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525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包括弧形架、两个承重块、两个固定装置和增长装置;移动柱靠近内杆的一侧设有内螺纹孔,内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柱内螺纹孔的位置可移动安装在两个移动柱上,内杆的两端均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转动盘套装在套杆外围并位于第一限位轴承、第二限位轴承之间,转动盘与第一限位轴承轴线重合,转动盘上绕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卡合槽;定位块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上,并通过复位件连接弧形架,定位块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转动盘的方向,定位块靠近转动盘一侧设有与卡合槽相适配的卡合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中汽车已是普遍进入家庭,同时自驾游已成普遍接受的旅游方式,由于旅行时需要带足大量的必备物资,为了方便放置一些大件行李,在汽车顶部一般都会设置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架,将物品放置于车顶行李架上,从而可以增大车内空间,但是由于行李的大小和数量不同,行李架的长度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如果将行李架制造的过大,则会影响车体的美观,而且车在日常使用中也会带来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包括弧形架、两个承重块、两个固定装置和增长装置;弧形架安装在两个承重块之间,并向上凸起;两个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承重块下部;增长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轴承、第二限位轴承、套杆、内杆、两个移动柱、转动盘、复位件和定位块;第一限位轴承外圈连接弧形架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的轴向垂直于弧形架凸起的方向;第二限位轴承外圈固定连接弧形架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和第二限位轴承同轴设置;套杆套装在内杆上并位于内杆中部,套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限位轴承内圈和第二限位轴承内圈,套杆和内杆与第一限位轴承轴线重合;两个移动柱分别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的两侧,且两个移动柱移动方向与第一限位轴承轴向重合;移动柱靠近内杆的一侧设有内螺纹孔,内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柱内螺纹孔的位置可移动安装在两个移动柱上,内杆的两端均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转动盘套装在套杆外围并位于第一限位轴承、第二限位轴承之间,转动盘与第一限位轴承轴线重合,转动盘上绕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卡合槽;定位块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上,并通过复位件连接弧形架,定位块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转动盘的方向,定位块靠近转动盘一侧设有与卡合槽相适配的卡合凸起。优选地,弧形架对应定位块位置设有供定位块移动的通孔。优选地,定位块远离转动盘一侧设有把手。优选地,固定装置包括下限位盘、连杆、上限位盘和螺纹杆;下限位盘通过连杆可拆卸安装在上限位盘下方,螺纹杆安装在上限位盘上方,螺纹杆与其对应的承重块螺纹配合,下限位盘、连杆、上限位盘和螺纹杆同轴设置。优选地,上限位盘下部可转动安装有上转盘,上转盘转动方向为绕上限位盘轴向。优选地,下限位盘上部可转动安装有下转盘,下转盘转动方向为绕上限位盘轴向并位于上转盘下方。优选地,下转盘上部和上转盘下部均安装有缓冲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结构稳定,使用时根据使用的需要,先将定位块向远离转动盘的方向移动,使卡合槽与卡合凸起分离,这样转动盘就可以自由转动,转动盘转动会通过套杆带动内杆转动,内杆和移动柱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孔配合,在内杆转动时移动柱发生移动,简单方便的增加了行李架的长度,撤掉移动定位块的力,定位块会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使卡合槽与卡合凸起卡合,有效的避免两个移动柱移动而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透视图;图3为图2中A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包括弧形架1、两个承重块2、两个固定装置和增长装置;弧形架1安装在两个承重块2之间,并向上凸起;两个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承重块2下部;增长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轴承41、第二限位轴承42、套杆43、内杆44、两个移动柱45、转动盘46、复位件47和定位块48;第一限位轴承41外圈连接弧形架1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41的轴向垂直于弧形架1凸起的方向;第二限位轴承42外圈固定连接弧形架1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41和第二限位轴承42同轴设置;套杆43套装在内杆44上并位于内杆44中部,套杆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限位轴承41内圈和第二限位轴承42内圈,套杆43和内杆44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线重合;两个移动柱45分别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1的两侧,且两个移动柱45移动方向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向重合;移动柱45靠近内杆44的一侧设有内螺纹孔451,内杆44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柱45内螺纹孔451的位置可移动安装在两个移动柱45上,内杆44的两端均设有与内螺纹孔451相适配的外螺纹;转动盘46套装在套杆43外围并位于第一限位轴承41、第二限位轴承42之间,转动盘46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线重合,转动盘46上绕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卡合槽;定位块48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1上,并通过复位件47连接弧形架1,定位块48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转动盘46的方向,定位块48靠近转动盘46一侧设有与卡合槽相适配的卡合凸起。