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超龙专利>正文

汽车前排座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153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及汽车,汽车前排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包括靠背;靠背的后端设有背部充气囊,背部充气囊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快速充气装置电连接有控制开关,以控制快速充气装置对背部充气囊充气以将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相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及汽车,通过在靠背的后端设置的背部充气囊,当发生劫持等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可以触碰控制开关,启动快速充气装置向背部充气囊进行快速充气操作,使得背部充气囊在快速充满气体后,将座椅本体前后两侧的空间隔开,使得驾乘人员快速地与劫持人员分开,为驾乘人员逃离危险场景提供了有效保证,进而保障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了汽车整体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及汽车,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被越来越多的人选为代步工具,因此,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排座椅一般均只包括座椅本体,当坐在后排的乘客意图对驾乘人员进行非法劫持时,可以直接通过座椅本体的侧端对驾乘人员进行劫持,此时,座椅周围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驾乘人员无力反抗,严重威胁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新型的汽车前排座椅,可以在发生紧急或危险情况时,保护驾乘人员安全脱离危险场景,进而保障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了汽车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及汽车,可以在发生紧急或危险情况时,保护驾乘人员安全脱离危险场景,进而保障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了汽车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靠背;所述靠背的后端设有背部充气囊,所述背部充气囊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所述快速充气装置电连接有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快速充气装置对所述背部充气囊充气以将所述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相隔离。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靠背的后端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容置有背部充气囊。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靠背上端的头枕,所述头枕的顶端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内容置有头部充气囊,所述头部充气囊与所述快速充气装置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靠背两侧的侧翼,所述侧翼的侧端设有第三收纳槽,所述第三收纳槽内容置有侧部充气囊,所述侧部充气囊与所述快速充气装置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快速充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的下端。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以下任意一个位置:座椅本体的侧翼、汽车方向盘、座椅本体的下侧前端。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背部充气囊、所述头部充气囊以及所述侧部充气囊在充满气时均呈矩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背部充气囊的充气口由所述靠背朝向所述头枕的方向;所述头部充气囊的充气口由所述头枕朝向汽车顶板的方向;所述侧部充气囊的充气口由所述座椅本体朝向汽车车门的方向。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所述背部充气囊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宽度尺寸。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前排座椅。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及汽车,通过在靠背的后端设置的背部充气囊,当发生劫持、绑架等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可以触碰控制开关,启动快速充气装置向背部充气囊进行快速充气操作,使得背部充气囊在快速充满气体后,将汽车的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相隔开,使得驾乘人员快速地与劫持人员分开,为驾乘人员逃离危险场景提供了有效保证,进而保障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了汽车整体使用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的俯视图。图中:1、座椅本体;2、靠背;3、头枕;4、侧翼;5、第二收纳槽;6、第三收纳槽;7、快速充气装置;8、控制开关;9、第一收纳槽;10、背部充气囊;11、头部充气囊;12、侧部充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的后视图,参考附图1-2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包括靠背2 ;该靠背2的后端设有背部充气囊10,背部充气囊10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7,快速充气装置7电连接有控制开关8,以控制快速充气装置4对背部充气囊10充气以将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相隔离。其中,对于背部充气囊10的具体形状结构、背部充气囊10设置于靠背2后端的具体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均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将背部充气囊10的形状结构设置为圆柱形结构、矩形结构、椭圆形结构或圆形结构均可,只要能够使得背部充气囊10在充满气时将汽车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相隔离即可;另外,对于背部充气囊10设置在靠背2后端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如将背部充气囊10设置于靠背2后侧的靠近下部的位置、中部的位置或上部的位置均可,但由于背部充气囊10所要实现的功能是将汽车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的空间相分开,具体的,背部充气囊10在充气时需要向座椅本体1的顶端的方向进行膨胀展开,因此,为了减少背部充气囊10的制作材料,较为优选的,将背部充气囊10设置于靠背2后侧靠近上部的位置,并且为了能够保证背部充气囊10可以完全把座椅本体1的前后两侧的空间分开,将背部充气囊10的宽度尺寸设置为大于座椅本体1的宽度尺寸;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因背部充气囊10没有将靠背2两侧的空间完全隔离开来,进而使得劫持人员从侧面对驾乘人员进行危险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背部充气囊10使用的稳定可靠性;而对于背部充气囊10与靠背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将未充气的背部充气囊10直接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靠背2的后端,也可以将靠背2后侧设置一凹槽,将未充气的背部充气囊10容置在凹槽内,而背部充气囊10的一端可以直接缝制在凹槽内侧;以上连接方式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选择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将背部充气囊10稳定的连接在靠背2后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于快速充气装置7的具体形状结构以及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快速充气装置7可以选用由化学生气法原理所构成的充气装置,也可以选用由高压储存法原理所构成的充气装置;此外,对于快速充气装置7设置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可以将快速充气装置7设置于车体底部、座椅本体1下端或座椅内部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在控制开关8启动后可以快速向背部充气囊10进行充气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为了节省汽车内部的空间并能够保证快速对背部充气囊10进行充气,较为优选的,将快速充气装置7设置于座椅本体1的下端;此外,对于控制开关8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驾乘人员的具体习惯进行设置,如可以将控制开关8设置于以下任意一个位置,如座椅本体1的侧翼4上、汽车方向盘上、座椅本体1的下侧前端等,只要能够使得驾乘人员可以方便的触碰到控制开关8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通过在靠背2的后端设置的背部充气囊10,当发生劫持、绑架等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可以触碰控制开关8,启动快速充气装置7向背部充气囊10进行快速充气操作,使得背部充气囊10在快速充满气体后,将汽车的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相隔离,即使得将前排驾乘人员所在的空间与后排人员所在的空间相隔开,使得驾乘人员快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靠背;所述靠背的后端设有背部充气囊,所述背部充气囊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所述快速充气装置电连接有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快速充气装置对所述背部充气囊充气以将所述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相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超龙
申请(专利权)人:孟超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