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633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与车壁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空孔道,所述第二空腔与车壁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空孔道,所述第一中空孔道和第二中空孔道内分别设置有位移感应棒,所述第一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排除液压油缸中的空气,从而增加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液压油缸是一种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以达到机械传动目的的装置。现有的液压油缸,通常包括油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液压油在油缸体内流入和流出以推动活塞在油缸体内往复运动,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使气体不停地进入油缸体的活塞侧,而空气中的杂质也随空气进入了油缸体内,不但增大了活塞运动的摩擦力,同时也容易磨损油缸体内的部件,严重影响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排除液压油缸中的空气,从而增加油缸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包括车壁,所述车壁上设置有缸体、活塞、活塞轴、前端盖、后端盖和密封圈,所述活塞套设在缸体内,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缸体的前端,所述活塞轴的一端套设在活塞内,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位于密封圈与活塞之间,所述第二油腔位于活塞与后端盖之间,所述第一油腔的一侧连通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油腔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车壁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空孔道,所述第二空腔与车壁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空孔道,所述第一中空孔道和第二中空孔道内分别设置有位移感应棒,所述第一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二单向阀。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由阀体、弹簧、阀芯和阀盖组成,阀体和阀盖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插入阀芯,另一端与阀体抵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向阀通过阀盖将第一中空孔道封闭。进一步,所述第二单向阀通过阀盖将第二中空孔道封闭。进一步,所述活塞轴内分别设有第一输油通道和第二输油通道,所述第一输油通道与第一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油通道与第二油腔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中空孔道和第二中空孔道里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当第一输油通道往第一油腔进油时,推动活塞向前移动,活塞向前移动产生的压力将第一油腔内的空气推向第二油腔内的第二空腔,从而进入第二中空孔道,由于第一空腔没有空气,第一单向阀的弹簧促使阀盖紧密闭合,进入第二中空孔道的空气将第二单向阀的阀盖顶开后自行排出;当第二油腔进油时,推动活塞向后移动,活塞向后移动产生的压力将第二油腔内的空气推向第一油腔内的第一空腔,从而进入第一中空孔道,由于第二空腔没有空气,第二单向阀的弹簧促使阀盖紧密闭合,进入第一中空孔道的空气将第一单向阀的阀盖顶开后自行排出;如此循环动作,有效确保缸体内的空气能够自动排出,结构简单,效果显著,而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A处的放大图。图3是第一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车壁;2活塞轴;3活塞;4后端盖;5密封圈;6第一输油通道;7第一空腔;8第一油腔;9第一中空孔道;10第一单向阀;11第二油腔;12第二单向阀;13第二中空孔道;14第二输油通道;15缸体;16前端盖;17第二空腔;18位移感应棒;10-1阀体;10-2弹簧;10-3阀芯;10-4阀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包括车壁I,所述车壁I上设置有缸体15、活塞3、活塞轴2、前端盖16、后端盖4和密封圈5,所述活塞3套设在缸体15内,所述密封圈5套设在缸体15的前端,所述活塞轴2的一端套设在活塞3内,所述缸体15内设有第一油腔8和第二油腔11,所述第一油腔8位于密封圈5与活塞3之间,所述第二油腔11位于活塞3与后端盖4之间,所述第一油腔8的一侧连通有第一空腔7,所述第二油腔1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空腔17,所述第一空腔7与车壁I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空孔道9,所述第二空腔17与车壁I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空孔道13,所述第一中空孔道9和第二中空孔道13内分别设置有位移感应棒18,所述第一中空孔道9中的位移感应棒18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第二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18靠近车壁I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二单向阀12。所述第一单向阀10和第二单向阀12均是由阀体10-1、弹簧10-2、阀芯10-3和阀盖10-4组成,阀体10-1和阀盖10-4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弹簧10-2的一端插入阀芯10-3,另一端与阀体10-1抵接。所述第一单向阀10通过阀盖10-4将第一中空孔道9封闭。所述第二单向阀12通过阀盖将第二中空孔道13封闭。所述活塞轴2内分别设有第一输油通道6和第二输油通道14,所述第一输油通道6与第一油腔8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油通道14与第二油腔11相连通。在第一中空孔道9和第二中空孔道13里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和第二单向阀12,当第一输油通道6往第一油腔8进油时,推动活塞3向前移动,活塞3向前移动产生的压力将第一油腔内8的空气推向第二油腔11内的第二空腔17,从而进入第二中空孔道13,由于第一空腔7没有空气,第一单向阀10的弹簧10-2促使阀盖10-4紧密闭合,进入第二中空孔道13的空气将第二单向阀12的阀盖10-4顶开后自行排出;当第二油腔11进油时,推动活塞3向后移动,活塞3向后移动产生的压力将第二油腔11内的空气推向第一油腔8内的第一空腔7,从而进入第一中空孔道9,由于第二空腔17没有空气,第二单向阀12的弹簧10-2促使阀盖10-4紧密闭合,进入第一中空孔道9的空气将第一单向阀10的阀盖10-4顶开后自行排出;如此循环动作,有效确保缸体内的空气能够自动排出,结构简单,效果显著,而且操作方便。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包括车壁(I),所述车壁(I)上设置有缸体(15)、活塞(3)、活塞轴(2)、前端盖(16)、后端盖(4)和密封圈(5),所述活塞(3)套设在缸体(15)内,所述密封圈(5)套设在缸体(15)的前端,所述活塞轴(2)的一端套设在活塞(3)内,所述缸体(15)内设有第一油腔(8)和第二油腔(11),所述第一油腔(8)位于密封圈(5)与活塞(3)之间,所述第二油腔(11)位于活塞(3)与后端盖(4)之间,所述第一油腔(8)的一侧连通有第一空腔(7),所述第二油腔(1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空腔(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7)与车壁(I)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空孔道(9),所述第二空腔(17)与车壁(I)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空孔道(13),所述第一中空孔道(9)和第二中空孔道(13)内分别设置有位移感应棒(18),所述第一中空孔道(9)中的位移感应棒(18)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第二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18)靠近车壁(I)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二单向阀(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两板注塑机的油缸排气结构,包括车壁(1),所述车壁(1)上设置有缸体(15)、活塞(3)、活塞轴(2)、前端盖(16)、后端盖(4)和密封圈(5),所述活塞(3)套设在缸体(15)内,所述密封圈(5)套设在缸体(15)的前端,所述活塞轴(2)的一端套设在活塞(3)内,所述缸体(15)内设有第一油腔(8)和第二油腔(11),所述第一油腔(8)位于密封圈(5)与活塞(3)之间,所述第二油腔(11)位于活塞(3)与后端盖(4)之间,所述第一油腔(8)的一侧连通有第一空腔(7),所述第二油腔(1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空腔(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7)与车壁(1)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空孔道(9),所述第二空腔(17)与车壁(1)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空孔道(13),所述第一中空孔道(9)和第二中空孔道(13)内分别设置有位移感应棒(18),所述第一中空孔道(9)中的位移感应棒(18)靠近车壁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第二中空孔道中的位移感应棒(18)靠近车壁(1)外表面的一侧对应套设有第二单向阀(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伯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强鑫塑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