固定装置包括下限位盘31、连杆32、上限位盘33和螺纹杆34;下限位盘31通过连杆32可拆卸安装在上限位盘33下方,螺纹杆34安装在上限位盘33上方,螺纹杆34与其对应的承重块2螺纹配合,下限位盘31、连杆32、上限位盘33和螺纹杆34同轴设置;上限位盘33下部可转动安装有上转盘331,上转盘331转动方向为绕上限位盘33轴向;下限位盘31上部可转动安装有下转盘311,下转盘311转动方向为绕上限位盘33轴向并位于上转盘331下方;下转盘311上部和上转盘331下部均安装有缓冲层。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根据使用的需要,先将定位块48向远离转动盘46的方向移动,使卡合槽与卡合凸起分离,这样转动盘46就可以自由转动,转动盘46转动会通过套杆43带动内杆44转动,内杆44和移动柱45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孔451配合,在内杆44转动时移动柱45发生移动,简单方便的增加了行李架的长度,撤掉移动定位块48的力,定位块48会在复位件47的作用下使卡合槽与卡合凸起卡合,有效的避免两个移动柱45移动而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下限位盘31、连杆32、上限位盘33配合可以夹持柱车顶,便于通过螺纹杆34有效固定承重块2,上转盘331和下转盘311可以有效减少通过下限位盘31转动连杆32时对车体产生的摩擦,便于承重块2与固定装置之间进行拆卸分离,缓冲层可以减小安装时车体可能受到的损坏并能提高车体防水性能。本实施方式中,弧形架1对应定位块48位置设有供定位块48移动的通孔11,定位块48远离转动盘46一侧设有把手481,便于使用移动定位块4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架(1)、两个承重块(2)、两个固定装置和增长装置;弧形架(1)安装在两个承重块(2)之间,并向上凸起;两个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承重块(2)下部;增长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轴承(41)、第二限位轴承(42)、套杆(43)、内杆(44)、两个移动柱(45)、转动盘(46)、复位件(47)和定位块(48);第一限位轴承(41)外圈连接弧形架(1)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41)的轴向垂直于弧形架(1)凸起的方向;第二限位轴承(42)外圈固定连接弧形架(1)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41)和第二限位轴承(42)同轴设置;套杆(43)套装在内杆(44)上并位于内杆(44)中部,套杆(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限位轴承(41)内圈和第二限位轴承(42)内圈,套杆(43)和内杆(44)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线重合;两个移动柱(45)分别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1)的两侧,且两个移动柱(45)移动方向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向重合;移动柱(45)靠近内杆(44)的一侧设有内螺纹孔(451),内杆(44)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柱(45)内螺纹孔(451)的位置可移动安装在两个移动柱(45)上,内杆(44)的两端均设有与内螺纹孔(451)相适配的外螺纹;转动盘(46)套装在套杆(43)外围并位于第一限位轴承(41)、第二限位轴承(42)之间,转动盘(46)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线重合,转动盘(46)上绕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卡合槽;定位块(48)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1)上,并通过复位件(47)连接弧形架(1),定位块(48)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转动盘(46)的方向,定位块(48)靠近转动盘(46)一侧设有与卡合槽相适配的卡合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顶用行李架,包括弧形架(1)、两个承重块(2)、两个固定装置;弧形架(1)安装在两个承重块(2)之间,并向上凸起;两个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承重块(2)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长装置;增长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轴承(41)、第二限位轴承(42)、套杆(43)、内杆(44)、两个移动柱(45)、转动盘(46)、复位件(47)和定位块(48);第一限位轴承(41)外圈连接弧形架(1)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41)的轴向垂直于弧形架(1)凸起的方向;第二限位轴承(42)外圈固定连接弧形架(1)下方,且第一限位轴承(41)和第二限位轴承(42)同轴设置;套杆(43)套装在内杆(44)上并位于内杆(44)中部,套杆(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限位轴承(41)内圈和第二限位轴承(42)内圈,套杆(43)和内杆(44)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线重合;两个移动柱(45)分别可移动安装在弧形架(1)的两侧,且两个移动柱(45)移动方向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向重合;移动柱(45)靠近内杆(44)的一侧设有内螺纹孔(451),内杆(44)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柱(45)内螺纹孔(451)的位置可移动安装在两个移动柱(45)上,内杆(44)的两端均设有与内螺纹孔(451)相适配的外螺纹;转动盘(46)套装在套杆(43)外围并位于第一限位轴承(41)、第二限位轴承(42)之间,转动盘(46)与第一限位轴承(41)轴线重合,转动盘(46)上绕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祥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