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703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与传统采用由外向里的冲孔工艺相比,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有利于根据管件壁厚调节油压,夹环结构在外部对管件外壁进行保护,孔周围材料的塌陷较小,变形小,冲孔精度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设置出料孔,既能保证管件外壁无毛刺,也便于排废料,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大大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系统加工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冲孔
,尤其涉及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所采用的冲孔工艺均为由外向里的方式,模具结构容易实现,工艺和设备要求比较低。但随着油缸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该工艺则很难满足整体要求。传统冲孔工艺容易造成孔周围材料的塌陷较大,孔壁毛刺多,大大影响冲孔精度,并且冲压废料不易排出,模具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包括:内支撑件、夹环;内支撑件具有柱状结构,其内部具有柱状冲压腔,所述冲压腔沿内支撑件径向从其侧壁向中部延伸,所述冲压腔侧壁上设有从所述侧壁向内支撑件一端延伸的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二油孔位于第一油孔远离所述冲压腔开口一侧,所述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冲压腔内设有冲头和冲头套,冲头套位于第一油孔与所述柱状冲压腔的开口之间且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冲头套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冲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塞部、连接部、密封部、冲压部,活塞部位于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且与所述冲压腔内壁密封配合,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密封配合,冲压部位于密封部远离活塞部一侧,密封部外径小于活塞部外径;夹环可拆卸套设安装在内支撑件外部,夹环侧壁上设有卸料孔,卸料孔与所述冲压腔同轴设置,卸料孔与所述冲压部配合。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杆一端与内支撑件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油孔连通。优选地,还包括螺杆,连接杆中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内支撑件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一端设有螺纹孔,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优选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分别位于螺纹孔两侧,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分别位于第二通孔两侧。优选地,螺杆与第二通孔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冲压部远离密封部一侧具有圆滑工作面。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与传统采用由外向里的冲孔工艺相比,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有利于根据管件壁厚调节油压,夹环结构在外部对管件外壁进行保护,孔周围材料的塌陷较小,变形小,冲孔精度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设置出料孔,既能保证管件外壁无毛刺,也便于排废料,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大大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系统加工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包括:内支撑件1、夹环2、连接杆5、螺杆6 ;内支撑件I具有柱状结构,其内部具有柱状冲压腔,所述冲压腔从内支撑件I侧壁向中部沿径向延伸,所述冲压腔侧壁上设有从所述侧壁向内支撑件I 一端延伸的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内支撑件I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一端设有螺纹孔,第二油孔位于第一油孔远离所述冲压腔开口一侧,所述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冲压腔内设有冲头3和冲头套4,冲头套4位于第一油孔与所述柱状冲压腔的开口之间且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冲头套4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冲头3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塞部、连接部、密封部、冲压部,活塞部位于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且与所述冲压腔内壁密封配合,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密封配合,冲压部位于密封部远离活塞部一侧,密封部外径小于活塞部外径;夹环2可拆卸套设安装在内支撑件I外部,夹环2侧壁上设有卸料孔,卸料孔与所述冲压腔同轴设置,卸料孔与所述冲压部配合;连接杆5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杆5—端与内支撑件I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油孔连通,连接杆5中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螺杆6—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与传统采用由外向里的冲孔工艺相比,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有利于根据管件壁厚调节油压,夹环结构在外部对管件外壁进行保护,孔周围材料的塌陷较小,变形小,冲孔精度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设置出料孔,既能保证管件外壁无毛刺,也便于排废料,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大大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系统加工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撑件(1)、夹环(2); 内支撑件(1)具有柱状结构,其内部具有柱状冲压腔,所述冲压腔从内支撑件(1)侧壁向中部沿径向延伸,所述冲压腔侧壁上设有从所述侧壁向内支撑件(1) 一端延伸的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二油孔位于第一油孔远离所述冲压腔开口一侧,所述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冲压腔内设有冲头(3)和冲头套(4),冲头套(4)位于第一油孔与所述柱状冲压腔的开口之间且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冲头套(4)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冲头⑶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塞部、连接部、密封部、冲压部,活塞部位于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且与所述冲压腔内壁密封配合,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密封配合,冲压部位于密封部远离活塞部一侧,密封部外径小于活塞部外径; 夹环(2)可拆卸套设安装在内支撑件(1)外部,夹环(2)侧壁上设有卸料孔,卸料孔与所述冲压腔同轴设置,卸料孔与所述冲压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5),连接杆(5)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杆(5) —端与内支撑件(1)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油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杆(6),连接杆(5)中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内支撑件(1)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一端设有螺纹孔,螺杆(6)—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分别位于螺纹孔两侧,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分别位于第二通孔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杆(6)与第二通孔螺纹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部远离密封部一侧具有圆滑工作面。【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与传统采用由外向里的冲孔工艺相比,采用液压从管件内壁向外冲的孔,有利于根据管件壁厚调节油压,夹环结构在外部对管件外壁进行保护,孔周围材料的塌陷较小,变形小,冲孔精度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设置出料孔,既能保证管件外壁无毛刺,也便于排废料,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管件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撑件(1)、夹环(2);内支撑件(1)具有柱状结构,其内部具有柱状冲压腔,所述冲压腔从内支撑件(1)侧壁向中部沿径向延伸,所述冲压腔侧壁上设有从所述侧壁向内支撑件(1)一端延伸的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二油孔位于第一油孔远离所述冲压腔开口一侧,所述冲压腔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冲压腔内设有冲头(3)和冲头套(4),冲头套(4)位于第一油孔与所述柱状冲压腔的开口之间且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冲头套(4)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冲头(3)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塞部、连接部、密封部、冲压部,活塞部位于所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且与所述冲压腔内壁密封配合,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密封配合,冲压部位于密封部远离活塞部一侧,密封部外径小于活塞部外径;夹环(2)可拆卸套设安装在内支撑件(1)外部,夹环(2)侧壁上设有卸料孔,卸料孔与所述冲压腔同轴设置,卸料孔与所述冲压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健马小鹏曹瑞
申请(专利权)人:施密特汽车管件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