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肝细胞体外分化表型及功能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657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8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提高肝细胞体外分化表型及功能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采用肝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作为肝细胞体外培养载体,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并将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置于模拟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微环境中进行培养;该方法所建立的三维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不但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化肝细胞功能单元,而且还可用于体外评价药物对肝代谢酶的影响及肝毒性检测,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筛选评价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肝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特别是一种可提高肝细胞体外分化表型及功能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原代肝细胞不但是构建组织工程化肝脏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而且也是对药物体外ADME/T性质进行准确评价的重要模型。但肝细胞在传统的体外平面培养过程中极易出现“去分化”,即出现活性的降低,表型的改变以及功能活性(包括合成和代谢活性)的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研究证实:新鲜分离的人肝细胞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其P450酶活性仅维持4h;在胶原包被的培养板内,贴壁细胞的P450酶表达量及酶活性在24-48h后便会显著降低。而由于酶功能活性的降低,肝细胞单层培养法在肝毒性药物筛选中的灵敏度仅有50%。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克服或延缓肝细胞的“去分化”现象,从而有效维持肝细胞的理想分化状态,即维持其表型及相关功能一直是肝细胞培养及应用研究中所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理想维持肝细胞生长活性,并显著提高体外培养肝细胞表型及功能活性的新培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提高肝细胞体外分化表型及功能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采用肝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作为肝细胞体外培养载体,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并将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置于模拟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微环境中进行培养,所述的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和肝星形间质细胞按照细胞数3:1的比例混合,并将获得的混合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混合,获得细胞-基质混合物,所述的细胞外基质由胶原和基质胶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而成,然后将细胞-基质混合物多点接种至多个多孔蚕丝蛋白支架,并保证肝细胞数量为600,000cells/支架,基质胶的体积为30μL/支架,所述的将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置于模拟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微环境中进行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接种完成的多孔蚕丝蛋白支架按照1个支架/孔的密度放置到多孔细胞培养板中,并将多孔细胞培养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在37℃、5%CO2的条件下凝胶化2h,然后向多孔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共培养基,所述的共培养基为肝细胞培养基和星形间质细胞培养基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肝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利用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与体内肝细胞类似的微环境,使肝细胞的生长形态更接近体内三维生长模式;它采用多孔丝素蛋白作为培养支架,同时添加胶原和基质胶作为培养基质,构建出一个复合培养体系,该复合培养体系不但能够为肝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空间,而且其具有生物相容性、材料可塑性和支持肝细胞生长及组织化的特点,此外,其多孔特征也可大大提高培养体系内的物质传递,从而有利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其活性;多孔蚕丝蛋白支架所特有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特征及生物降解特性,使得该培养体系易于实现肝细胞体内移植及回收,这不但可推进肝细胞替代治疗,而且还可能为探讨有关肝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研究模型体系;该培养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内,细胞间彼此建立细胞通讯,且可分化形成毛细胆管结构,说明所构建的肝细胞培养体系更具备组织化特征,从而有利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其表型及功能;该方法所建立的培养体系中,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和尿素合成功能均显著高于平面培养组及“三明治”培养组,更接近在体肝细胞的功能活性,同时该培养体系内肝细胞的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传统培养方法(平面培养组和“三明治”培养组),更利于对药物代谢活性及肝毒性进行准确的体外评价,从而可能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评价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的扫描电镜图(A:盐析法制备;B:有机溶剂法制备)。图2为利用活细胞荧光标记方法显示大鼠原代肝细胞(红色)和星形间质细胞(蓝色荧光)在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的生长形态(A:3D共培养组;B:对照组)和细胞活性(C)。图3为HE染色显示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形态结构(A1-2:本发明培养组;B:对照组)。图4为扫描电镜(SEM)检测显示大鼠原代肝细胞在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的生长形貌及特征(A1-2);透射电镜(TEM)检测显示大鼠原代肝细胞形成细胞连接(B)。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A)和尿素合成功能(B)。图6为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图例之一。图7为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图例之二。图8为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图例之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代谢酶CYP3A1活性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的制备:首先制备浓度为6-7%的丝素蛋白溶液,采用盐析-干燥法制备多孔丝素蛋白支架,通过盐颗粒大小控制支架孔径为500-600μm,干燥后充分浸润于去离子水内,然后采用标准打孔器制备直径5mm,厚度3mm的三维支架(即多孔蚕丝蛋白支架)。多孔蚕丝蛋白支架在接种细胞前需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且浸泡在培养基内进行预平衡12h。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大鼠经麻醉后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0.5mg/ml,型胶原酶)分离获取大鼠(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原代肝细胞,经过梯度percoll液分离后进行纯化、富集。通常可获得2×108细胞总量,且活性细胞>90%.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培养于William’sE培养基添加0.5U/mL胰岛素(Invitrogen),7ng/mL胰高血糖素(Sigma),7.5μg/mL氢化考地松(Sigma)和1%抗生素(Invitrogen),大鼠原代肝星形间质细胞购置美国ScienCell,培养于Stellate培养基,细胞生长至近90%融合度时进行1:3常规传代培养,所有细胞均培养于37℃,5%CO2细胞培养箱内。进行大鼠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以上述步骤中获得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作为肝细胞体外培养载体,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并将多孔蚕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高肝细胞体外分化表型及功能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采用肝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作为肝细胞体外培养载体,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并将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置于模拟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微环境中进行培养,所述的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和肝星形间质细胞按照细胞数3:1的比例混合,并将获得的混合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混合,获得细胞‑基质混合物,所述的细胞外基质由胶原和基质胶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而成,然后将细胞‑基质混合物多点接种至多个多孔蚕丝蛋白支架,并保证肝细胞数量为600,000cells/支架,基质胶的体积为30μL/支架,所述的将多孔蚕丝蛋白支架置于模拟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微环境中进行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接种完成的多孔蚕丝蛋白支架按照1个支架/孔的密度放置到多孔细胞培养板中,并将多孔细胞培养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在37℃、5%CO2的条件下凝胶化2h,然后向多孔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共培养基,所述的共培养基为肝细胞培养基和星形间质细胞培养基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肝细胞体外分化表型及功能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
以下步骤进行:采用肝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作为肝细胞体外培养载体,将
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上,并将多孔
蚕丝蛋白支架置于模拟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微环境中进行培养,
所述的将肝细胞、肝源性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按一定比例接种到多孔蚕丝蛋白支架
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和肝星形间质细胞按照细胞数3:1的比例混
合,并将获得的混合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混合,获得细胞-基质混合物,所述的细胞外基质由
胶原和基质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丽魏国峰徐红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