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335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其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该水冷装置具有容置调温器(1)的调温器壳(2),该调温器壳(2)在缸盖(5)的宽度方向一侧部安装在汽缸盖缸盖(5)的前壁(5a)上,冷却水泵(3)在缸体(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安装在缸体(6)的前壁(6c)上,旁通通路(4)具有汽缸盖缸盖(5)内的盖内旁通通路(4a),该盖内旁通通路(4a)具有从恒温器调温器壳(2)的后方至冷却水泵(3)的后上方为止的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水冷装置,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具有如下装置。该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具有缸盖内的盖内冷却水水套、调温器(thermostat)、底部旁通通路、散热器、冷却水栗,盖内冷却水水套的发动机冷却水经由绕过散热器的旁通通路回流至冷却水栗,在由调温器检测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温器使盖内冷却水水套的发动机冷却水经由散热器回流至冷却水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根据这种水冷装置,在寒冷时的暖机运转中,使盖内冷却水水套的发动机冷却水绕过散热器,具有能够促进发动机的暖机的优点。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由于旁通通路只由在发动机外露出的旁通管构成,所以存在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8944号公报(参照图1、2)《问题点》发动机的暖机效率低。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由于旁通通路只由在发动机外露出的旁通管构成,所以发动机冷却水在通过旁通通路时放热,从而水温降低,因此,导致发动机的暖机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旁通通路具有缸盖内的盖内旁通通路的情况下,发动机冷却水在通过盖内旁通通路时接收缸盖的热,从而抑制水温的降低,因此,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基于该研究结果提出了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手段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的特定技术特征如下。如图1B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具有缸盖5内的盖内冷却水水套12、调温器1、旁通通路4、散热器18、冷却水栗3,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发动机冷却水15经由绕过散热器18的旁通通路4回流至冷却水栗3,在由调温器I检测的发动机冷却水15的水温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温器I使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发动机冷却水15经由散热器18回流至冷却水栗3,其特征在于,如图2A、图2B所示,该水冷装置具有容置调温器I的调温器壳2,该调温器壳2在缸盖5的宽度方向一侧部安装在缸盖5的前壁5a上,冷却水栗3在缸体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安装在缸体6的前壁6c上,旁通通路4具有缸盖5内的盖内旁通通路4a,该盖内旁通通路4a具有从调温器壳2的后方至冷却水栗3的后上方为止的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专利技术效果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效果。《效果》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如图2A、图2B所示,由于旁通通路4具有缸盖5内的盖内旁通通路4a,并且该盖内旁通通路4a具有从调温器壳2的后方至冷却水栗3的后上方为止的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所以通过比较长的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的发动机冷却水15接收缸盖5的热,从而抑制水温的降低,因此,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调温器I为底部旁通式调温器,调温器壳2的内部由间隔壁7划分成上侧的调温器室8和下侧的底部旁通室9,在间隔壁7上设置有底部旁通阀口 7a,在调温器室8的上侧,开口形成有向散热器18侧输出的出口 8b,在调温器室8的后侧,开口形成有调温器室8的入口 8a,在底部旁通室9的后侧,开口形成有底部旁通室9的出口 9a,在缸盖5的前壁5a,开口形成有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出口 12a和旁通通路4的入口 4b,在调温器室8内容置有调温器1,底部旁通阀口 7a由调温器I的底部旁通阀Ia进行开闭,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出口 12a和调温器室8的入口 8a重合并连通,底部旁通室9的出口 9a和旁通通路4的入口 4b重合并连通。