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制备和分离膜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水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反渗透功能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水处理技术已逐渐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选择,其中,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发展最为成熟的水处理技术。作为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反渗透膜分离技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膜结构和膜材料是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所在,目前应用的大多数反渗透膜都具有薄膜复合层结构,是通过在超滤膜支撑层上生成分离皮层得到的,成膜方法包括表面涂覆法、单体催化聚合法、表面接枝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层层自组装法等,其中,以界面聚合法最为成功,其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和成本优势。这种复合结构的分离皮层和支撑层还可以单独的进行优化来提高膜的通量和稳定性。纳米杂化反渗透复合膜就是通过对反渗透复合膜进行改性得到的,在界面聚合过程中添加具有孔道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在致密的分离皮层中得到贯穿的水分子通道,从而起到提高通量的效果。现有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水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九水硝酸铬和对苯二甲酸按1:1摩尔比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完全后,将悬浮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220℃下高温反应18h后冷却至室温;(2)离心分离获得产物,将产物用55‑65℃的N,N‑二甲基甲酰胺清洗2‑4次;(3)离心分离获得产物,将产物用55‑65℃的乙醇清洗2‑4次;(4)离心分离获得产物,将产物用55‑65℃的甲醇清洗2‑4次;(5)在60℃烘箱中干燥8小时,在80℃真空条件下干燥24h即得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粒径尺寸平均200nm,比表面积3264‑3562m2/g,平均孔径为1.475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水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九水硝酸铬和对苯二甲酸按1:1摩尔比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完全后,将悬浮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220℃下高温反应18h后冷却至室温;
(2)离心分离获得产物,将产物用55-65℃的N,N-二甲基甲酰胺清洗2-4次;
(3)离心分离获得产物,将产物用55-65℃的乙醇清洗2-4次;
(4)离心分离获得产物,将产物用55-65℃的甲醇清洗2-4次;
(5)在60℃烘箱中干燥8小时,在80℃真空条件下干燥24h即得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粒径尺寸平均200nm,比表面积3264-3562m2/g,平均孔径为1.475nm。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水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掺杂的反渗透复合膜,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