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架以及具有该汽车车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436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汽车车架以及具有该汽车车架的汽车。所述汽车车架包括: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包括:轴承,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底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中部;框式副车架,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前端,所述车身框架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框式副车架的后端可旋转地连接;前悬挂系统,连接所述框式副车架;前轮,所述前轮包括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前悬挂系统倾斜转向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框式副车架的前端,连接所述转向节,控制所述前轮在转向的同时,所述车身框架绕所述轴承左右倾斜;后悬挂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后端;后轮,设置于所述后悬挂系统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架以及具有该汽车车架的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相比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具有更安全、舒适,易于操控等优点。随着城市拥堵严重、停车困难等问题出现,以及社会对节能减排的愈发重视,小型汽车特别是电机驱动的小型汽车,因具有便捷、经济、清洁、方便停车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其碰撞安全性能和高速行驶稳定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小型汽车通常包括车架,汽车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一般均设置于车架内。但目前小型汽车的汽车车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受制于车身尺寸较小的限制,碰撞吸能空间有限,乘员被动安全性能欠佳;2、车辆轴距较短,重心相对较高,高速过弯时候稳定性较差;3、部分车辆的驾驶员视野受车身高度较低影响,相对较窄;4、如果装备有动力电池,由于安全缓冲空间较小,发生碰撞后容易引发电池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架以及具有该汽车车架的汽车,以解决现有的小型汽车存在的安全性能低、操控性能差等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车架,所述汽车车架包括: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包括:轴承,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底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中部;框式副车架,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前端,所述车身框架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框式副车架的后端可旋转地连接;前悬挂系统,连接所述框式副车架;前轮,所述前轮包括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前悬挂系统;倾斜转向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框式副车架的前端,连接所述转向节,控制所述前轮在转向的同时,所述车身框架绕所述轴承左右倾斜;后悬挂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后端;后轮,设置于所述后悬挂系统上。优选地,所述汽车车架包括两个前轮,所述倾斜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内;方向管柱,与所述方向盘连接,随所述方向盘转动而转动;第一齿轮,与所述方向管柱相连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框式副车架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转向板,设置于车身框架和框式副车架的前端,所述转向板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所述框式副车架相连接;两根第一连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向板的左右两侧,所述两根第一连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框式副车架上;两根第二连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向板的左右两侧,每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一根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相连接,每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板可旋转地相连接;两根转向拉杆,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和框式副车架前端,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前轮的转向节相连接,所述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一根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的一端可旋转地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径。优选地,所述轴承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汽车车架还包括前驾驶座椅,所述前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内,位于所述框式副车架的上方。优选地,所述汽车车架还包括动力电池盒,所述动力电池盒设置于所述前驾驶座椅的下方,位于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框式副车架之间。优选地,所述汽车车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后轮上。优选地,所述汽车车架还包括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前悬挂系统与所述框式副车架之间和/或所述后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框架之间。优选地,所述避震机构为具有螺旋弹簧的液力减振器,所述具有螺旋弹簧的液力减振器;或者所述避震机构包括液力减振器以及与所述液力减振器相连接的叶片弹簧。优选地,所述后悬挂系统为单后轮悬挂系统、双后轮悬挂系统、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悬挂系统或链条、齿轮驱动悬挂系统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框式副车架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或者由高强度钢管运用弯管成型技术和拼焊接技术加工而成。优选地,所述车身框架由高强度钢管运用弯管成型技术和拼焊接技术加工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车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车架通过设置倾斜转向系统使其在转向的过程中,车身框架可以相对框式副车架左右倾斜,进而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使汽车可以主动倾斜车身抵御离心力,实现高速稳定转向,同时能有效过滤路面对车身的震动冲击,使使用者提高舒适性并能够体验摩托车般的驾驶乐趣。2、该汽车车架的结构可以在车辆发生正向或侧向碰撞时候,使碰撞力首先作用在框式副车架上,实现对车身缓冲,有效保护乘员和动力电池等。3、汽车车架为整体封闭的车身框架,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能在车辆发生翻滚时候有效保护乘员。4、电机集成在轮毂中,可以减小对车身空间的占用,节约的空间还可用于安装附属动力系统,如超级电容或常规内燃机动力系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车架的侧视图;图2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车架的仰视图;图3a和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车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汽车车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汽车车架的仰视图。附图标记I车身框架11轴承2框式副车架21主体22支撑架23前保险杆31方向盘32方向管柱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转向板36、36’第一连杆37、37’第二连杆38、38’转向拉杆41、41’第一悬挂杆42、42’第二悬挂杆43、43’具有螺旋弹簧的液力减振器5、5’前轮51转向节6后悬挂系统7、7’后轮81前驾驶座椅82动力电池盒83电机9叶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进一步地说明。第一实施例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b,其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车架的侧视图、仰视图以及汽车车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车架主要包括车身框架1、框式副车架2、倾斜转向系统、前悬挂系统、前轮5和5’、后悬挂系统6以及后轮7。如图2所示,车身框架I优选地由高强度钢管运用弯管成型技术和拼焊接技术加工而成。车身框架I的底部包括一轴承11。轴承11大致位于车身框架I的中部。框式副车架2可以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从而在保证底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前提下减轻整车重量。或者框式副车架2也可以由高强度钢管运用弯管成型技术和拼焊接技术加工而成。框式副车架2设置于车身框架I的底部,位于车身框架I的前端,其中,车身框架I的前端是指车身框架I靠近前轮5和5’的一端。框式副车架2包括主体21、支撑架22以及前保险杆23。框式副车架2的主体21的后端与车身框架I相连接,前保险杆23通过支撑架22设置于主体21的前端。其中,主体21的前端是指主体21靠近前轮5和5’的一端;后端是指主体21靠近后轮7的一端。具体来说,框式副车架2的主体21的后端通过轴承11与车身框架I相连接,轴承11与框式副车架2的后端可旋转地相连接。优选地,轴承11由橡胶材料制成,为一具有弹性的橡胶轴承,从而实现旋转功能同时过滤路面振动。框式副车架2前端通过倾斜转向系统与车身框架I连接。倾斜转向系统设置于车身框架I和框式副车架2的前端,控制汽车在转向的同时车身框架I通过轴承11绕框式副车架2旋转,实现汽车在转向的同时车身框架I相应地左右倾斜。其中,左右倾斜是指图3a和图3b中车身框架I向前轮5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车架以及具有该汽车车架的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架包括: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包括:轴承,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底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中部;框式副车架,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前端,所述车身框架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框式副车架的后端可旋转地连接;前悬挂系统,连接所述框式副车架;前轮,所述前轮包括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前悬挂系统;倾斜转向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框式副车架的前端,连接所述转向节,控制所述前轮在转向的同时,所述车身框架绕所述轴承左右倾斜;后悬挂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后端;后轮,设置于所述后悬挂系统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玉
申请(专利权)人:平潭鸿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