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切换阀制造技术_技高网

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732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48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阀。该切换阀包括:阀体,具有第一端盖及阀腔;阀座组件,位于阀腔内,并与阀体连接;滑块组件,位于阀腔内,且滑块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阀座组件的相对两内壁上,并能够沿阀体轴向在阀座组件上滑移;推动组件,位于阀腔内,且推动组件套设于滑块组件,并与滑块组件连接;弹性件,位于第一端盖与推动组件之间。其中,切换阀还包括穿设于阀体及阀座组件的低压管、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且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与低压管位于阀体的相对方向。本申请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幅度减小阀体的长度,从而降低切换阀的长度及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制冷,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阀


技术介绍

1、切换阀安装于空调机组中,用于控制管路的连通或隔断,从而实现制冷剂的变向流通。

2、现有的切换阀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则包括阀体、阀座及滑块。阀体具有阀腔;阀座位于阀腔内,并与阀体连接。滑块与阀座抵接,并能够沿阀座表面滑移。四通阀还包括第一接管、低压管及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低压管及第二接管位于阀体的同一侧且依次设置。由于相邻接管之间需要预留间隙用于接管与阀体间的焊接,因此阀体的整体长度较长,阀体的重量也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重量较小的切换阀。

2、一种切换阀,包括:阀体,具有第一端盖及阀腔;阀座组件,位于所述阀腔内,并与所述阀体连接;滑块组件,位于所述阀腔内,且所述滑块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阀座组件的相对两内壁上,并能够沿所述阀体轴向在所述阀座组件上滑移;推动组件,位于所述阀腔内,且所述推动组件套设于所述滑块组件,并与所述滑块组件连接;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推动组件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推动组件远离所述滑块组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其中,所述切换阀还包括穿设于所述阀体及所述阀座组件的低压管、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且所述第一接管及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低压管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方向;随所述滑块组件的滑移,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低压管能够通过所述滑块组件连通,或者,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低压管通过所述滑块组件连通。

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处于中间位置的低压管设置于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的另一侧,故无需考虑焊接间隙的影响,第一接管与低压管间、低压管与第二接管间的间距能够大幅度减小,且依靠压差力与弹性件的弹性力配合,能够实现滑块组件的换向,从而降低推动组件的长度,从而实现切换阀总体长度及重量的进一步降低。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主体部,与所述阀腔端部连接;凸起部,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沿所述阀体的轴线朝远离所述阀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凸起部开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容纳槽,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推动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凸起部连接。

5、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切换阀总体长度的进一步降低。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凸起部一体成型。

7、如此设置,便于加工,进一步提高了主体部与凸起部的连接强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导向架,套设于所述滑块组件,并与所述滑块组件连接;活塞,位于所述导向架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并与所述导向架连接;其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活塞、所述第一端盖连接;且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活塞能够移动至与所述主体部抵靠。

9、如此设置,能够依靠压差力与弹性件的弹性力配合,从而减少活塞的数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还具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设于所述阀体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

11、如此设置,能够避免介质泄漏,对切换阀的使用造成影响。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包括:本体部,套设于所述滑块组件,并与所述滑块组件连接,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限位部,位于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并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其中,当所述滑块组件沿所述阀体的轴向朝所述第二端盖滑动时,所述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端盖抵接,以对所述滑块组件进行限位。

13、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导向架的材料用量,降低切换阀的成本。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阀座及第二阀座,所述滑块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二阀座之间,且所述滑块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上。

15、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滑块组件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切换阀结构的稳定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座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低压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通孔内;所述第二阀座开设有第二连通孔及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通孔内,所述第二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通孔内。

17、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制冷剂在切换阀内的流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还包括:高压管,穿设于所述阀体的周侧,且所述高压管与所述第一接管、所述低压管及所述第二接管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19、如此设置,便于制冷剂的流动,降低制冷剂的流动损失。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有活塞腔,所述切换阀还包括:先导阀;第一毛细管,分别与所述先导阀、所述低压管连接;第二毛细管,分别与所述先导阀、所述活塞腔连接;第三毛细管,分别与所述先导阀、所述高压管连接;其中,当所述活塞腔通高压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推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块组件朝所述第二端盖移动,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低压管通过所述滑块组件连通,所述高压管与所述第二接管通过所述阀腔连通;当所述活塞腔通低压时,在压差力作用下,所述推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块组件朝所述第一端盖移动,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低压管通过所述滑块组件连通,所述高压管与所述第一接管通过所述阀腔连通。

21、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切换阀整体的重量。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切换阀,通过将处于中间位置的低压管设置于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的另一侧,故无需考虑焊接间隙的影响,第一接管与低压管间、低压管与第二接管间的间距能够大幅度减小,从而能够降低阀体的长度及重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21)与所述凸起部(12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4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还具有第二端盖(13),所述第二端盖(13)设于所述阀体(10)远离所述第一端盖(1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4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阀座(21)及第二阀座(22),所述滑块组件(30)位于所述第一阀座(21)与所述第二阀座(22)之间,且所述滑块组件(30)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阀座(21)、所述第二阀座(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座(21)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11),所述低压管(5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通孔(211)内;所述第二阀座(22)开设有第二连通孔(221)及第三连通孔(222),所述第一接管(6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通孔(221)内,所述第二接管(7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通孔(222)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2)与所述第一端盖(12)之间形成有活塞腔(111),所述切换阀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21)与所述凸起部(12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4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还具有第二端盖(13),所述第二端盖(13)设于所述阀体(10)远离所述第一端盖(1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4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阀座(21)及第二阀座(22),所述滑块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舟康志军楼宣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