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瑞昌专利>正文

残疾人登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868 阅读:6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残疾人登机车。具体说,是专供肢体残疾的人们上、下飞机用的残疾人登机车。它含有底盘车,其特点是底盘车的大梁上有活动式车厢,且底盘车大梁与活动式车厢间有升降机构。车厢前端有用作人行通道的前平台,其后端有可升降的后平台,前平台与平台间相连通。肢体残疾者使用这种登机车登机时,不需他人帮助,即可上、下飞机,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登机客梯。具体说是专供肢体残疾的人们上、下飞机用的残疾人登 机车。
技术介绍
目前,供人们上、下飞机用的登机梯都是传统的阶梯状梯子,只能供肢体健康人使用。 当肢体残疾者上、下飞机时,仍需借助他人帮助,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残疾人登机车。当肢体残疾者使用这种登机车登机 时,不需他人帮助,即可上下飞机,非常方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方案本技术的残疾人登机车含有底盘车,其特点是底盘车的大梁上有活动式车厢,且底 盘车大梁与活动式车厢间有升降机构。车厢前端有用作人行通道的前平台,其后端有可升降的后平台,前平台与平台间相连通。所说升降机构含有两个叉架,该两叉架呈平行状对称布置,它们的上端铰接在活动式车 厢底板的下面,它们的下端分别呈滑动状安装在底盘车大梁上且可分别沿相应大梁的纵向滑 动。每个叉架含有两对叉臂,每对叉臂的中间借助短轴铰接在一起,两对叉臂的一端间亦借 助短轴铰接在一起。每个叉架中的两对叉臂间均有顶升油缸,顶升油缸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 对叉臂间的对应叉臂上。所说后平台含有底板,底板两侧边上有向上凸起的护栏。活动式车厢后端两侧均有油缸, 两油缸均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上端固定在活动式车厢后端的上部,它们的下端与后平台连接 在一起。后平台前面两侧均有滚轮,与滚轮相应的活动式车厢后端两侧均有竖向导轨,所说滚轮 置于相应竖向导轨内,且二者间呈滑动配合。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在底盘车大梁上设置有活动式车厢,且底盘车大梁与活动式车厢间有升 降机构。活动式车厢前端有前平台,其后端有可升降的后平台。前平台与后平台间相连通。 当肢体残疾者乘坐轮椅登机时,先将后平台降至地面、使肢体残疾者及轮椅进入后平台上, 再借助升降机构使活动式车厢上升至飞机的舱门高度,肢体残疾者及轮椅即可从后平台依次 经过活动式车厢、前平台进入飞机舱门内。当肢体残疾者乘坐轮椅下飞机时,先将活动式车 厢及前平台和后平台一起上升至飞机的舱门高度,肢体残疾者及轮椅即可依次穿过前平台、活动式车厢来到后平台上。然后,借助升降机构使活动式车厢下降到底盘车大梁上,最后, 使后平台降至地面上,此时残疾人及轮椅即可自行离开后平台,来到地面上。使得肢体残疾 者不需他人帮助,就可上、下飞机,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残疾人登机车机构示意图; 图2是后平台与活动式车厢间的连接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残疾人登机车含有底盘车l,底盘车l的大梁ll上设 置有活动式车厢4,底盘车1的大梁11与活动式车厢4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活动式车厢4前 端有用作人行通道并与活动式车厢4固定在一起的前平台3,其后端设置有可升降的后平台。 所说前平台3与活动式车厢4同高,其与后平台间相连通。所说升降机构含有两个叉架,该两叉架呈平行状对称布置,它们的上端铰接在活动式车 厢4底板的下面,它们的下端即下面的两对叉臂IO下端均安装有滚轮,与这些滚轮相应的底 盘车1的两个大梁11上均固定有导轨,所说滚轮置于相应导轨内,使得两个叉架下端分别呈 滑动状安装在底盘车1的大梁11上且可分别沿相应大梁11的纵向滑动。每个叉架均含有两 对叉臂IO,每对叉臂10的中间均借助短轴9铰接在一起,两对叉臂10的一端间亦借助短轴 9铰接在一起。每个叉架中的两对叉臂10间均设置有一个顶升油缸2,两顶升油缸2的两端 分别铰接在两对叉臂10间的对应叉臂10上。