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09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其包括:车轮、扶手总成、浮动式车架、电机;所述车轮和扶手总成安装于所述浮动式车架上;所述浮动式车架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左交叉杆、右交叉杆、左浮动架、右浮动架;左浮动架的前铰链孔与左车架的前铰链孔相连接,左浮动架的后铰链孔通过左滑杆与左车架浮动连接,且左浮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轮和后轮相连接;右浮动架的前铰链孔与右车架的前铰链孔相连接,右浮动架的后铰链孔通过右滑杆与右车架浮动连接,且右浮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轮和后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椅采用浮动式车架结构,能够有效解决手动状态下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驱动轮过于靠前,使用时容易甩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轮椅
,尤其涉及一种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驱动轮过于靠后,如此,在手动状态下驱动轮的手轮圈已经远远超出使用者手臂的作用半径,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同时手动驱动时也较为费力。进一步地,现有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中存在上述缺陷主要是为了考虑电动轮椅的整体重心。因为,现有的后驱动的电动轮椅的驱动轮中心必须在使用者重心的后方,其位置为前后轮的三分一轴间距处。如此,则导致上述缺陷的存在。如果将驱动轮中心设置在使用者重心或手臂的正下方,那么在电动状态下,上坡时极易翻车并造成伤亡事故。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其包括:车轮、扶手总成、浮动式车架、电机;所述车轮和扶手总成安装于所述浮动式车架上,所述车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为驱动轮,所述后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扶手总成位于所述后轮的正上方;所述浮动式车架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左交叉杆、右交叉杆、左浮动架、右浮动架,所述左交叉杆和右交叉杆交叉活动连接,且所述左交叉杆和右交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活动连接;所述左浮动架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左车架的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左浮动架的后铰链孔通过左滑杆与所述左车架浮动连接,且所述左浮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轮和后轮相连接;所述右浮动架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右车架的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右浮动架的后铰链孔通过右滑杆与所述右车架浮动连接,且所述右浮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轮和后轮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前轮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前轮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浮动式车架的前端。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后轮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后轮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浮动式车架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左车架下铰链孔与所述右交叉杆下铰链孔连接,所述右交叉杆中间铰链孔与所述左交叉杆中间铰链孔连接,所述左交叉杆下铰链孔与所述右车架下铰链孔连接,所述左交叉杆和右交叉杆的上铰链孔分别通过连板与左车架和右车架的上铰链孔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左车架、右车架、左交叉杆、右交叉杆形成一联动双四连杆结构。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锂电池和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安装于所述浮动式车架上,所述锂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外壳中。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座背垫,所述座背垫位于所述浮动式车架上。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脚踏板和小腿带,所述脚踏板安装于所述浮动式车架的前端,所述小腿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相连接,并位于所述脚踏板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浮动式车架的后端还设置有万向轮。作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采用浮动式车架结构,能够有效解决手动状态下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驱动轮过于靠前,使用时容易甩尾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上坡时,避免了驱动轮搁空等问题,始终确保驱动轮能够紧贴地面。从而,避免了搁空打滑现象的发生,能够使乘坐者在上坡和下坡时操控自如,保证乘坐者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包括:车轮、扶手总成、浮动式车架、电机。所述车轮和扶手总成20安装于所述浮动式车架30上,其中,所述车轮包括前轮11和后轮12,所述后轮12为驱动轮,为实现所述后轮12的驱动作用,所述后轮12与所述电机40传动连接。从而,在电机40的带动下,所述后轮12可驱动电动轮椅的运动。此外,所述扶手总成20位于所述后轮12的正上方,如此,使后轮12位于乘坐者手臂的作用半径范围内,以便于乘坐者手动操作所述电动轮椅。其中,所述前轮11相对设置,且相对设置的前轮11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浮动式车架30的前端。所述后轮12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后轮12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浮动式车架30的两侧。从而,所述后轮12的中心设置在乘坐者重心或手臂的正下方,克服了现有电动轮椅中后驱动轮过于靠后设计时所带来的弊端。此外,所述后轮12的尺寸为24寸,且后轮12上方还设置有挡泥板121。进一步地,所述浮动式车架30的后端还设置有万向轮50,以辅助电动轮椅的运动。为了保证后轮靠前还设置时电动轮椅整体的稳定性,所述电动轮椅采用浮动式车架结构。具体地,所述浮动式车架30包括:左车架31、右车架32、左交叉杆33、右交叉杆34、左浮动架35、右浮动架36。其中,所述左交叉杆33和右交叉杆34交叉活动连接,且所述左交叉杆33和右交叉杆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车架31和右车架32活动连接。从而,所述左车架31、右车架32、左交叉杆33、右交叉杆34形成一联动双四连杆结构。如此,向上拉动或下压左右交叉杆可以折叠或打开车架,方便电动轮椅的收折和搬运。作为一种联动双四连杆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左车架31下铰链孔与所述右交叉杆34下铰链孔连接,所述右交叉杆34中间铰链孔与所述左交叉杆33中间铰链孔连接,所述左交叉杆33下铰链孔与所述右车架32下铰链孔连接,所述左交叉杆33和右交叉杆34的上铰链孔分别通过连板与左车架31和右车架32的上铰链孔连接。此外,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座背垫60,所述座背垫60位于所述浮动式车架30上,并具体铺设于所述左车架31和右车架32。进一步地,所述左浮动架35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左车架31的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左浮动架35的后铰链孔通过左滑杆37与所述左车架31浮动连接,且所述左浮动架3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轮11和后轮12相连接。具体地,所述左浮动架35的前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前轮11相连接,所述左浮动架35的后端通过电机40与所述后轮12相连接。相类似地,所述右浮动架36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右车架32的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右浮动架36的后铰链孔通过右滑杆与所述右车架32浮动连接,且所述右浮动架3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轮11和后轮12相连接。具体地,所述右浮动架36的前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前轮11相连接,所述右浮动架36的后端通过电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电一体式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椅包括:车轮、扶手总成、浮动式车架、电机;所述车轮和扶手总成安装于所述浮动式车架上,所述车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为驱动轮,所述后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扶手总成位于所述后轮的正上方;所述浮动式车架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左交叉杆、右交叉杆、左浮动架、右浮动架,所述左交叉杆和右交叉杆交叉活动连接,且所述左交叉杆和右交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活动连接;所述左浮动架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左车架的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左浮动架的后铰链孔通过左滑杆与所述左车架浮动连接,且所述左浮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轮和后轮相连接;所述右浮动架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右车架的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右浮动架的后铰链孔通过右滑杆与所述右车架浮动连接,且所述右浮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轮和后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奥仕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