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5652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安装方法,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及设于集流管内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分配孔,扁管的端部并排插入集流管内,所述分配管沿轴向一体固定有若干块隔板,所述分配管活动插入集流管内,所述集流管内还插入有将分配管固定的封闭件,所述隔板与封闭件及集流管内壁配合在集流管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方法是将隔板与分配管一体固定后再活动插入集流管内,这样集流管可以保持完整的结构,避免传统结构切隔板槽造成的弊端,因此保证了集流管强度,避免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尤其涉及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做蒸发器时由于是两相态制冷剂进入,很容易造成分液不均,影响换热效果,目前常用的分液技术为:从集流管端部内插一根分液管,分液管上开孔,然而制冷剂从分配管小孔喷出以后流入集流管会进行一次重新分配,由于各扁管管程不一样,即使分配管喷出的制冷剂较均匀,流入扁管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也会因为集流管的二次分配造成分液不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集流管开隔板槽,然后隔板槽内装配一个带孔的隔板,再将分配管穿过隔板。但是当集流管长度较长时,隔板安装好以后,分配管很难对准隔板孔并穿过隔板,同时,当需要集流管分隔开多个区域以后,将需要很多个隔板,也就是说集流管上要开很多个隔板槽,因此集流管上将增加很多个焊接点,增大了产品泄漏的几率,同时集流管由于被切割了很多隔板槽,集流管强度变差,隔板槽处很容易变形,增加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在保证集流管二次分配制冷剂分液均匀的基础上,同时保证集流管强度,方便装配,避免泄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及设于集流管内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分配孔,扁管的端部并排插入集流管内,所述分配管沿轴向一体固定有若干块隔板,所述分配管活动插入集流管内,所述集流管内还插入有将分配管固定的封闭件,所述隔板与封闭件及集流管内壁配合在集流管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优选的,所述隔板与集流管内壁之间形成一个扁管孔翻边避让区,所述扁管孔翻边避让区位于集流管扁管插入侧的对面且面积大于集流管扁管孔翻边在集流管轴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来穿过分配管的分配管孔,隔板通过分配管孔嵌套在分配管上。优选的,所述分配管孔中心位于集流管中心与扁管孔翻边避让区之间。优选的,所述封闭件与隔板及集流管内壁焊接。优选的,所述封闭件径向截面为与集流管内壁及隔板外周面配合的圆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封闭件径向截面为两端窄中间宽的渐变圆弧面。优选的,所述隔板外周设有一个圆弧缺口,所述封闭件卡入圆弧缺口。优选的,所述圆弧缺口的两端为斜切口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若干块隔板与分配管一体固定,然后插入集流管内;然后,将分配管及隔板一起旋转至分配管处于集流管内处于中心偏下位置;其次,将封闭件插入集流管,使集流管内部形成若干个独立且封闭的区域;最后,插入扁管,安装其它零部件。本专利技术将隔板与分配管一体固定,然后再活动插入集流管内,这样集流管可以保持完整的结构,避免传统结构切隔板槽造成的弊端,因此保证了集流管强度,避免泄露。同时由于仍然使用隔板在集流管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保证了集流管二次分配制冷剂分液均匀的效果,而且为了固定分配管,集流管内还插入有封闭件,分配管位置定好以后再插入封闭件并焊接固定,方便装配,连接强度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微通道换热器侧面结构图;图2为微通道换热器正面结构图;图3为图1中A-A剖面结构图;图4为图2中B-B剖面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1中集流管径向剖面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2中集流管径向剖面结构图;图7为分配管装配示意图;图8为封闭件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至图5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及设于集流管1内的分配管2,所述分配管2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分配孔21,扁管3的端部并排插入集流管1内,所述分配管2沿轴向一体固定有若干块隔板4,所述分配管2活动插入集流管1内,所述集流管1内还插入有将分配管2固定的封闭件5,所述隔板4与封闭件5及集流管1内壁配合在集流管1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本专利技术仍然使用隔板4在集流管1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以保证集流管1 二次分配制冷剂分液均匀的效果,但是针对传统隔板安装结构,需要在集流管上切割很多隔板槽,造成集流管强度变差,隔板槽处很容易变形,增加装配难度的弊端,将隔板4与分配管2 —体焊接固定,然后再活动插入集流管1内,这样集流管1可以保持完整的结构,避免传统结构切隔板槽造成的弊端,因此保证了集流管1强度,避免泄露。当然为了固定分配管2,集流管1内还插入有封闭件5,分配管2位置定好以后再插入封闭件5,方便装配,连接强度高。如图5所示,所述隔板4与集流管1内壁之间形成一个扁管孔翻边避让区12,所述扁管孔翻边避让区12位于集流管扁管插入侧的对面且面积大于集流管扁管孔翻边在集流管轴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使分配管2和隔板4 一体固定后能够顺利避开扁管孔翻边插入集流管1。所述隔板4卡入两相邻扁管孔翻边中间位置。所述封闭件5与隔板4及集流管1内壁焊接。所述封闭件5径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封闭件5径向截面为两端窄中间宽的渐变圆弧面。这些措施便于装配及保证装配的紧密性和牢固度。隔板4上设置有分配管孔41,用来穿过分配管2,隔板4通过分配管孔41嵌套在分配管2上并点焊定位。该分配管孔41中心位于集流管1中心与扁管孔翻边避让区12之间。保证分配管2整体位于集流管1中偏离扁管插入侧的一侧,分液效果好。以下结合图6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隔板4外周设有一个圆弧缺口,所述封闭件5卡入圆弧缺口。进一步的,所述圆弧缺口的两端为斜切口结构。本实施例可以使封闭件5更好的与隔板4及集流管1内壁配合,保证隔板4与封闭件5间焊接无缝隙,避免泄露,增加强度,另外,圆弧缺口两端的斜切口结构可以更好的分割分液区域。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安装方法如下:首先,如图7所示,将若干块隔板4通过分配管孔41穿进分配管2并定位,然后插入集流管1内。然后,将分配管2及隔板4 一起旋转至分配管2在集流管1内处于中心偏下位置,此时隔板4卡入两扁管孔翻边中间位置。其次,如图8所示,分配管2位置定好以后再将封闭件5插入集流管1,使集流管1内部形成若干个独立且封闭的区域,同时封闭件5与集流管1内壁在换热器过炉后形成焊接面,更增加了集流管的强度。最后,插入扁管3,安装端盖等其它零部件。将上述安装方法与传统的在集流管上切割隔板槽,隔板通过隔板槽焊接在集流管上的传统安装方法相比,本安装方法集流管保持完整的结构,不用切隔隔板槽,装配方便,也有利于保证整体的强度,且不容易泄露和变形。【主权项】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及设于集流管内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分配孔,扁管的端部并排插入集流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沿轴向一体固定有若干块隔板,所述分配管活动插入集流管内,所述集流管内还插入有将分配管固定的封闭件,所述隔板与封闭件及集流管内壁配合在集流管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集流管内壁之间形成一个扁管孔翻边避让区,所述扁管孔翻边避让区位于集流管扁管插入侧的对面且面积大于集流管扁管孔翻边在集流管轴向方向的投影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来穿过分配管的分配管孔,隔板通过分配管孔嵌套在分配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及设于集流管内的分配管,所述分配管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分配孔,扁管的端部并排插入集流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沿轴向一体固定有若干块隔板,所述分配管活动插入集流管内,所述集流管内还插入有将分配管固定的封闭件,所述隔板与封闭件及集流管内壁配合在集流管内部分隔出若干个独立的分液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法汪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