚动;吊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1)上;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1)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1)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翻边(13)和所述第二翻边(14)凸出于所述平台(1)的下表面,通过带有力矩传感器的卡钳夹紧所述第一翻边(13)和所述第二翻边(14),所述平台与悬架几何运动学特性和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K&C试验台固定连接;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多个车轮总成,每个所述车轮总成包括:连接柱(201),与所述平台(1)螺接,所述连接柱(201)贯穿所述平台(1);车轮(204),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01)的下方;通过调节连接柱(201)伸出平台(1)上方的相对长度,可以调节车轮(204)距平台的距离;每个所述车轮总成还包括:中间部(202),所述中间部(202)的上端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接柱(201)的下端嵌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铅季小伟吴展李相荣魏广亮曹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