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的效果,还具有如下的效果。《效果》调温器壳的制作变得容易。如图2A、图2B所示,调温器I为底部旁通底部旁通式调温器,调温器壳2的内部由间隔壁7划分形上侧的调温器室8和下侧的底部旁通室9,在间隔壁7上设置有底部旁通阀口 7a,在调温器室8的上侧,开口形成有向散热器18侧输出的出口 8b,在调温器室8的后侦牝开口形成有调温器室8的入口 8a,在底部旁通室9的后侧,开口形成有底部旁通室9的出口 9a,因此,调温器壳2的内部能够仅采用具有底部旁通阀口 7a的间隔壁7这样简单的结构,从而铸造时的起模变得容易,因此,调温器壳2的制作变得容易。《效果》只在缸盖的前壁安装调温器壳,就能够完成缸盖和调温器壳之间的连通作业。如图2A、图2B所示,在缸盖5的前壁5a,开口形成有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出口12a和旁通通路4的入口 4b,在调温器室8内容置有调温器1,底部旁通阀口 7a由调温器I的底部旁通阀Ia进行开闭,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出口 12a和调温器室8的入口 8a重合并连通,底部旁通室9的出口 9a和旁通通路4的入口 4b重合并连通,因此,只在缸盖5的前壁5a安装调温器壳2,就能够完成缸盖5和调温器壳2之间的连通作业。《效果》能够使发动机的马力损失变小。如图2A、图2B所示,调温器壳2的内部由间隔壁7划分成上侧的调温器室8和下侧的底部旁通室9,在间隔壁7上设置有底部旁通阀口 7a,在调温器室8的上侧,开口形成有向散热器18侧输出的出口 8b,在调温器室8的后侧,开口形成有调温器室8的入口 8a,在底部旁通室9的后侧,开口形成有底部旁通室9的出口 9a,因此,向前导入调温器室8的发动机冷却水15向下通过下侧的底部旁通阀口 7a,然后在底部旁通室9内向后侧反转,从而不沿着复杂的蛇形路径,也能够顺利地通过调温器壳2内。因此,在调温器壳2内的发动机冷却水15的通过阻力小,从而能够使发动机的马力损失变小。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在调温器壳2的前侧配置有发动机冷却风扇13,从发动机冷却风扇13向后送出发动机冷却风13a,在调温器壳2的前侧的周壁2a形成有隔热层14。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技术方案I或2的专利技术的效果,还具有如下的效果。《效果》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如图3A、图3B所示,由于在调温器壳2的前侧的周壁2a形成有隔热层14,所以通过调温器壳2内的发动机冷却水15难以被吹至调温器壳2的前侧的周壁2a的发动机冷却风13a冷却,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暖机效率。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隔热层14由调温器壳2的前侧的周壁2a的中空的空气层形成。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效果,还具有如下的效果。《效果》能够长时间地维持隔热层的高的隔热性。如图3A、图3B所示,由于隔热层14由在调温器壳2的前侧的周壁2a内形成的中空的空气层形成,所以不会产生隔热层14的热老化,因此,能够长时间地维持隔热层14的尚的隔热性。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的顶面4d朝向调温器壳2的后方向上倾斜。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技术方案I?4任一项专利技术的效果,还具有如下的效果O《效果》能够维持高的发动机的暖机效率。如图2A所示,由于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的顶面4d朝向调温器壳2的后侧向上倾斜,所以接收缸盖5的热而在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产生的水蒸气的气泡能够沿着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的顶面4d向调温器壳2侧释放,从而水蒸气难以在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滞留。因此,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水冷装置,具有缸盖(5)内的盖内冷却水水套(12)、调温器(1)、旁通通路(4)、散热器(18)、冷却水泵(3),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发动机冷却水(15)经由绕过散热器(18)的旁通通路(4)回流至冷却水泵(3),在由调温器(1)检测的发动机冷却水(15)的水温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温器(1)使盖内冷却水水套(12)的发动机冷却水(15)经由散热器(18)回流至冷却水泵(3),其特征在于,该水冷装置具有容置调温器(1)的调温器壳(2),该调温器壳(2)在缸盖(5)的宽度方向一侧部安装在缸盖(5)的前壁(5a)上,冷却水泵(3)在缸体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安装在缸体(6)的前壁(6c)上,旁通通路(4)具有缸盖(5)内的盖内旁通通路(4a),该盖内旁通通路(4a)具有从调温器壳(2)的后方至冷却水泵(3)的后上方为止的宽度方向通路部分(4c)。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直也小山秀行后藤英之长井健太郎中野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