通过两顶升油缸2的活塞杆伸縮,可实现两叉 架的伸縮,从而实现活动式车厢4的上升或下降。所说后平台含有底板8,底板8两侧边上固定有向上凸起的护栏7。后平台的底板8前面 两侧及相应护栏7上均安装有滚轮12,与滚轮12相应的活动式车厢4后端两侧均安装有竖 向导轨5,所说滚轮12分别置于相应竖向导轨5内,且二者间呈滑动配合。活动式车厢4与 后平台间设置有两个油缸6,该两油缸均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上端固定在活动式车厢4后端 的上部,它们的下端与后平台连接在一起。通过油缸6活塞杆的伸縮,可使后平台上下运动。当肢体残疾者乘坐轮椅登机时,先借助活动式车厢4与后平台间的两个油缸6,将后平 台降至地面、使肢体残疾者及轮椅登上后平台,再借助升降机构使活动式车厢4和前平台3 上升至飞机的舱门高度,肢体残疾者及轮椅即可从后平台依次经过活动式车厢4、前平台3 进入飞机舱门内。当肢体残疾者乘坐轮椅下飞机时,先借助顶升油缸2将活动式车厢4及前 平台和后平台一起上升至飞机的舱门高度,肢体残疾者及轮椅即可依次穿过前平台3、活动 式车厢4来到后平台上。然后,借助升降机构使活动式车厢4下降到底盘车1的大梁11上, 最后,使后平台降至地面上,此时残疾人及轮椅即可自行离开后平台,来到地面上。权利要求1. 残疾人登机车,含有底盘车,其特征在于底盘车(1)的大梁(11)上有活动式车厢(4),且底盘车(1)的大梁(11)与活动式车厢(4)间有升降机构;活动式车厢(4)前端有用作人行通道的前平台(3),其后端有可升降的后平台;前平台(3)与平台间相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登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升降机构含有两个叉架,该两 叉架呈平行状对称布置,它们的上端铰接在活动式车厢(4)底板的下面,它们的下端分别呈 滑动状安装在底盘车(1)的大梁(11)上且可分别沿相应大梁(11)的纵向滑动;每个叉架 含有两对叉臂(10),每对叉臂(10)的中间借助短轴(9)铰接在一起,两对叉臂(10)的 一端间亦借助短轴(9)铰接在一起;每个叉架中的两对叉臂(10)间均有顶升油缸(2),顶 升油缸(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对叉臂(10)间的对应叉臂(10)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登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后平台含有底板(8),底板(8) 两侧边上有向上凸起的护栏(7);活动式车厢(4)后端两侧均有油缸(6),两油缸(6)均 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上端固定在活动式车厢(4)后端的上部,它们的下端与后平台连接在一 起。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疾人登机车,其特征在于后平台前面两侧均有滚轮(12), 与滚轮(12)相应的活动式车厢(4)后端两侧均有竖向导轨(5),所说滚轮(12)置于相应 竖向导轨(5)内,且二者间呈滑动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残疾人登机车。具体说,是专供肢体残疾的人们上、下飞机用的残疾人登机车。它含有底盘车,其特点是底盘车的大梁上有活动式车厢,且底盘车大梁与活动式车厢间有升降机构。车厢前端有用作人行通道的前平台,其后端有可升降的后平台,前平台与平台间相连通。肢体残疾者使用这种登机车登机时,不需他人帮助,即可上、下飞机,非常方便。文档编号B64F1/00GK201132612SQ20072004071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尤瑞昌 申请人:尤瑞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残疾人登机车,含有底盘车,其特征在于底盘车(1)的大梁(11)上有活动式车厢(4),且底盘车(1)的大梁(11)与活动式车厢(4)间有升降机构;活动式车厢(4)前端有用作人行通道的前平台(3),其后端有可升降的后平台;前平台(3)与平台间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瑞昌
申请(专利权)人:尤瑞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