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956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1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进油管、出油管、主动齿轮、驱动机构、第一隔板、第一滤网、第一支杆、滑套、清洁板;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外壳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第一隔板置于外壳内并将外壳的内腔分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一隔板上设有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容纳腔与出油管连接;第一滤网为环形,第一过滤网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过滤网的第一端与外壳的内周向表面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连接,上述进油管的一端穿过外壳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上述第一通孔置于第一滤网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易堵塞,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清器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汽油滤清器,包括设有内腔的外壳,与外壳内腔导通的进油管、出油管,外壳的内腔内设有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有纸芯、纸芯上盖、纸芯底座,纸芯卡设在纸芯上盖与纸芯底座之间,纸芯与纸芯上盖、纸芯底座之间均形成密封,纸芯内设有油道、出油管与油道导通,滤芯上盖上对应油道位置设有通孔,汽油从进油管进入内腔,经纸芯过滤后依次经油道、通孔、出油管流出。但是,这种结构的汽油滤清器在使用时容易堵塞,影响过滤效果、影响使用,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效果好。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进油管、出油管、主动齿轮、驱动机构、第一隔板、第一滤网、第一支杆、滑套、清洁板;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外壳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第一隔板置于外壳内并将外壳的内腔分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一隔板上设有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容纳腔与出油管连接;第一滤网为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进油管、出油管、主动齿轮、驱动机构、第一隔板、第一滤网、第一支杆、滑套、清洁板;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外壳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第一隔板置于外壳内并将外壳的内腔分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一隔板上设有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容纳腔与出油管连接;第一滤网为环形,第一过滤网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过滤网的第一端与外壳的内周向表面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连接,上述进油管的一端穿过外壳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上述第一通孔置于第一滤网的外侧;第一支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滤网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第一支杆置于主动齿轮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进油管、出油管、主动齿轮、驱动机构、第一隔板、第一滤网、第一支杆、滑套、清洁板、第一搅拌叶、第二支杆和第二搅拌叶;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外壳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第一隔板置于外壳内并将外壳的内腔分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一隔板上设有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容纳腔与出油管连接;第一滤网为环形,第一过滤网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过滤网的第一端与外壳的内周向表面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连接,上述进油管的一端穿过外壳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上述第一通孔置于第一滤网的外侧;第一支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滤网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第一支杆置于主动齿轮的一侧,第一支杆的第一端置于外壳的外侧,第一支杆的周向表面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轮齿,第一轮齿置于外壳的外侧,第一支杆的第二端穿过外壳与第一隔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杆与外壳壳体转动连接,第一支杆的第二端置于第一滤网内侧,第一支杆的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滑套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滑套套装在第一支杆上,滑套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清洁板置于第一滤网内侧,清洁板与第一滤网可移动连接,清洁板与第一滤网的内周向表面相配合,清洁板与滑套连接;第一搅拌叶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第一搅拌叶安装在第一支杆上;第一支杆上设有第二轮齿;第二支杆的第一端与外壳转动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杆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第二支杆上设有与第二轮齿相啮合的第三轮齿;第二搅拌叶置于第一滤网的内侧,第二搅拌叶安装在第二支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避免堵塞的车用汽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祥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