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02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20:2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置有基板、设置于基板一面且依次叠设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或者三层光输出耦合层。光输出耦合层设置为两层,分别为第一光输出耦合层和第二光输出耦合层,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为λ/2,第二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4。光输出耦合层设置为三层,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为λ/4,第二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2,第三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4。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光取出效果良好,制备工艺简单、器件的发光光谱稳定、器件寿命良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具有主动发光、视角广、重量轻、温度适应范围宽、电压低、制备简单等众多优点,与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器相比,其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可达液晶响应速度的一千倍以上,并且制造程度低,故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主流显示器。因此OLED受到越来越多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选择透明玻璃作为OLED器件的基板,而玻璃的折射率一般为1.52左右,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一般为1.66~1.88左右,ITO的折射率一般为1.9~2.2左右。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通电发出的光,不断向外部传播时,即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播时,由于存在全反射现象,会有大部分的光线局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中,这导致OLED的光输出效率大大降低,只有约20%能从玻璃基板中传播出来,有80%的光被局限或者损耗在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内部而无法合理应用。因此如何提高OLED的光输出效率成为技术人员的研发热点。中国专利申请201010606905.5公开了一种增加光出光效率的结构,在发光层与封装层之间增加一光线过渡层,使得发光层与光线过渡层之间、光线过渡层与封装层之间的光折射率差减小,全反射角增大,进而提高OLED器件出光效率。该方式需要在器件内部制备光线过渡层,制备复杂,可操作性差。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光取出效果良好,制备工艺简单、器件的发光光谱稳定、器件寿命良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置有基板、设置于基板一面且依次叠设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或者三层光输出耦合层。优选的,上述光输出耦合层设置为两层,分别为第一光输出耦合层和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与基板相贴的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为λ/2,叠设在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上的第二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4;λ值在发光层为单色光时,等于单色光的波长;λ值在发光层为多个单色光复合时,等于所有单色光波长的平均值。上述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材料制备而成,折射率为1.7-1.9。上述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材料制备而成。上述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MgF2、LiF、SiO2或是PEDOT材质。另一优选的,上述光输出耦合层设置为三层,分别为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第二光输出耦合层和第三光输出耦合层,与基板相贴的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为λ/4,叠设在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上的第二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2,叠设在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上的第三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4;λ值在发光层为单色光时,等于单色光的波长;λ值在发光层为多个单色光复合时,等于所有单色光波长的平均值。上述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或者有机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有机材料,折射率为1.7-1.9,所述第三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或者有机材料制备而成。上述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为MgF2或者PEDOT材质,所述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有机材料,折射率为1.7-1.9,所述第三光输出耦合层为MgF2或者PEDOT材质。上述发光层的发射波长为380nm~499nm,所述光输出耦合层使用有机发光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射波长不为500~700nm。上述发光层的发射波长为500nm~599nm,所述光输出耦合层使用有机发光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射波长不为600~700nm。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置有基板、设置于基板一面且依次叠设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或者三层光输出耦合层。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光取出效果良好,制备工艺简单、器件的发光光谱稳定、器件寿命良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施例3的器件A1、器件B1的发光效率比对示意图。在图1至图2中,包括:基板01、阳极02、空穴注入层03、空穴传输层04、发光层05、电子传输层06、电子注入层07、阴极08、第一光输出耦合层1、第二光输出耦合层2、第三光输出耦合层3。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设置有基板01、设置于基板01一面且依次叠设的阳极02、空穴注入层03、空穴传输层04、发光层05、电子传输层06、电子注入层07和阴极08,基板01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光输出耦合层,分别为第一光输出耦合层1和第二光输出耦合层2。与基板01相贴的第一光输出耦合层1的厚度为λ/2,叠设在第一光输出耦合层1上的第二光输出耦合层2的厚度λ/4;λ值在发光层05为单色光时,等于单色光的波长;λ值在发光层05为多个单色光复合时,等于所有单色光波长的平均值。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材料制备而成,折射率为1.7-1.9,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材料制备而成,优选为MgF2、LiF、SiO2或是PEDOT材质。光输出耦合层可以通过蒸镀、旋涂、粘贴等方式制备而成。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基板01可为常规玻璃、柔性超薄玻璃或是聚酯类、聚酰亚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或是表面经过准硅化处理的聚酯类、聚酰亚胺类化合物。阳极02可为由金属氧化物或者高功函数金属或者导电聚合物或者单质碳类导电层制备而成;当阳极02设置为由金属氧化物制备而成时,金属氧化物优选为氧化铟锡、氧化锌、氧化铟锌或者氧化镓锌;当阳极02设置为由高功函数金属制备而成时,高功函数金属优选设置为金或者铂;当阳极02设置为由单质碳类导电层制备而成时,单质碳类导电层优选为碳纳米管或石墨烯导电层。阴极08可由功函数小于3eV的低功函数金属结合铝、银制备的双层电极或者制备的共混电极;或者由碱金属化合物或碱土金属化合物结合铝、银制备的双层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发光层05的发射波长为380nm~499nm,光输出耦合层使用有机发光材料制备而成时,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射波长不为500~700nm。当发光层05的发射波长为500nm~599nm,光输出耦合层使用有机发光材料制备而成时,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射波长不为600~700nm。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基板01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光输出耦合层,第一光输出耦合层1的厚度为λ/2,叠设在第一光输出耦合层1上的第二光输出耦合层2的厚度λ/4。通过该结构设置,OLED产生的光经过该衬底后,再经过光输出耦合层到达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基板、设置于基板一面且依次叠设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或者三层光输出耦合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基板、设置于基板一面且依次叠设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依次叠设有两层或者三层光输出耦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输出耦合层设置为两层,分别为第一光输出耦合层和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与基板相贴的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为λ/2,叠设在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上的第二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λ/4;λ值在发光层为单色光时,等于单色光的波长;λ值在发光层为多个单色光复合时,等于所有单色光波长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材料制备而成,折射率为1.7-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材料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输出耦合层为MgF2、LiF、SiO2或是PEDOT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输出耦合层设置为三层,分别为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第二光输出耦合层和第三光输出耦合层,与基板相贴的第一光输出耦合层的厚度为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华刘佰全李洪濛徐苗陶洪王磊彭俊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