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枝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980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质且与苯乙烯类树脂等的粘接强度优异的接枝共聚物。所述接枝共聚物如下得到:在烯烃类聚合物(a)30~80重量份的存在下,使总量为20~7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和能够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发生共聚的其它乙烯基类单体(c)((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进行接枝聚合,所述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枝共聚物,其涉及软质且与苯乙烯类树脂的粘接强度优异的接枝共聚物。
技术介绍
以ABS树脂为代表的苯乙烯类树脂具有优异的成形加工性和机械特性平衡,且涂装性和电绝缘性优异,因此,在车辆内外装饰零件或建材、电气/电子设备、OA设备等广泛的领域中使用。近年来,出于对树脂制品赋予高级感的目的,为了实现皮革这样的手感和质感,寻求一种在由苯乙烯类树脂成形的表面粘接软质类树脂层的技术。作为可粘接于苯乙烯类树脂的软质类树脂,可以举出软质PVC树脂,但需要大量添加增塑剂,存在增塑剂渗出的问题,并且存在在焚烧时有可能产生二噁英等环境问题。作为软质PVC树脂以外的软质类树脂,例如提出了一种如苯乙烯类弹性体等那样具有异戊二烯、丁二烯等链段的树脂作为软质成分,但存在与ABS树脂的粘接强度差这样的缺点。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方案,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含有烯烃类树脂、烯烃类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改性烯烃类聚合物及增粘剂的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一种通过在聚酯嵌段共聚物中配合特定的橡胶聚合物,从而与苯乙烯类树脂等的热粘接性也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使用其而得到的成形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998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40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的方法中,与作为苯乙烯类树脂等基材的粘接强度未必一定充分,另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邵氏硬度高,软质性不充分。因此,期望一种软质且与苯乙烯类树脂等的粘接性优异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质且与苯乙烯类树脂等的粘接强度优异的材料。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作为软质且与苯乙烯类树脂等的粘接性优异的材料,通过将特定的单体接枝聚合在特定的烯烃类聚合物上,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接枝共聚物,其如下而得到:在烯烃类聚合物(a)30~80重量份的存在下,使总量为20~7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和能够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发生共聚的其它乙烯基类单体(c)((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进行接枝聚合,所述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可提供一种软质且与苯乙烯类树脂等的热粘接性优异的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详细地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如下而得到:在烯烃类聚合物(a)30~80重量份的存在下,使总量为20~7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和能够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发生共聚的其它乙烯基类单体(c)((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进行接枝聚合,所述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即,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如下而得到:使烯烃类聚合物(a)30~80重量份、以及总量为20~7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和能够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发生共聚的其它乙烯基类单体(c)((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进行接枝聚合,所述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中所使用的烯烃类聚合物(a),例如可以举出:乙烯类聚合物、丙烯类聚合物、丁烯类聚合物、4-甲基-1-戊烯类聚合物、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它们的改性物、皂化物、氢化物等,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作为乙烯类聚合物,可以举出: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为主单元(通常,将构成聚合物的总单体单元设为100摩尔%,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0摩尔%以上)的聚合物。作为乙烯均聚物,可以举出:聚乙烯。另外,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壬烯、4-甲基-1-戊烯、1-己烯、4-甲基-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作为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的非共轭二烯,可以举出:亚乙烯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1,4-己二烯等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作为丙烯类聚合物,可以举出: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为主单元(通常,将构成聚合物的总单体单元设为100摩尔%,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0摩尔%以上)的聚合物。作为丙烯均聚物,可以举出聚丙烯。另外,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可以举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碳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作为烯烃类聚合物(a),从软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乙烯丙烯类共聚物。在含有乙烯丙烯类共聚物作为烯烃类聚合物(a)的情况下,烯烃类聚合物(a)中的乙烯丙烯类共聚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50~100重量%,更优选为60~9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80重量%。另外,“乙烯丙烯类共聚物“为乙烯及丙烯与任意的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使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为主单元及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为主单元(通常,将构成聚合物的总单体单元设为100摩尔%,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和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总计含量为50摩尔%以上)的聚合物。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优选为35A~90A,更优选为40A~85A。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邵氏硬度A依据JISK7215(1986)使用A型硬度计进行测定。用于进行聚合的烯烃类聚合物(a)的形状或尺寸没有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中的烯烃类聚合物(a)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进一步提高接枝率的观点、且从粘接强度的观点考虑,通过下述记载的方法求出的数均换算粒径优选为500~4500μm,更优选为700~3500μm,特别优选为1000~2700μm。所谓数均换算粒径是指如下求得的值:在将1个粒子以粒子的最长的对角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枝共聚物,其如下而得到:在烯烃类聚合物(a)30~80重量份的存在下,使总量为20~7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和能够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发生共聚的其它乙烯基类单体(c)((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进行接枝聚合,所述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8 JP 2014-242396;2015.11.18 JP 2015-225731.一种接枝共聚物,其如下而得到:
在烯烃类聚合物(a)30~80重量份的存在下,使总量为20~7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
烯基类单体(b)和能够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b)发生共聚的其它乙烯基类单体
(c)((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进行接枝聚合,
所述烯烃类聚合物(a)的邵氏硬度为30A以上且低于9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垣和纮小山晴正牧野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AL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