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3377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由氧化锡包覆金纳米颗粒组成,其中,材料的粒径为12~26nm,金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20nm,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3nm,其由粒径为1~3nm的氧化锡颗粒组成;方法先将金靶材置于搅拌下的氯化锡水溶液中,再使用波长为532nm或1064nm、重复频率为1~20Hz、脉冲宽度为5~15ns、功率为40~120mJ/pulse的激光照射金靶材至少1min,得到混合胶体溶液,之后,对混合胶体溶液依次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和干燥的处理,制得目的产物。它具有更高的气敏性能,极易于广泛地商业化应用于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典型的宽禁带(3.5eV-3.6eV)N型半导体,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等方面。目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作为研究最热门的气敏材料,在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然而,二氧化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稳定性差、选择性不好、工作温度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表面修饰或体掺杂一定比例的金属尤其是贵金属材料的方法来改善二氧化锡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如在“AuSnO2核/壳纳米粒子制备及其氧气气敏性能的研究”,《材料导报B:研究篇》2011年9月(下)第25卷第9期第41~43页中公开了一种以金纳米颗粒为核、氧化锡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和其制备方法。该文中提及的核/壳纳米粒子的粒径多为50nm;制备方法为在预先制备的Au纳米粒子溶液中还原SnO2合成AuSn纳米粒子,然后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4/CN105458247.html" title="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由氧化锡包覆金纳米颗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材料为颗粒状,其粒径为12~26nm;所述包覆有氧化锡的金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20nm;所述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3nm,其由粒径为1~3nm的氧化锡颗粒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由氧化锡包覆金纳米颗粒组
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纳米材料为颗粒状,其粒径为12~26nm;
所述包覆有氧化锡的金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20nm;
所述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3nm,其由粒径为1~3nm的氧化锡颗粒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其特征是
颗粒状复合纳米材料为球形。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金-氧化锡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液相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步骤如下:
步骤1,先将金靶材置于搅拌下的0.05~0.5mol/L的氯化锡水溶液中,
再使用波长为532nm或1064nm、重复频率为1~20Hz、脉冲宽度为5~15ns、
功率为40~120mJ/pulse的激光照射金靶材至少1min,得到混合胶体溶液;
步骤2,对混合胶体溶液依次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和干燥的处理,制得
金-氧化锡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文王莹莹蔡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