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344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布局紧凑,散热效果更好的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缸体、缸头、冷却水泵、散热器,缸体、缸头上设有连通的冷却水道,缸体的一侧设有进水口,缸头的一侧设有出水口,还包括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第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泵固定在缸头上,冷却水泵与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凸轮轴动力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与所述缸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与所述缸头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三冷却水管与冷却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形成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水冷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水冷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在水道流通路径上通常为两种形式。1、通过平衡轴或机油栗驱动水栗使冷却水通过连接水管进入缸体、缸头,最后通过缸头水道流出,将热量带走,如图1所示。2、通过凸轮轴驱动水栗使冷却水从缸头一端进入后,一路冷却缸头燃烧室后流出;另一路进入缸体水道冷却缸体后流回缸头水道再流出,如图2所示。(因为水栗位置不一样,各轴隔得近的才连接。)上述两种方式中,第I种方式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发动机整体布局加大,冷却水流通路径较长,功率损失加大且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大。但由于水栗转速较高,水流量较大,故适用于大排量发动机。第2种方式结构较简单,但因其冷却水从缸头水道进入后分两路,流入缸体的水道处于旁通状态,流程较长,阻力较大,冷却水流动缓慢,容易导致缸体冷却不佳。一般用于小排量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紧凑,散热效果更好的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缸体、缸头、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缸体、缸头、冷却水泵、散热器,所述缸体、缸头上分别设有冷却水道,缸体、缸头上的冷却水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一侧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缸体上的冷却水道连通,所述缸头的一侧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缸头上的冷却水道连通,还包括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第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泵固定在缸头上,冷却水泵与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凸轮轴动力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与所述缸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与所述缸头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三冷却水管与冷却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形成摩托车水冷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徐凤雏曾凡镔杨安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